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93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包括胶带本体和卷筒,所述胶带本体包括基层、导热胶层和离型膜,所述导热胶层粘合在基层与离型膜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胶带技术领域。该超薄导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导热胶层内加入了纳米氧化硼、纳米氧化铝和石墨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胶带的导热性能,纳米氧化硼具有一个很不错的热导率值,纳米氮化硼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热学性质就是其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质,纳米氧化铝多孔性,高分散、高活性,属活性氧化铝,孔隙率高、耐热性强,成型性好,具有较强的表面酸性和一定的表面碱性,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极好分散,其比表面高,具有耐高温的惰性,高活性,属活性氧化。活性氧化。活性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带
,具体为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胶带是由基材和胶黏剂两部分组成的物品,通过粘接能使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的物体连接在一起,其表面上涂有一层粘着剂,最早的粘着剂来自动物和植物,在十九世纪,橡胶是粘着剂的主要成份,而现代则广泛应用各种聚合物,粘着剂可以粘住东西,是由于本身的分子和欲连接物品的分子间形成键结,这种键结可以把分子牢牢地黏合在一起,粘着剂的成份,依不同厂牌、不同种类,有各种不同的聚合物,胶带按它的功效可分为高温胶带、双面胶带、绝缘胶带、特种胶带、压敏胶带、模切胶带,不同的功效适合不同的行业需求。
[0003]现在的胶带不具备导热散热的效果,特别是存在贴合容易产生气泡的现象,而且在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导热填料,会发生填料添加量有限的问题,要么导热系数小,难以满足散热的需要,要么就是很难做得很薄,主要由于为了提高胶带导热系数,需要添加大量填料,而导热胶带做薄的话,大量填料会导致强度很低,导致操作困难且粘结力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不具备导热散热的效果,操作困难且粘结力很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包括胶带本体和卷筒,所述胶带本体包括基层、导热胶层和离型膜,所述导热胶层粘合在基层与离型膜之间;
[0006]所述导热胶层的原料组成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合物8

20份、丙烯酸4

10份、高分子聚合物4

12份、纳米陶瓷导热填料8

16份、流平剂8

14份、交联剂6

10份和偶联剂4

8份;
[0007]所述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包括以下组分:纳米氧化硼、纳米氧化铝和石墨烯。
[0008]优选的,所述纳米氧化硼和纳米氧化铝采用(0.7

1.8):1的比例配比,石墨烯的量是纳米氧化硼和纳米氧化铝总量的二分之一。
[0009]优选的,所述导热胶层包括平胶层和点胶层,所述点胶层采用点涂的方式在平胶层上固化形成,所述点胶层的设置是为了将热量进行集合导出。
[0010]优选的,所述流平剂包括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聚酯改性有机硅氧烷、烷基改性有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0011]优选的,所述纳米陶瓷导热填料为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铝、纳米金刚石、纳米氮化硼之一或其混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乙烯、聚丙乙烯、环氧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之一或其混合物,所述导热胶层的厚度为5

10um,所述基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其厚度为8

15um。
[0012]优选的,所述偶联剂为牌号KH550、KH560、KH570、KH792的至少一种,所述交联剂为
多元醇类、有机硅类、异氰酸酯类、有机过氧化物、环氧类、氮吡啶中的至少一种。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超薄导热胶带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组合物的制备:将适量的纳米氧化硼和纳米氧化铝混合均匀后逐渐加热到220

250℃至熔融,然后加入石墨烯,在220

250℃的温度下熔融固化后冷却降温得到组合物;
[0015]S2、导热胶的制备:准备适量的丙烯酸,然后将丙烯酸这种胶带原材料添加到乳化槽进行乳化,丙烯酸加入到乳化槽里面进行乳化后,再将其放到反应锅里面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220

250℃,然后加入适量的高分子聚合物、纳米陶瓷导热填料、流平剂、交联剂、偶联剂和S1中制得的组合物,采用高速搅拌器以2000

3000转/分钟高速分散30

45分钟,在80

120℃的温度下搅拌均匀之后得到导热胶;
[0016]S3、导热胶层的制备:将S2制得的导热胶均匀的涂覆在基层上,将其进行烘干,得到平胶层,然后采用点胶的方式在平胶层上点涂上S2制得的导热胶,烘干之后得到点胶层;
[0017]S4、胶带本体的制备:在S3制得的导热胶层表面上贴合离型膜,就可以得到胶带本体,将其绕在卷筒上即可。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1)、该超薄导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导热胶层内加入了纳米氧化硼、纳米氧化铝和石墨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胶带的导热性能,纳米氧化硼具有一个很不错的热导率值,纳米氮化硼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热学性质就是其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质,纳米氧化铝多孔性,高分散、高活性,属活性氧化铝,孔隙率高、耐热性强,成型性好,具有较强的表面酸性和一定的表面碱性,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极好分散,其比表面高,具有耐高温的惰性,高活性,属活性氧化,不需加分散剂,搅拌搅拌即可以充分的分散均匀,由于石墨烯具有极其优越的导热性能,因此可以显著提高导热胶粘层的导热性能及散热均匀性,提高了定向导热胶带的使用可靠性,将纳米氮化硼和纳米氧化铝复配使用,在保持胶带粘结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胶带的导热能力和散热能力,三种原材料的添加,使得胶带的导热性能大大提高,增强了使用感的同时还延长了胶带的使用寿命。
[0021](2)、该超薄导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胶带可以制成5

10微米左右的超薄胶带,其添加各种纳米级导热材料,能有效传导热量,通过各种助剂的加入,增强了各组分分子的结合强度,并且还提高了纳米氮化硼和纳米氧化铝的分散性能,增强了纳米氮化硼和纳米氧化铝在整个体系中的润湿性,最终提高了整个胶带的导热能力,胶带可以通过紫外快速固化,可以有效降低元件挤压应力。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胶带本体结构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胶带本体结构的分解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热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

胶带本体、11

基层、12

导热胶层、121

平胶层、122

点胶层、13

离型膜、2

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三种技术方案: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包括胶带本体1和卷筒2,胶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包括胶带本体(1)和卷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本体(1)包括基层(11)、导热胶层(12)和离型膜(13),所述导热胶层(12)粘合在基层(11)与离型膜(13)之间;所述导热胶层(12)的原料组成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合物8

20份、丙烯酸4

10份、高分子聚合物4

12份、纳米陶瓷导热填料8

16份、流平剂8

14份、交联剂6

10份和偶联剂4

8份;所述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包括以下组分:纳米氧化硼、纳米氧化铝和石墨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硼和纳米氧化铝采用(0.7

1.8):1的比例配比,石墨烯的量是纳米氧化硼和纳米氧化铝总量的二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层(12)包括平胶层(121)和点胶层(122),所述点胶层(122)采用点涂的方式在平胶层(121)上固化形成,所述点胶层(122)的设置是为了将热量进行集合导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包括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聚酯改性有机硅氧烷、烷基改性有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导热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陶瓷导热填料为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铝、纳米金刚石、纳米氮化硼之一或其混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乙烯、聚丙乙烯、环氧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之一或其混合物,所述导热胶层(12)的厚度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香张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凯仁精密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