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组合粘接区富树脂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008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组合粘接区富树脂控制方法,包括:后缘合模pvc铺放和粘接角铺放,所述后缘合模pvc铺放包括画线定位、包裹布铺放、pvc本体铺放以及包裹pvc,所述画线定位是以后缘棱边为基准,在轴向整米位置向型腔内平移设定距离后画出参考线;所述粘接角铺放包括垫布铺放、布层摆放以及粘接角铺放,所述垫布铺放包括将垫布铺放在粘接角型腔内侧,所述布层摆放包括将布层铺设于粘接角并覆盖所述垫布,所述粘接角铺放包括将粘接角布层掀起,相对于分模而成坚直状态。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合模pvc和粘接角铺放能够消除合模芯材和粘接角布层之间的间隙,使得组合粘接区不会存在富树脂,也就减少了后期的打磨工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组合粘接区富树脂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叶片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组合粘接区富树脂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叶片后缘粘接面分为后缘粘接角区域、后缘合模芯材区域及直接粘接区,为控制后缘,后缘粘接角及后缘合模芯材存在一段组合粘接区,即在粘接角下方放置合模芯材,受限于合模芯材尺寸原因,粘接角与合模芯材间常存在富树脂,现场人员需打磨清理,同时,部分与模具棱台贴合位置富树脂清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组合粘接区富树脂控制方法,能够消除粘接区的富树脂。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组合粘接区富树脂控制方法,包括:
[0005]后缘合模pvc铺放,所述后缘合模pvc铺放包括画线定位、包裹布铺放、pvc本体铺放以及包裹pvc,所述画线定位是以后缘棱边为基准,在轴向整米位置向型腔内平移设定距离后画出参考线,所述包裹布铺放包括将包裹布铺设于分模面上,将所述包裹布的中心线与所述参考线对齐,所述pvc本体铺放包括将pvc本体铺设于所述包裹布上,所述包裹pvc包括将所述包裹布包覆所述pvc本体;以及,
[0006]粘接角铺放,所述粘接角铺放包括垫布铺放、布层摆放以及粘接角铺放,所述垫布铺放包括将垫布铺放在粘接角型腔内侧,所述布层摆放包括将布层铺设于粘接角并覆盖所述垫布,所述粘接角铺放包括将粘接角布层掀起,相对于分模而成坚直状态。
[0007]还包括放置粘接角工装,所述粘接角工装上开设有与合模芯材相结合的对接缺口。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合模pvc和粘接角铺放能够消除合模芯材和粘接角布层之间的间隙,使得组合粘接区不会存在富树脂,也就减少了后期的打磨工作。
[0009]进一步,所述布层摆放中的布层包括布层本体,所述布层本体上还依次覆盖有脱膜布、多孔膜以及防嵌绛布。
[0010]进一步,所述垫布的宽度小于所述粘接角的最小粘接宽度,所述垫布与所述粘接角的内棱平齐铺放。
[0011]进一步,所述布层从所述粘接角的起点朝向叶尖在分模面上展开。
[0012]进一步,所述防嵌绛布为玻纤布,所述玻纤布通过喷胶点喷固定于所述多孔膜上方。
[0013]进一步,所述垫布具有5

6层,所述垫布弦向幅宽逐层错层5

10mm。
[0014]进一步,所述粘接角工装包括阴模工装和阳模工装,所述阴模工装贴合于主模具
的棱台放置,所述阳模工装置于所述布层上。
[0015]进一步,所述阴模工装和阳模工装的表面均覆盖有无孔隔离膜,所述无孔隔离膜在覆盖到所述阴模工装和阳模工装上后通过抽真空贴合。
[0016]进一步,所述阴模工装呈矩形,所述对接缺口设置于阴模工装的一端,所述阴模工装开设有所述对接缺口的一端呈燕尾状。
[0017]进一步,在所述布层和所述阴模工装之间还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宽度为100

150mm,厚度小于等于1mm。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阴模工装和合模芯材的装配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现场施工图。
[0022]附图标记:主模具100、阴模工装200、对接缺口210、合模芯材300、粘接角3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5]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组合粘接区富树脂控制方法,包括后缘合模pvc铺放和粘接角铺放,后缘合模pvc铺放包括画线定位、包裹布铺放、pvc本体铺放以及包裹pvc,画线定位是以后缘棱边为基准,在轴向整米位置向型腔内平移设定距离后画出参考线,包裹布铺放包括将包裹布铺设于分模面上,将包裹布的中心线与参考线对齐,pvc本体铺放包括将pvc本体铺设于包裹布上,包裹pvc包括将包裹布包覆pvc本体;粘接角铺放包括垫布铺放、布层摆放以及粘接角铺放,垫布铺放包括将垫布铺放在粘接角型腔内侧,布层摆放包括将布层铺设于粘接角并覆盖垫布,粘接角铺放包括将粘接角布层掀起,相对于分模而成坚直状态。垫布的作用为消除粘接角棱边过渡处的褶皱。
[0026]在粘接角铺放完成后,将粘接角布层掀起,相对于分模而成坚直状态,脱模布侧面向模具外侧。将粘接角外侧第1层布(番边布/提兜布)中心线下面的部分翻到分模面上,其余布层放到型腔内,粘接角布层中心线位置对齐模具内棱,布层宽度在模具型腔内外各一半,在型腔内用喷胶固定布层,分模面上的布层不可用喷胶固定,以方便抽一真空过程中调整布层位置。
[0027]合模pvc和粘接角铺放能够消除合模芯材和粘接角布层之间的间隙,使得组合粘接区不会存在富树脂,也就减少了后期的打磨工作。
[0028]布层摆放中的布层包括布层本体,布层本体上还依次覆盖有脱膜布、多孔膜以及
防嵌绛布。布层从粘接角的起点朝向叶尖在分模面上展开。防嵌绛布为玻纤布,玻纤布通过喷胶点喷固定于多孔膜上方。喷胶为有色喷胶,使用前对喷胶进行摇匀处理(摇动喷胶瓶),将喷孔对准产品区,距离产品表面150

200mm,单点停留不可超过2s,点喷间限800

1000mm。在使用有色喷胶时通过比色卡确定使用量,以保证喷覆有喷胶的玻纤布表面领色处于适中状态,严禁超出最大允许用量。具体见喷胶TDS及参数比色卡(如3M喷胶用量适中值约为5.4g/m,最大用量不允许超过16.2g/m3)。
[0029]垫布的宽度小于粘接角的最小粘接宽度,垫布与粘接角的内棱平齐铺放。垫布具有5

6层,垫布弦向幅宽逐层错层5

10mm。
[0030]还包括放置粘接角工装,粘接角工装包括阴模工装和阳模工装,阴模工装贴合于主模具的棱台放置,将准备完成的工装按照编号标识按顺序放置,工装轴向与弦向均有定位块定位,并与定位块紧贴,且与主模具棱台贴合随形。放置工装过程中要确认脱模布平整压在工装下。工装定位方式建议采用直角梯形,可有效种制工装弦向和轴向位置。
[0031]阳模工装置于布层上,操作时确认型腔内粘接角布层铺放平顺、无褶皱,按照阳模工装定位数据将工装放到型腔内粘接角布层上。工装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组合粘接区富树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缘合模pvc铺放,所述后缘合模pvc铺放包括画线定位、包裹布铺放、pvc本体铺放以及包裹pvc,所述画线定位是以后缘棱边为基准,在轴向整米位置向型腔内平移设定距离后画出参考线,所述包裹布铺放包括将包裹布铺设于分模面上,将所述包裹布的中心线与所述参考线对齐,所述pvc本体铺放包括将pvc本体铺设于所述包裹布上,所述包裹pvc包括将所述包裹布包覆所述pvc本体;粘接角铺放,所述粘接角铺放包括垫布铺放、布层摆放以及粘接角铺放,所述垫布铺放包括将垫布铺放在粘接角型腔内侧,所述布层摆放包括将布层铺设于粘接角并覆盖所述垫布,所述粘接角铺放包括将粘接角布层掀起,相对于分模而成坚直状态;以及,放置粘接角工装,所述粘接角工装上开设有与合模芯材(300)相结合的对接缺口(2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组合粘接区富树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层摆放中的布层包括布层本体,所述布层本体上还依次覆盖有脱膜布、多孔膜以及防嵌绛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组合粘接区富树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布的宽度小于所述粘接角的最小粘接宽度,所述垫布与所述粘接角的内棱平齐铺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组合粘接区富树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层从所述粘接角的起点朝向叶尖在分模面上展开。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子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