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构件及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90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道构件及电吹风,风道构件包括:外壳,外壳设有第一空腔和开口,外壳底壁朝向开口的一侧形成进风柱,进风柱开设有进风孔;内壳,内壳套设在进风柱的外侧,内壳的内壁与进风柱围合形成分风腔和第一环形风道,内壳的侧壁与外壳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二环形风道,进风孔、分风腔、第一环形风道与第二环形风道依次连通,第二环形风道用于安装发热组件。本申请公开的风道构件,其外壳设有进风孔,通过内壳与外壳配合形成分风腔、第一环形风道和第二环形风道,进风孔、分风腔、第一环形风道与第二环形风道依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延长过风风道,降低气体的流速,从而确保气体与发热组件进行热交换时间充足。体与发热组件进行热交换时间充足。体与发热组件进行热交换时间充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构件及电吹风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道构件及电吹风。

技术介绍

[0002]电吹风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护小家电之一,电吹风多用于头发的干燥和整形,也可供其他方面的干燥、美工之用。传统的电吹风包括机体和手柄,机体的后端设置有进风口,机体的前端设置有出风口,机体内设置有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道,发热组件设置在通道内,气体流经发热组件时,与发热组件产生热交换,从而可以使电吹风吹出热风。但目前市面上的部分电吹风,由于气流与发热组件的接触时间短,从而导致热交换的效率较低,为达到出风温度,相应地对发热组件的发热功率和结构要求更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气流与发热组件接触时间短,导致热交换的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风道构件及电吹风。
[0004]一种风道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第一空腔,所述外壳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外壳底壁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延伸形成进风柱,所述进风柱开设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内壳,所述内壳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内壳套设在所述进风柱的外侧,所述内壳的内壁与所述进风柱围合形成分风腔和第一环形风道,所述内壳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二环形风道,所述进风孔、所述分风腔、所述第一环形风道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二环形风道用于连通电吹风的出风口,所述第二环形风道用于安装发热组件。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道构件,其外壳底壁朝其开口方向形成进风柱,进风柱与外壳内壁围合形成环形空腔,进风柱设有贯通的进风孔,当内壳套设在进风柱外侧时,内壳与外壳配合将环形空腔分隔形成分风腔、第一环形风道和第二环形风道,第一环形风道位于第二环形风道的内侧,进风孔、分风腔、第一环形风道、第二环形风道依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延长过风风道,同时气体经进风孔进入风道构件并与风道构件碰撞多次改变流动方向时,气体的流速降低,从而气体与位于第二环形风道内的发热组件接触的时间增加,气流与发热组件的热交换效率提高,达到节能效果。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底壁朝向所述内壳的一侧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外壳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凸起与所述内壳的周壁相抵,所述内壳的周壁与所述外壳的底壁之间形成过风间隙,所述第一环形风道通过所述过风间隙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连通。通过在外壳底壁上形成凸起用于与内壳的周壁相抵,从而外壳底壁与内壳的周壁之间能够形成过风间隙,过风间隙位于远离分风腔的一侧,气流经与外壳底壁碰撞改变流动方向从第一环形风道进入第二环形风道,可进一步降低气流速度,延长气流流经第二环形风道的时间。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的周壁与外壳底壁相抵,所述内壳周壁靠近所述外壳底壁的一侧开设有过风孔,所述过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过风孔沿所述内壳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环形风道通过多个所述过风孔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连通。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底壁朝向所述内壳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内壳的周壁朝向所述外壳底壁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通过分别在外壳和内壳形成相适配的限位凸起和第一限位凹槽结构,第一限位凹槽可对限位凸起形成限位定位作用,使得外壳与内壳连接时迅速对准,提高安装速度,同时使其连接更加牢固,从而令电吹风的加热组件等内部组件的安装更加稳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周壁远离所述第二环形风道的一侧形成有卡扣,所述卡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扣沿所述外壳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卡扣用于与电吹风壳体组件适配连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风道构件的定位安装,同时通过卡扣连接方式,可使得风道构件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快捷,无需借用工具,提高装配效率。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包括内壳本体和端盖,所述内壳本体为空心柱,所述内壳本体套设在所述进风柱的外侧,所述端盖盖设在所述内壳本体远离所述进风柱的一侧,所述端盖和所述内壳本体远离所述进风柱的周壁围合形成所述分风腔,所述内壳本体的周壁与所述进风柱的周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环形风道,所述内壳本体的周壁与所述外壳的周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环形风道。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气流经进风孔进入分风腔后,气流与端盖等结构碰撞改变流动方向并依次流入第一环形风道和第二环形风道,气体经与其碰撞流速降低,从而使得气体流经风道的时间增加,气流与位于第二环形风道的发热组件的能充分热交换。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朝向所述分风腔的一侧形成有凸柱,所述凸柱的中轴线与所述进风孔的中轴线重叠。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凸柱与经进风孔进入风道构件的气流相迎并使其分流从不同方向进入第一环形分道,由此提高了分流效率,并令气流均匀流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与所述内壳本体连接处呈弧形结构。通过采用弧面连接结构,可使过渡处的气流流动平稳,过渡处气流流速变化程度减缓,令噪音降低。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电吹风的出风壳件。通过在端盖上设置连接孔,采用螺丝连接方式使得风道构件能与出风壳件能够稳定组装。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柱开设有所述连接孔。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本体远离所述进风柱的一侧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电吹风的出风壳件适配安装。通过限位部的设置可便于通过端盖与电吹风的出风壳件定位安装,使得第二环形风道能更好对准电吹风的出风口,提高安装效率。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进风柱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用于与电吹风的出风壳件适配安装。通过第二限位凹槽与电吹风出风壳件上的凸起部分适配安装,可令风道构件与出风壳件更稳定连接,同时便于对准定位,提高安装效率。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的侧壁自其与所述内壳本体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内壳本体的方向延伸且其与所述内壳本体的中轴线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大。通过采用上述
结构,气流流经限位部的侧壁时,由于附壁效应,气流将自然地流向电吹风的出风口,减小碰撞噪声。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周壁朝向所述第二环形风道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间隔分布在所述内壳的周壁上,多个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电吹风的发热组件。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形成安装空间用于发热组件与风道构件的连接,便于发热组件稳定地设置在第二环形风道内,可减小其受到冲击时发生松脱损坏的可能性,确保其能持续有效地稳定工作。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周壁朝向所述第二环形风道的一侧形成有导风筋,所述导风筋沿所述内壳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导风筋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导风筋之间形成所述安装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导风筋为一组,多组导风筋间隔分布在所述内壳的周壁上。通过导风筋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设有第一空腔,所述外壳(1)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外壳(1)底壁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延伸形成进风柱(11),所述进风柱(11)开设有进风孔(101),所述进风孔(101)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内壳(2),所述内壳(2)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内壳(2)套设在所述进风柱(11)的外侧,所述内壳(2)的内壁与所述进风柱(11)围合形成分风腔(201)和第一环形风道(202),所述内壳(2)的侧壁与所述外壳(1)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二环形风道(203),所述进风孔(101)、所述分风腔(201)、所述第一环形风道(202)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依次连通,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用于连通电吹风的出风口,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用于安装发热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壁朝向所述内壳(2)的一侧形成有凸起(12),所述凸起(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12)沿所述外壳(1)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凸起(12)与所述内壳(2)的周壁相抵,所述内壳(2)的周壁与所述外壳(1)的底壁之间形成过风间隙(204),所述第一环形风道(202)通过所述过风间隙(204)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连通;或所述内壳(2)的周壁与外壳(1)底壁相抵,所述内壳(2)周壁靠近所述外壳(1)底壁的一侧开设有过风孔,所述过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过风孔沿所述内壳(2)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环形风道(202)通过多个所述过风孔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壁朝向所述内壳(2)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起(13),所述内壳(2)的周壁朝向所述外壳(1)底壁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限位凸起(13)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205);和/或所述外壳(1)的周壁远离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的一侧形成有卡扣(14),所述卡扣(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扣(14)沿所述外壳(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卡扣(14)用于与电吹风壳体组件适配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包括内壳本体(21)和端盖(22),所述内壳本体(21)为空心柱,所述内壳本体(21)套设在所述进风柱(11)的外侧,所述端盖(22)盖设在所述内壳本体(21)远离所述进风柱(11)的一侧,所述端盖(22)和所述内壳本体(21)远离所述进风柱(11)的周壁围合形成所述分风腔(201),所述内壳本体(21)的周壁与所述进风柱(11)的周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环形风道(20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别正业黄远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进业美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