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568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1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公开了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基坑分区;S2:施打分隔桩;S3:确定施工批次;S4: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第一批次开挖区挖掘完成,于第一批次开挖区底部设置第一底板并于第一底板上施工地下室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商业综合体为代表的开发建造项目也越来越多,致使深基坑工程日趋常见,为减少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综合体的地下施工均为多基坑分仓施工。而多基坑间的分隔围护结构多采取地下连续墙或钻孔灌注桩结构,这种分隔围护结构一般都是临时性结构,在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并在土方回填后即需破除完成使命,导致基坑支护结构在房屋建筑使用期间长期闲置浪费掉。但是分隔围护造价一般较高,故探索如何永久性地利用基坑分隔围护桩的问题,已成为建筑业技术界所面临的一大任务。
[0003]为此专利技术人提供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围护桩,提高使用围护桩的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坑分区,在基坑的水平范围内划分为多个区域,相邻的区域间形成有分隔线;S2:施打分隔桩,沿分隔线施打分隔桩;S3:确定施工批次,将多基坑按照跳仓原则划分为第一批次开挖区与第二批次开挖区;S4: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第一批次开挖区挖掘完成,于第一批次开挖区底部设置第一底板并于第一底板上施工地下室至
±
0,相邻第二批次开挖区开始挖掘,并于第二批次开挖区底部设置第二底板并于第二底板上施工地下室至
±
0;S5:破除分隔桩,将先后两批次施工的相邻基坑间的分隔桩破除至第一底板底部;S6:底板连通,于第一底板与第二地板之间设置第三底板,破除后剩余分隔桩固定于第三底板内并成为抗拔工程桩。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基坑划分为多个区域,并将多个区域划分为第一批次开挖区与第二批次开挖区,第一批次开挖区与第二批次开挖区内的区域间隔设置,首先施工第一批次开挖区,在施工至地平面后,再进行第二批次开挖区的施工,从而可以减少大面积施工时对基坑围护结构侧向的土压力,提高开挖区施工的稳定性,再破除分隔桩,并于开挖区的底部残留有抗拔工程桩,并将抗拔工程桩固定于第三底板上,从而实现临时制作的分隔桩转化为永久使用的抗拔工程桩,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充当围护分隔作用,提高使用分隔桩的便捷性,在底板封闭后充当抗拔结构使用,提高分隔桩的使用率,提高开挖区内施工的安全性。
[0007]优选的,所述分隔桩由第一钢筋与混凝土浇筑成型,破除所述分隔桩并于所述抗
拔工程桩顶部剩余部分第一钢筋,所述第三底板由第二钢筋与混凝土组成,所述第三底板内的第二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固定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固定连接,并配合混凝土浇筑固定,从而可以使第三底板能够更为牢固地与抗拔工程桩固定连接,提高使用第三底板的稳定性。
[0009]优选的,所述抗拔工程桩上的所述第一钢筋上缠绕有防水胶条。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第三底板的水由第一钢筋渗透至第三底板内,并影响第三底板的防水效果,提高使用第三底板的便捷性。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三底板两侧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均设置有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两侧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向下延伸设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钢板可以起到被动防水的作用,减少水于第三底板和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连接处发生泄漏,提高第三底板的防水性。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三底板通过加厚和/或增加配重的方式增加重量。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第三底板的重量,可以更好地平衡第三底部受到地下水的浮力,提高第三底板的稳定性。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部均由第三钢筋与混凝土组成,所述第三钢筋向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侧壁延伸设置,所述第三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固定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之间能够连接得更为牢固,提高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固定的牢固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相互靠近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定位块相互靠近的两侧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块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插接配合的支撑组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支撑组件可以将第一底板与第二地板能够固定得更为牢固,再配合第三底板,从而可以使第三底板能够更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提高使用第三底板的牢固度。
[0019]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插接于所述定位槽内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定位块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设置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与所述螺纹槽螺纹配合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为便捷地进行支撑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提高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连接的牢固度,并确保转动螺杆与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连接的牢固度,从而可以使第三底板能够固定得更为牢固。
[0021]优选的,所述转动螺杆沿其径线方向贯穿开设有多个插接孔,所述第二钢筋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转动螺杆与第二钢筋能够固定得更为牢固,提高第三底板固定的牢固度。
[0023]优选的,所述转动螺杆设置于所述抗拔工程桩上侧,所述第一钢筋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抗拔工程桩能够更为牢固地与转动螺杆连接,从而提高拉拔杆与第三底板之间连接的牢固度。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破除部分的分隔桩并形成抗拔工程桩,一方面可以将分隔桩充分地利用,提高使用分隔桩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抗拔工程桩固定于第三底板,可以减少开挖区底部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与第三底板所受到的压力,通过抗拔工程桩的拉力与第三底板受到的浮力相互平衡,提高开挖区内施工的安全性;2.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固定连接,并配合混凝土浇筑固定,从而可以使第三底板能够更为牢固地与抗拔工程桩固定连接,提高使用第三底板的稳定性;3.通过防水胶条和/或者止水钢板可以更好地起到防水的作用,减少水于第三底板处发生泄漏,提高第三底板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的基坑划分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的剖视图。
[0029]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第一批次开挖区;2、第二批次开挖区;3、第二钢筋;4、分隔桩;5、第三底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基坑分区,在基坑的水平范围内划分为多个区域,相邻的区域间形成有分隔线(16);S2:施打分隔桩(4),沿分隔线(16)施打分隔桩(4),将基坑分为多个小基坑;S3:确定施工批次,将多基坑按照跳仓原则划分为第一批次开挖区(1)与第二批次开挖区(2);S4: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第一批次开挖区(1)挖掘完成,于第一批次开挖区(1)底部设置第一底板(14)并于第一底板(14)上施工地下室至
±
0,相邻第二批次开挖区(2)开始挖掘,并于第二批次开挖区(2)底部设置第二底板(7)并于第二底板(7)上施工地下室至
±
0;S5:破除分隔桩(4),将先后两批次施工的相邻基坑间的分隔桩(4)破除至第一底板(14)底部;S6:底板连通,于第一底板(14)与第二底板(7)之间设置第三底板(5),破除后剩余分隔桩(4)固定于第三底板(5)内并成为抗拔工程桩(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桩(4)由第一钢筋(8)与混凝土浇筑成型,破除所述分隔桩(4)并于所述抗拔工程桩(9)顶部剩余部分第一钢筋(8),所述第三底板(5)由第二钢筋(3)与混凝土组成,所述第三底板(5)内的第二钢筋(3)与所述第一钢筋(8)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拔工程桩(9)上的所述第一钢筋(8)上缠绕有防水胶条(1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围护分隔桩用作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底板(5)两侧与第一底板(14)和第二底板(7)之间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阳陈凯游鹏超孙海伟黄亚均柯锐李颖梅晓峰闫吉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