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装置以及包含该磨削装置的磨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840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磨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磨削装置及其包含该磨削装置的磨床,旨在保证磨削功能仍能够实现的前提下实现磨削装置的结构的紧凑化。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磨削装置包括: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磨削组件,所述磨削组件包括:粗磨砂轮;以及精磨砂轮;其中,所述精磨砂轮和所述粗磨砂轮中的其中一个形成有沿其轴向分布的预留空间,另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纳于所述预留空间;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与可移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所述磨削装置还配置有:气源,其能够向第一驱动部件的内部空间通气。在紧凑化设置的基础上,外置的第一驱动部件便于将其与主体部分进行分开维护、维修等作业。维修等作业。维修等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磨削装置以及包含该磨削装置的磨床


[0001]本技术涉及磨床设备
,具体提供一种磨削装置以及包含该磨削装置的磨床。

技术介绍

[0002]磨床是对硬脆材料进行磨削加工的设备。以硬脆材料为硅棒为例,在将硅棒可靠地夹置于两个夹头之间之后,通过硅棒的轴向运动,将硅棒送达对应于磨削装置的位置,基于此,便可对硅棒的其中一组待磨削面进行相应的磨削加工作业。如通常情形下,两个夹头中的一个为动夹头而另一个为定夹头。当然也两个夹头可以均为动夹头。
[0003]通常情形下,磨削加工作业主要包括在先的粗磨作业和在后的精磨作业,相应地,磨削装置主要包括负责粗磨作业的粗磨砂轮和负责精磨作业的精磨砂轮。如前所述对于同一组磨削面而言,需要配置一对的粗磨砂轮一对精磨砂轮,加之粗磨砂轮和精磨砂轮还需要分别配置两个驱动传动机构(一个用于实现粗/精磨砂轮靠近/远离硅棒的移动,另一个用于实现粗/精磨砂轮对硅棒进行磨削的转动),这将导致磨削装置相对磨床整机在体积上具有相当的占比。由于对应于的粗磨作业和精磨作业在运动形式以及作业顺序具有关联性,因此,如何针对二者在空间上的布置进行整合,尚存一定的提升空间。此外,假设整合的集成度过高,会带来如拆卸工序复杂、维护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至少一定程度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本技术。具体而言,如何在尽可能地保证磨削功能仍能够实现的前提下实现磨削装置的结构的紧凑化,是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技术旨在至少一定程度地克服由于集成度过高等原因带来的如拆卸工序复杂、维护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
[0005]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磨削装置,该磨削装置包括: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磨削组件,所述磨削组件包括:粗磨砂轮;以及精磨砂轮;其中,所述精磨砂轮和所述粗磨砂轮中的其中一个形成有沿其轴向分布的预留空间,所述精磨砂轮和所述粗磨砂轮中的另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纳于所述预留空间,以便:在所述精磨砂轮和所述粗磨砂轮中的一个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形下,所述精磨砂轮和所述粗磨砂轮中的另一个靠近待加工件的端部容纳于所述预留空间并因此不干涉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精磨砂轮或者所述粗磨砂轮的磨削作业;所述磨削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其能够驱动所述精磨砂轮和/或所述粗磨砂轮转动以进行相应的磨削作业,并且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与可移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所述磨削装置还配置有:气源,其能够向第一驱动部件的内部空间通气。
[0006]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谋求通过将粗磨砂轮和精磨砂轮进行空间上的整合,使得磨削组件的结构更为紧凑。由于节省了粗磨砂轮和精磨砂轮转换所需的时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磨削效率。通过气源的布置,保证了磨削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0007]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粗磨砂轮和精磨砂轮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可以是粗磨砂轮在外精磨砂轮在内,也可以是精磨砂轮在外而粗磨砂轮在内。
[0008]通过将第一驱动部件以可移除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分,便于将主体部分和第一驱动部件进行分开维护、维修等操作,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二者之间在物理空间上的强关联而导致的磨削装置的工作效能受到影响。如包括但不限于:这样一来,第一驱动部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与温升不会对主体部分产生影响。
[0009]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主体部分的结构形式、第一驱动部件可移除主体部分的方式以及移除的部分为第一驱动部件的全部或者局部。示例性地,第一驱动部件为电机,电机通过卡接或者螺接的方式与主体部分彼此连接并因此将电机的全部从主体部分移除。
[0010]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预留空间的构造方式以及位于径向内侧的精/粗磨砂轮如何实现其相对预留空间的位置变化。以粗磨砂轮位于径向内侧为例,如除了精磨砂轮自身中部与预留空间相适配的第一部分“掏空”,还包括与精磨砂轮相关联的部件的第二部分“掏空”,或者该第二部分“掏空”可以通过额外增设的部件形成或者二者的结合(额外增设的部件和与精磨砂轮相关联的部件相结合)形成等。
[0011]仍以粗磨砂轮位于径向内侧为例,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粗磨砂轮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无法磨削待加工件的位置)的位置状态。如在粗磨砂轮处于非工作状态期间,其可以处于某一固定的位置或者可以处于可选的某几个位置之一。示例性地,沿轴向相对精磨砂轮的位置设定有三个,第一位置为与精磨砂轮的端面大致对齐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相对精磨砂轮的端面略缩回的位置、第三位置为相对精磨砂轮的端面明显缩回的位置。如在频繁使用磨床期间,可以使粗磨砂轮处于非工作状态期间位于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在磨床处于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期间或者是当前作业中的最后一次粗磨作业结束的情形下,可以使粗磨砂轮位于第一位置。
[0012]对于上述磨削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复合轴,所述复合轴包括:第一传动轴,其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与所述精磨砂轮连接;以及第二传动轴,其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筒状结构内,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粗磨砂轮连接。
[0013]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主体部分的可能的结构形式。
[0014]对于上述磨削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转动;并且/或者所述磨削装置包括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能够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驱动连接,以便: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沿其轴向运动从而带动位于径向内侧的所述粗磨砂轮或者所述精磨砂轮伸出。
[0015]通过第二驱动部件实现了复合轴中的第二传动轴在与其对应的精磨砂轮或者粗磨砂轮处于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时相对第一传动轴的状态切换。在二者同步转动的方式给出了第一驱动部件与复合轴之间的一种具体的驱动连接关系。
[0016]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第二驱动部件的结构形式、个数、设置位置及其与第二传动轴的连接方式等。如第二驱动部件与第二传动轴之间实现驱动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如第二驱动部件为动力缸或者可输出直线动力的模组等)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如第二驱动部件为电机,在第二驱动部件和第二传动轴之间设置有传动
机构)。
[0017]其中的驱动连接应当理解为:在第一驱动部件发出驱动动作时,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会伴随地产生与该驱动动作相关联的动作,如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会响应第一驱动部件的驱动产生如转动等动作。如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可以是直接驱动连接或者间接驱动连接。
[0018]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第一驱动部件的具体形式、设置位置及其实现同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具体方式等。如可以是:第一驱动部件包括两个,两个第一驱动部件通过联动的方式驱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同步转动;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中的一个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周向联接从而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装置包括: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磨削组件,所述磨削组件包括:粗磨砂轮;以及精磨砂轮;其中,所述精磨砂轮和所述粗磨砂轮中的其中一个形成有沿其轴向分布的预留空间,所述精磨砂轮和所述粗磨砂轮中的另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纳于所述预留空间,以便:在所述精磨砂轮和所述粗磨砂轮中的一个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形下,所述精磨砂轮和所述粗磨砂轮中的另一个靠近待加工件的端部容纳于所述预留空间并因此不干涉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精磨砂轮或者所述粗磨砂轮的磨削作业;所述磨削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其能够驱动所述精磨砂轮和/或所述粗磨砂轮转动以进行相应的磨削作业,并且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与可移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所述磨削装置还配置有:气源,其能够向第一驱动部件的内部空间通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复合轴,所述复合轴包括:第一传动轴,其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与位于径向外侧的所述精磨砂轮或者所述粗磨砂轮连接;以及第二传动轴,其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筒状结构内,所述第二传动轴与位于径向内侧的所述精磨砂轮或者所述粗磨砂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转动;并且/或者所述磨削装置包括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能够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驱动连接,以便: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沿其轴向运动从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锋徐公志王立范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