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冲栅带的涂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821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冲栅带的涂板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冲栅带的涂板装置,通过涂板辊采用垫脚和定位块的结构,避免了板栅在涂填过程中的偏涂、过涂现象,从而提升电池极板活物质充放电反应的均衡性,保证电池后期电池组单体之间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电池组单体之间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电池组单体之间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冲栅带的涂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铅蓄电池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冲栅带的涂板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用于连冲板栅连续、均衡涂覆活性物质(铅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铅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板栅的涂填是将活性物质铅膏均匀涂布在板栅两面的生产过程。板栅两面活物质涂布的均匀性和平整性是衡量板栅填涂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决定后期单体电池一致性的关键所在。实验证明,对于小型动力阀控电池来说,电池板栅单面的铅膏过涂量(板栅筋条表面以上铅膏厚度)在350μm~450μm较为适宜。
[0003]目前板栅的加工成形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重力浇铸方式,根据电池型号,单模为6连片或者4连片不等。优点是板栅筋条表面粗糙利于栅

膏的结合,板栅边框和内部筋条可设计成不同的粗细规格以便于涂填的均匀性达成,缺点是板栅筋条的金相结构很难达到均匀一致,而且生产效率较低;另外一种是连轧板带的连续冲网方式。首先合金熔融成铅液,铅液通过冷凝对辊结晶成为厚的铅胚,铅胚随后经过数道压辊轧制后形成所需厚度的铅合金板带。板带经特定的冲压模具连续冲出对应电池型号的栅带。连冲板栅的优点是板栅筋条金相结构相对稳定,生产效率高,缺点是板栅筋条表面较为光滑不利于栅

膏的结合,固化相对困难。另外,因板栅是由相同厚度的板带冲压而得又相对较薄,从而不利于使铅膏涂填均匀,过涂、偏涂现象较为严重。
[0004]目前,行业内采用的铅膏涂填方式多为板栅单面涂方式。为保证连冲板栅涂覆铅膏的均匀性和栅

膏的结合强度,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在连冲阶段人为在板栅筋条表面轧制细坑,提高板栅表面的粗糙度,以利于栅

膏的结合。另外是将板栅框格的横筋压制成波纹状,以利于增大栅膏接触面积和两面铅膏量的均衡。板栅横筋条的波纹状处理虽然从物理层面来讲可以平衡板栅两面的铅膏量,但从实际的涂填效果来看,铅膏偏涂、过涂的现象依然严重。此工艺加剧了板栅涂填过程中的偏涂、过涂现象,波浪弧形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处尤为严重。另外,从极板的电化学反应效果来看还加剧了极板活物质充放电反应的不均衡性以及板栅局部腐蚀进程的加速,使电池过早出现失效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目前连冲板栅涂覆活性物质所存在的弊端,提升电池极板活物质充放电反应的均衡性,保证电池后期电池组单体之间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提出了一种连冲栅带均衡涂覆活性物质的方法。
[0006]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0007]一种连冲栅带的涂板装置,所述连冲栅带包括通过连冲方法获得的连续排布的板栅,各板栅包括板栅本体和极耳,其中极耳所在一侧沿连冲栅带的宽度方向排布,极耳所在一侧位于连冲栅带的内部,所述连冲栅带宽度方向的两侧还设有栅带边框,各板栅与栅带边框之间通过连接条相连,连冲栅带上栅带边框、连接条和板栅合围形成第一孔隙;沿宽度
方向的两片板栅之间由板栅本体和极耳合围形成第二孔隙,
[0008]所述涂板装置包括涂板机,涂板机包括下膏辊,
[0009]所述涂板装置还包括位于连冲栅带下方、与下膏辊配合的涂板辊,涂板辊的外周面包覆有涂板带,所述涂板带上设有与第一孔隙配合的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孔隙配合的第二定位块、与连接条对应的第一垫脚、与极耳对应的第二垫脚。
[0010]在板栅的冲网模具设计上,板栅筋条不加入折弯工序,板栅表面进行毛化处理后卷盘,涂板前连冲栅带进行高温时效处理,见图1。
[0011]进一步地,各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一垫脚、第二垫脚均与涂板带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后带有坚固的特性,其具有优良的质量和硬度,也可以节约材料。
[0012]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一垫脚、第二垫脚与涂板带的材质均为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涂板带的厚度为5~8mm。
[0014]垫脚的宽度长度、间距与相应连冲栅带的连接条相对应,第一垫脚和第二垫脚的高度均为350μm~450μm。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高度均为所述板栅本体的厚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涂板辊的下游还设有覆膜机构,所述覆膜机构包括用于分别向板栅经涂板后所得极板的上、下表面提供覆膜用薄膜的上覆膜辊和下覆膜辊,上覆膜辊和下覆膜辊的下游还分别对应设有上整形辊和下整形辊。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连冲栅带的涂板装置,通过涂板辊采用垫脚和定位块的结构,避免了板栅在涂填过程中的偏涂、过涂现象,从而提升电池极板活物质充放电反应的均衡性,保证电池后期电池组单体之间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板栅排布示意图。
[0019]图2为板栅带俯视图。
[0020]图3为涂板辊带纵剖面图。
[0021]图4为连冲栅带涂板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1

下膏辊,2

铅膏料斗,3

上覆膜辊,4

上整形辊,5

栅带盘,6

涂板带,7

涂板辊,8

连冲栅带,9

下覆膜辊,10

下整形辊,11

第一定位块,12

第一垫脚,13

第二定位块,14

第二垫脚,15

第一孔隙,16

连接条,17

第二孔隙,18

极耳,19

栅带边框,20

板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参照图1~图4,一种连冲栅带的涂板装置,所述连冲栅带8包括通过连冲方法获得的连续排布的板栅20,各板栅包括板栅20本体和极耳18,其中极耳18所在一侧沿连冲栅带8的宽度方向排布,极耳18所在一侧位于连冲栅带8的内部,所述连冲栅8带宽度方向的两侧还设有栅带边框19,各板栅与栅带边框19之间通过连接条16相连,连冲栅带8上栅带边框19、连接条16和板栅20合围形成第一孔隙15;沿宽度方向的两片板栅20之间由板栅20本体
和极耳18合围形成第二孔隙17,
[0025]所述涂板装置包括涂板机,涂板机包括下膏辊1,
[0026]所述涂板装置还包括位于连冲栅带下方、与下膏辊1配合的涂板辊7,涂板辊7的外周面包覆有涂板带6,所述涂板带6上设有与第一孔隙15配合的第一定位块11、与第二孔隙17配合的第二定位块13、与连接条16对应的第一垫脚12、与极耳对应的第二垫脚14。
[0027]在板栅的冲网模具设计上,板栅筋条不加入折弯工序,板栅表面进行毛化处理后卷盘,涂板前连冲栅带进行高温时效处理,板栅排布示意图见图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冲栅带的涂板装置,所述连冲栅带包括通过连冲方法获得的连续排布的板栅,各板栅包括板栅本体和极耳,其中极耳所在一侧沿连冲栅带的宽度方向排布,极耳所在一侧位于连冲栅带的内部,所述连冲栅带宽度方向的两侧还设有栅带边框,各板栅与栅带边框之间通过连接条相连,连冲栅带上栅带边框、连接条和板栅合围形成第一孔隙;沿宽度方向的两片板栅之间由板栅本体和极耳合围形成第二孔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板装置包括涂板机,涂板机包括下膏辊,所述涂板装置还包括位于连冲栅带下方、与下膏辊配合的涂板辊,涂板辊的外周面包覆有涂板带,所述涂板带上设有与第一孔隙配合的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孔隙配合的第二定位块、与连接条对应的第一垫脚、与极耳对应的第二垫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冲栅带的涂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杜友余永明王浩孔鹤鹏闫鑫金占美青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