水下基坑开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013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供一种水下基坑开挖方法,包括:第一步,在土体内施工地下连续墙;第二步,在地下连续墙内不排水开挖基坑;第三步,在基坑开挖一定深度后,采用悬浮式支撑作为基坑的支撑,在基坑内施工一道悬浮式支撑并设置在地下连续墙上;第四步,继续不排水开挖基坑,在顶部的悬浮式支撑上方通过刚性连接件刚性连接一道悬浮式支撑,将连接后的多道悬浮式支撑整体下沉至有地下水的基坑内的预定位置并设置在相应位置的地下连续墙上;第五步,重复执行第四步,直到基坑内所有悬浮式支撑施工完毕,不排水开挖至基坑底部标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基坑支撑体系的搭建难度,具有施工成本低,避免了基坑排水的效果。避免了基坑排水的效果。避免了基坑排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基坑开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水下基坑开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基坑开挖时,需要先排出基坑内的水,再进行后续挖掘作业。传统方法开挖地下水特别丰富的基坑存在排水、支护成本高以及支撑体系搭建难度大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基坑开挖方法,以解决基坑支撑体系搭建难度大、基坑排水工序繁杂、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基坑开挖方法,包括:
[0005]第一步,在土体内施工地下连续墙;
[0006]第二步,在地下连续墙内不排水开挖基坑;
[0007]第三步,在基坑开挖一定深度后,采用悬浮式支撑作为基坑的支撑,所述悬浮式支撑包括工字钢以及填充在所述工字钢的翼板之间的泡沫体,所述泡沫体分布在所述工字钢的腹板的两侧,在基坑内施工一道悬浮式支撑并设置在地下连续墙上;
[0008]第四步,继续不排水开挖基坑,在顶部的悬浮式支撑上方通过刚性连接件刚性连接一道悬浮式支撑,将连接后的多道悬浮式支撑整体下沉至有地下水的基坑内的预定位置并设置在相应位置的地下连续墙上;
[0009]第五步,重复执行第四步,直到基坑内所有悬浮式支撑施工完毕,不排水开挖至基坑底部标高。
[001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基坑开挖方法,在基坑开挖后,在基坑底部浇筑底板。
[001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基坑开挖方法,在地下连续墙上设置轨道,每道所述悬浮式支撑通过轨道下滑到地下连续墙的预定位置。
[001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基坑开挖方法,所述工字钢的两端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螺栓连接在所述轨道上。
[001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基坑开挖方法,所述工字钢由H型钢代替。
[0014]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基坑开挖方法,所述刚性连接件为型钢。
[0015]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基坑开挖方法,所述悬浮式支撑为两道以上,各道悬浮式支撑相互平行布置,相邻两道悬浮式支撑之间至少通过两根竖向布置的所述刚性连接件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基坑开挖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第一方面,基坑可在有水的条件下开挖,无需基坑排水,则地下连续墙两侧水压力平衡,地下连续墙的厚度和支撑数量的需求减小,降低整体施工成本,可以避免地下水特别丰富的基坑排水困难的问题,克服了基坑排水需要施工降水井、排水井等施工工序,简化了
基坑开挖的施工工序,提高了基坑开挖的施工效率。
[0018]第二方面,悬浮式支撑由工字钢和泡沫体组成,降低了支撑的自重,能够悬浮在水中。在后续的水下基坑开挖过程中在最上方的悬浮式支撑的上方通过连接件逐步增加一道悬浮式支撑,整体下沉移位,从而在基坑内的地下连续墙上施工新的支撑,从而实现水下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护,解决了水下开挖过程中支撑受自重大导致施工难度大的问题,降低了基坑支护施工的危险性。
[0019]第三方面,多道悬浮式支撑通过刚性连接件刚性连接形成悬浮式支撑体系,悬浮式支撑及其体系可以悬浮在基坑内的水中,采用下沉的方式施加新支撑,具有操作方便,耗能少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至图4是基坑开挖及设置悬浮式支撑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悬浮式支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悬浮式支撑通过轨道下沉移位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所示:
[0024]1、土体;
[0025]2、地下连续墙;
[0026]3、基坑;
[0027]4、地下水,41、地下水位线;
[0028]5、悬浮式支撑体系,50、刚性连接件,51、倒数第一道悬浮式支撑,511、工字钢,512、泡沫体,52、倒数第二道悬浮式支撑,53、倒数第三道悬浮式支撑;
[0029]6、底板;
[0030]7、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根据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32]请参考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下基坑开挖方法,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三道支撑为例进行说明,该下基坑开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701,请参考图1,在土体1内施工地下连续墙2。
[0034]步骤702,请参考图1,在地下连续墙2内不排水开挖基坑3。此时开挖的基坑3可能有地下水4涌出,也可能没有地下水4涌出。
[0035]步骤703,请参考图1和图5,在基坑3开挖一定深度后,采用悬浮式支撑5作为基坑的支撑,在基坑3内施工一道悬浮式支撑(即最终为倒数第一道支撑51)并设置在地下连续墙2上,其中悬浮式支撑可以包括工字钢511以及填充在所述工字钢511的翼板之间的泡沫体512。为了提高悬浮效果及悬浮的平衡性,泡沫体512分布在工字钢511腹板的两侧。其中工字钢511可以由H型钢代替。此时,倒数第一道支撑51即为基坑3内的首道支撑。
[0036]步骤704,请参考图2和图3,继续不排水开挖基坑3,在顶部的悬浮式支撑(即最终
为倒数第一道支撑51)上方通过刚性连接件50刚性连接一道悬浮式支撑(即最终为倒数第二道支撑52),将连接后的两道悬浮式支撑(图2至图3中的51、52)整体下沉至有地下水4的基坑3内的预定位置并设置在相应位置的地下连续墙2上。此时,倒数第二道支撑52变更为基坑3内的首道支撑,倒数第一道支撑51变更为基坑3内的第二道支撑。
[0037]步骤705,请参考图4,重复执行步骤704,即在顶部的悬浮式支撑(即最终为倒数第二道支撑52)上方通过刚性连接件50刚性连接一道悬浮式支撑(即最终为倒数第三道支撑53),整体下沉至有地下水4的基坑内的预定位置并设置在相应位置的地下连续墙2上,直到基坑3内所有悬浮式支撑施工完毕,不排水开挖至基坑底部标高。此时,倒数第三道支撑53变更为基坑3内的首道支撑,倒数第二道支撑52变更为基坑3内的第二道支撑,倒数第一道支撑51变更为基坑3内的第三道支撑,地下水位线41可能高于首道支撑。其中各道悬浮式支撑的结构组成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基坑开挖方法,不限于三道支撑的工况,可以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对支撑的数量进行调整。
[0038]请参考图4,为了防止基坑开挖后在其底部发生变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基坑开挖方法,在基坑开挖后,在基坑3底部浇筑底板6。
[0039]请参考图6,为了方便连接后的悬浮式支撑的整体下沉移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基坑开挖方法,可以在地下连续墙2上设置轨道7,每道所述悬浮式支撑通过轨道7下滑到地下连续墙2的预定位置。
[0040]为了实现悬浮式支撑固定设置在地下连续墙2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基坑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基坑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在土体内施工地下连续墙;第二步,在地下连续墙内不排水开挖基坑;第三步,在基坑开挖一定深度后,采用悬浮式支撑作为基坑的支撑,所述悬浮式支撑包括工字钢以及填充在所述工字钢的翼板之间的泡沫体,所述泡沫体分布在所述工字钢的腹板的两侧,在基坑内施工一道悬浮式支撑并设置在地下连续墙上;第四步,继续不排水开挖基坑,在顶部的悬浮式支撑上方通过刚性连接件刚性连接一道悬浮式支撑,将连接后的多道悬浮式支撑整体下沉至有地下水的基坑内的预定位置并设置在相应位置的地下连续墙上;第五步,重复执行第四步,直到基坑内所有悬浮式支撑施工完毕,不排水开挖至基坑底部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基坑开挖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帅王诗昆梅英宝张学进陈峰军江徐春朱言灯姚书仪沈一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