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内集成3D打印叠层电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19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内集成3D打印叠层电容的方法,解决现有3D打印电容通常为单层叉指形平板电容或者只是打印电容电极以及通过沟槽填充封装后形成单个电容结构,其形成的单体电容精度难以控制,很难灵活集成于现有的电子线路板中的问题。本方法根据实际电子线路中对于电容容值的需要以及集成区域所允许的面积大小,按照叠层片式电容公式计算出所需要打印电容的层数,通过在底层电子线路基板上预留电容区域打印叠层片式电容,在电容打印完成后,中间层线路芯板采用胶膜与带电容的底层电子线路基板进行真空热压成型,随后采用填胶方式对缝隙进行填充,通过磨板的方式保证填胶面的平整度,最终通过与顶层电路板装配热压成型形成板内3D打印电容的集成。板内3D打印电容的集成。板内3D打印电容的集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内集成3D打印叠层电容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路板电容集成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板内集成3D打印叠层电容。

技术介绍

[0002]电容作为电子线路中常用的电器元件,一般具有旁路、去耦、滤波、储能等方面的应用。随着电路集成化进一步发展,埋阻埋容也成为一大发展趋势。除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外,现有的高频电容都是通过独立封装后以焊接的方式集成于电路板上,大体积的电容往往在板面上占据较大的安装空间,且在焊接管脚易引起寄生电容、电阻及电感现象。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中由于尺寸关系电容容量都很小,这也限制其在射频电路中电磁兼容的能力。通常需要通过增加射频信号吸收单元进行改善,这将会增加制造过程的复杂程度。
[0003]目前,印制板行业所采用的板内埋容仍是以芯材刻蚀或者丝网印刷浆料的方式,而电容芯板材料由于较薄蚀刻及铺层褶皱、气孔等导致质量控制极为困难,而采用丝网印刷形成电容的容量精度难以控制且易出现分层现象。此外还有采用空腔嵌置焊接电容器件的方式,导致板厚增大且并不能消除焊接引起的寄生电容电感等现象。
[0004]近些年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也出现了相关3D打印电容相关的报道。如:中国专利CN104461188B采用3D打印搭桥结构方式解决了电容屏的制造,简化了现有曝光显影及蚀刻的工序,但其适用于面积较大的单层电容制造。中国专利CN106738855B主要通过制备了水凝胶材料,通过打印方式制备多孔凝胶离子传导层实现了电容式智能皮肤,仅适用于触摸、皮肤感知方面的应用,但其不适用于商业化制造及集成。中国专利申请CN109637819A主要通过印刷或者打印石墨烯、碳纳米管及导电聚合物等方式形成平面电容的制备,仅适用于触摸屏等较大面积时的应用场合,而并不具有代替现有集成电路上电容的潜能。中国专利申请CN113555230A主要通过熔融沉积的方式打印出高分子模具,采用滴涂银浆而形成平面叉指形电容,其仅仅实现了电容功能,但精度控制和集成方面不具有商业化应用价值。中国专利申请CN113725002A主要通过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工艺及电镀工艺形成陶瓷电容,在不变体积的情况下增加了电容容量,但后续仍需要通过焊接的方式集成至电路板上。中国专利申请CN114121502A主要通过制备含石墨烯的光固化树脂,通过DLP及SLA(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立体光固化成型法)等工艺形成叉指电极,通过与电解质组合形成超级电容,其电极需要气氛保护脱脂以提升电极导电率,成本较高且后续需要二次组装及如何集成至商业化电路板中成为难题。中国专利申请CN102543426A采用喷墨工艺成型了介质材料和导电种子层,后续仍需要采用电镀工序进行电极的增厚,且均匀喷涂的大面积介电层可能在后续会造成分离现象,同时该工艺方案并没有介绍上下层电极互联及板内封装工艺、电容精度等。
[0005]通过以上专利文献可以看出,现有3D打印电容通常为单层叉指形平板电容或者只是打印电容电极以及通过沟槽填充封装后形成单个电容结构,但是其形成的单体电容精度难以控制,且后续仍需要通过焊接方式集成于电路板上。此外3D打印制造的平板电容的尺
寸均较大且所采用的材料在没有刚性材料封装的情况下,很难灵活集成于现有的电子线路板中,因此并不适用于商业化的制造。
[0006]因此,鉴于商业应用需求,有必要提出一种板内集成电容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3D打印电容通常为单层叉指形平板电容或者只是打印电容电极以及通过沟槽填充封装后形成单个电容结构,其形成的单体电容精度难以控制,很难灵活集成于现有的电子线路板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板内集成3D打印叠层电容的方法。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9]一种板内集成3D打印叠层电容的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0]1)根据电子线路板中对于电容容值、体积大小的要求以及所选取打印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按照如下板式电容公式设计叠层片式电容电极大小以及层数和层间距:
[0011]C=ε0×
ε
×
A/d
×
(n

1)
[0012]其中,ε0‑
真空介电常数,8.854
×
10

12
F/m,ε

所选取打印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A

电极面积,d

上下电极之间介质层厚度,n

电极层数;
[0013]2)根据步骤1)的设计结果在底层电子线路基板上预留电容的位置区域上打印叠层片式电容;打印的电容高度小于中间芯板预留槽深度0.3mm以上,留出封装层厚度;
[0014]其中,多层电极之间的互联通过打印垂直壁体实现,所述垂直壁体下端通过打印导电线路与底层电子线路基板上预留的导电线路形成连接;
[0015]底层电子线路基板也是预先准备好的,其上预留打印电容位置,该位置区域处设置有位置标识符以及连接电容的导电线路;
[0016]在电容打印过程中及打印完成后,需在电容周围打印封装层;
[0017]3)完成对打印电容的封装后,对电容外侧的封装层进行加工,确保电容四周与中间层线路芯板上预留槽四周安装间隙在0.05~0.2mm,电容顶部(此时包含顶部封装层)低于中心嵌入预留槽深度0.1mm以上;
[0018]4)组装带有电容的底层电子线路基板和中间层线路芯板,真空热压工艺成型后采用填胶方式填充缝隙,并去除残留胶体确保配合面平整,以保证后续与顶层电路板的组装精度;
[0019]5)将顶层电路板与步骤4)所得产品进行组装,完成板内集成3D打印叠层电容。
[0020]进一步地,步骤2)具体为:
[0021]2.1)在电容底部预先打印导电墨水沉积于底层电子线路基板形成导电线路,其一端连接底层电子线路基板上预留的导电线路,另一端连接电容垂直互联结构底部引脚,在固化后达到电性能连通效果;
[0022]2.2)在打印导电线路及垂直壁体底部引脚周围填充打印介质墨水,与已沉积的导电线路形成齐平结构,即导电线路嵌入在介质层中,导电线路表面与介质表面齐平;
[0023]2.3)按照步骤1)设计厚度分别打印导电层(即电极层)和介质层形成叠层电容结构(分别使用的导电墨水和介质墨水),所形成的电容高度小于中间芯板预留槽深度0.3mm以上,留出封装层厚度;
[0024]在打印过程中及打印完成后,需在电容周围打印封装层。
[0025]进一步地,步骤2.1)中,打印的导电线路厚度大于底层电子线路基板上预留的导电线路厚度,并在对接位置形成搭接结构,以达到良好的连接效果。
[0026]进一步地,步骤2)中,导电墨水采用纳米银/铜/金/钯或石墨烯/碳纳米管;介质墨水采用聚亚酰胺、聚砜醚酮、丙烯酸、二氧化钛或钛酸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内集成3D打印叠层电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电子线路板中对于电容容值、体积大小的要求以及所选取打印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按照如下板式电容公式设计叠层片式电容电极大小以及层数和层间距:C=ε0×
ε
×
A/d
×
(n

1)其中,ε0‑
真空介电常数,8.854
×
10

12
F/m,ε

所选取打印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A

电极面积,d

上下电极之间介质层厚度,n

电极层数;2)根据步骤1)的设计结果,在底层电子线路基板上预留电容的位置区域上打印叠层电容;打印的电容高度小于中间层线路芯板预留槽深度0.3mm以上;其中,多层电极之间通过打印垂直壁体实现互联,所述垂直壁体下端通过打印导电线路与底层电子线路基板上预留的导电线路形成连接;打印过程中以及打印完成后,需在电容周围打印封装层;3)完成对打印电容的封装后,对电容外侧的封装层进行加工,确保电容四周与中间层线路芯板上预留槽四周安装间隙在0.05~0.2mm,电容顶部低于中间层线路芯板预留槽深度0.1mm以上;4)组装带有电容的底层电子线路基板和中间层线路芯板,真空热压工艺成型后采用填胶方式填充缝隙,并去除残留胶体确保配合面平整;5)将顶层电路板与步骤4)所得产品进行组装,完成板内集成3D打印叠层电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内集成3D打印叠层电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2.1)在电容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苑博尹恩怀刘秀利赵云贵朱晨辉王彦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