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擦丸机及三转笼连续式擦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00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擦丸机,包括机架;转笼,转动设置于机架,所述转笼端部固定有驱动转笼转动的驱动单元;擦丸单元,设置于转笼内并与转笼可拆卸连接;所述擦丸单元包括擦丸布和布支撑架,转笼可拆卸连接有布支撑架,所述布支撑架上固定有擦丸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滴丸产品从上一工序进入到分配阀后,通过入料口进入转笼内,转笼转动,带动滴丸运动,转笼内排布擦丸布,通过转笼内排布的擦丸布对滴丸进行除油,除油效果好,擦丸布更换方便,可实现连续式生产。可实现连续式生产。可实现连续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擦丸机及三转笼连续式擦丸机


[0001]本技术涉及滴丸脱油设备
,特别是一种擦丸机和三转笼连续式擦丸机。

技术介绍

[0002]滴丸生产包括滴制成型、冷却、油丸分离、滴丸表面冷凝介质去除、药丸分选和包装。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冷凝介质与滴丸做初步分离,经此处理后,滴丸即被从冷凝液体中分离出来,但滴丸的表面仍然粘附有少量冷凝液体。只有将这部分附着于药丸表面的少许冷凝液彻底去除,滴丸才能符合质量工艺要求。并且现用脱油设备为批量式,无法应用到连续生产。
[0003]现有技术中,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8726287U,专利名称:高性能脱油滴丸机,公开了高性能脱油滴丸机,包括脱油装置,所述脱油装置包括螺旋分离器、电机及锥篮;所述螺旋分离器包括侧壁及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螺旋状设置于侧壁,所述锥篮套设于螺旋分离器的外部,使所述锥篮、导流板及侧壁形成脱油通道;所述锥篮的侧面沿轴向分为脱油部及吸油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分离器及锥篮连接。上述方案中,主要通过甩脱的方式进行滴丸上的附着油充分脱除,脱油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擦丸机,包括机架;转笼,转动设置于机架,所述转笼端部固定有驱动转笼转动的驱动单元;擦丸单元,设置于转笼内并与转笼可拆卸连接;所述擦丸单元包括擦丸布和布支撑架,转笼可拆卸连接有布支撑架,所述布支撑架上固定有擦丸布。
[0005]进一步地,所述布支撑架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横杆和支撑板,所述横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转笼上固定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定位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布支撑架端部固定有端盖,所述端盖沿圆周分布,所述转笼上设置有圆孔,所述端盖与所述圆孔相适配。所述端盖固定有把手。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料单元,所述进料单元包括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与转笼相互连通。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出料单元,所述出料单元包括接料斗和出料管,所述接料斗与所述转笼相互连通,所述接料斗连接有出料管。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进风口、进风管和回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回风口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管相互连通,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转笼相互连通。
[0010]还包括清洗系统,所述清洗系统包括进水管、第一喷淋球、第二喷淋球、第三喷淋球和第四喷淋球,所述进水管连通外部清洗水源,所述进水管通过分支管路分别连通向第一喷淋球、第二喷淋球、第三喷淋球和第四喷淋球,所述第一喷淋球设置于转笼上部,所述
第二喷淋球设置于端盖上部,所述第三喷淋球设置于接料斗上部,所述第四喷淋球设置于转笼内部。
[0011]本技术还公开了三转笼连续式擦丸机,并列设置有三台上述一种擦丸机,包括分配阀、第二进料管和第三进料管,所述分配阀与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和第三进料管均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二进料管和所述第三进料管分别与不同位置的一种擦丸机相互连通。
[0012]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擦丸机,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3](1)滴丸产品从上一工序进入到分配阀后,通过入料口进入转笼内,转笼转动,带动滴丸运动,转笼内排布擦丸布,通过转笼内排布的擦丸布对滴丸进行除油;
[0014](2)转笼内安装布支撑架,在布支撑架上布局擦丸布,在擦油的同时对滴丸起到导流作用;
[0015](3)转笼内布支撑架上可以横向或纵向安装擦丸布,设置由定位杆和定位孔使的布支撑架稳定排布,布支撑架端部具有端盖,可以方便手动拆装,完成换布操作。
[0016]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三转笼连续式擦丸机,所达到的有益效果:通过分配阀实现连续喂料,本设计为三台转笼同时工作,三台转笼可以分别进料,进而实现转动擦丸;三台擦丸机结合在一起,实现连续擦丸生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擦丸机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擦丸机的主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擦丸机的侧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擦丸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清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三转笼连续式擦丸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机架;2、转笼;3、驱动单元;4、擦丸单元;41、把手;42、布支撑架;421、横杆;422、支撑板;423、定位孔;424、定位杆;425、端盖;426、圆孔;5、进料单元;51、第一进料管;52、第二进料管;53、第三进料管;54、分配阀;6、出料单元;61、接料斗;62、出料管;7、进风口;8、进风管;9、回风口;10、清洗系统;101、进水管;102、第一喷淋球;103、第二喷淋球;104、第三喷淋球;105、第四喷淋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

图3所示,一种擦丸机。包括机架1;转笼2,转动设置于机架1,所述转笼2端部固定有驱动转笼2转动的驱动单元3;擦丸单元4,设置于转笼2内并与转笼2可拆卸连接;所述擦丸单元4包括擦丸布和布支撑架42,转笼2可拆卸连接有布支撑架42,所述布支撑架42上固定有擦丸布。一种擦丸机用于带油滴丸的表面除油,可以实现连续进料,除油,出料,具备在线清洗功能。驱动单元3带动转笼2转动,转笼2内有擦丸单元4,带油滴丸表面的油被擦丸单元4擦掉,再排出转笼2。具体地,固定在布支撑架42上的擦丸布具有吸油性能,旋转
的滴丸不断撞击擦丸布表面,对带油滴丸表面的油进行清除。驱动单元3可选择电机直接驱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多种方式。转笼侧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对开门,两个对开门分别固定有两个气缸,气缸的伸缩端与对开门的侧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以使两个气缸控制对开门的打开与合拢,通过气动控制,实现对开门的开合操作。对开门打开后,转笼2内滴丸进入接料斗61。
[0026]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布支撑架42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横杆421和支撑板422,所述横杆421与支撑板4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22上开设有定位孔423,所述转笼2上固定有定位杆424,所述定位杆424穿过所述定位孔423。布支撑架42沿轴向长度较长,横杆421的布置方向与转笼2的轴线一致。横杆421表面固定有擦丸布,擦丸布可横向或纵向布置。转笼2上的定位杆424穿过支撑杆上的定位孔423,对横杆421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0027]所述布支撑架42端部固定有端盖425,所述端盖425沿圆周分布,所述转笼2上设置有圆孔426,所述端盖425与所述圆孔426相适配。所述端盖425固定有把手41。安装布支撑架42时,握住把手41将布支撑架42伸进转笼2内,使得支撑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擦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转笼(2),转动设置于机架(1),所述转笼(2)端部固定有驱动转笼(2)转动的驱动单元(3);擦丸单元(4),设置于转笼(2)内并与转笼(2)可拆卸连接;所述擦丸单元(4)包括擦丸布和布支撑架(42),转笼(2)可拆卸连接有布支撑架(42),所述布支撑架(42)上固定有擦丸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擦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支撑架(42)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横杆(421)和支撑板(422),所述横杆(421)与支撑板(4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22)上开设有定位孔(423),所述转笼(2)上固定有定位杆(424),所述定位杆(424)穿过所述定位孔(4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擦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支撑架(42)端部固定有端盖(425),所述端盖(425)沿圆周分布,所述转笼(2)上设置有圆孔(426),所述端盖(425)与所述圆孔(426)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擦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25)固定有把手(4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擦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单元(5),所述进料单元(5)包括第一进料管(51),所述第一进料管(51)与转笼(2)相互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擦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单元(6),所述出料单元(6)包括接料斗(61)和出料管(62),所述接料斗(61)与所述转笼(2)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兵王亮蔡雪飞
申请(专利权)人:发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