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10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吹风,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开设有第一安装腔、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位于第一安装腔内,风道组件开设有进风孔,风道组件设有第一环形风道和第二环形风道,进风孔位于第一环形风道的内侧,第二环形风道位于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进风口、第一安装腔、进风孔、第一环形风道、第二环形风道和出风口依次连通;发热组件,发热组件位于第二环形风道内;马达组件,马达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进风孔内。本申请公开的电吹风,其风道组件的进风孔位于其第一环形风道的内侧,其第二环形风道位于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马达组件和发热组件分别位于进风孔和第二环形风道内,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横向空间,使得壳体组件长度减小。体组件长度减小。体组件长度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吹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吹风。

技术介绍

[0002]电吹风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护小家电之一,电吹风多用于头发的干燥和整形,也可供其他方面的干燥、美工之用。传统的电吹风包括风筒和手柄,风筒的后端设置有进风口,风筒的前端设置有出风口,风筒内设置有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道,发热组件设置在通道内,气体流经发热组件时,与发热组件产生热交换,从而可以使电吹风吹出热风。
[0003]现有电吹风加热组件、风机组件和控制板大多均安装在风筒内,并沿风筒长度方向先后设置,从而导致风筒主体的体积较大,使用起来较为不便,且不易于收纳。同时电吹风内的发热组件位于风筒的前侧,且质量较大,导致电吹风整体的重心靠前,用户握持时,会出现电吹风前倾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风筒主体的体积较大,使用起来较为不便,且不易于收纳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吹风。
[0005]一种电吹风,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开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壳体组件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安装腔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风道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风道组件开设有进风孔,所述风道组件设有第一环形风道和第二环形风道,所述进风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风道的内侧,所述第二环形风道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进风孔、所述第一环形风道、所述第二环形风道和所述出风口依次连通;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上,所述发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内;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上,所述马达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进风孔内,所述马达组件在所述风道组件内产生负压。
[0006]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吹风,风道组件设有进风孔、第一环形风道和第二环形风道,进风孔位于第一环形风道的内侧,第二环形风道位于第一环形风道的外侧,进风口、第一安装腔、进风孔、第一环形风道、第二环形风道和出风口依次连通,马达组件和发热组件分别位于进风孔和第二环形风道内,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将风机组件设置在加热组件的内侧,从而能够提高充分利用横向空间,使得壳体组件的长度减小,同时通过第二环形风道的设置还可形成空气隔热层,由此可避免加热组件升温对风机组件造成的影响。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设有第一空腔,所述外壳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外壳底壁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形成有进风柱,所述进风柱开设有所述进风孔,所述内壳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内壳套设在所述进风柱的外侧,所述内壳的内壁与所述进风柱围合形成分风腔和所述第一环形风道,所述内壳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的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环形风
道,所述进风孔、所述分风腔、所述第一环形风道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依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其外壳底壁朝其开口方向形成进风柱,进风柱与外壳内壁围合形成环形的第一空腔,进风柱设有贯通的进风孔,当内壳套设在进风柱外侧时,内壳与外壳配合将环形第一空腔分隔形成分风腔、第一环形风道和第二环形风道,第一环形风道位于第二环形风道的内侧,进风孔、分风腔、第一环形风道、第二环形风道依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形成多层次的风道,便于分别将马达组件和加热组件分别设置在风道的内侧和外侧,充分利用横向空间。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底壁朝向所述内壳的一侧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外壳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凸起与所述内壳的周壁相抵,所述内壳的周壁与所述外壳的底壁之间形成过风间隙,所述第一环形风道通过所述过风间隙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连通。通过在外壳底壁上形成凸起用于与内壳的周壁相抵,从而外壳底壁与内壳的周壁之间能够形成过风间隙,过风间隙位于远离分风腔的一侧,确保气流可充分流经第二环形风道形成空气隔热层。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包括内壳本体和端盖,所述内壳本体为空心柱,所述内壳本体套设在所述进风柱的外侧,所述端盖盖设在所述内壳本体远离所述进风柱的一侧,所述端盖与所述内壳本体远离所述进风柱的周壁围合形成所述分风腔,所述内壳本体的周壁与所述进风柱的周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环形风道,所述内壳本体的周壁与所述外壳的周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环形风道。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气流经进风孔进入分风腔后,气流与端盖等结构碰撞改变流动方向并依次流入第一环形风道和第二环形风道。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的周壁与外壳底壁相抵,所述内壳周壁靠近所述外壳底壁的一侧开设有过风孔,所述过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过风孔沿所述内壳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环形风道通过多个所述过风孔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连通。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底壁朝向所述内壳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内壳的周壁朝向所述外壳底壁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通过分别在外壳和内壳形成相适配的限位凸起和第一限位凹槽结构,第一限位凹槽可对限位凸起形成限位定位作用,使得外壳与内壳连接时迅速对准,提高安装速度,同时使其连接更加牢固,从而令加热组件等内部组件的安装更加稳定。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周壁远离所述第二环形风道的一侧形成有卡扣,所述卡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扣沿所述外壳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壳体组件朝向所述外壳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卡扣相适配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风道组件的定位安装,同时通过卡扣连接方式,可使得风道组件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快捷,无需借用工具,提高装配效率。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通过弧面与所述内壳本体的侧壁连接。通过采用弧面连接结构,可使过渡处的气流流动平稳,过渡处气流流速变化程度减缓,令噪音降低。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朝向所述分风腔的一侧形成有凸柱,所述凸柱的中轴线与所述进风孔的中轴线重叠。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凸柱与经进风孔进入风道组件的气流相迎并使其分流从不同方向进入第一环形分道,由此提高了分流效率,并令气流均匀流动。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支架和电热丝,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外
壳和/或内壳上,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内,所述支架为环状,所述支架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连通,所述支架的侧壁朝向所述内壳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板,多个所述限位板间隔分布在所述支架的侧壁上,所述电热丝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两个限位板通过多个所述电热丝连接,多个所述电热丝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电热丝可均匀布设在环形的支架内侧,使得第二环形风道上各个位置的气流可充分与电热丝接触,提升换热效率。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周壁朝向所述第二环形风道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第一安装槽,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槽间隔分布在所述内壳的周壁上,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与多个所述限位板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开设有第一安装腔(101),所述壳体组件(1)开设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分别与所述进风口(102)和所述出风口(103)连通;风道组件(2),所述风道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所述风道组件(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01)内,所述风道组件(2)开设有进风孔(201),所述风道组件(2)设有第一环形风道(202)和第二环形风道(203),所述进风孔(201)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风道(202)的内侧,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风道(202)的外侧,所述进风口(102)、所述第一安装腔(101)、所述进风孔(201)、所述第一环形风道(202)、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和所述出风口(103)依次连通;发热组件(3),所述发热组件(3)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2)上,所述发热组件(3)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内;马达组件(4),所述马达组件(4)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2)上,所述马达组件(4)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进风孔(201)内,所述马达组件(4)在所述风道组件(2)内产生负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2)包括外壳(21)和内壳(22),所述外壳(21)设有第一空腔,所述外壳(21)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外壳(21)底壁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形成有进风柱(211),所述进风柱(211)开设有所述进风孔(201),所述内壳(22)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内壳(22)套设在所述进风柱(211)的外侧,所述内壳(22)的内壁与所述进风柱(211)围合形成分风腔(204)和所述第一环形风道(202),所述内壳(22)的侧壁与所述外壳(21)的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所述进风孔(201)、所述分风腔(204)、所述第一环形风道(202)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依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底壁朝向所述内壳(22)的一侧形成有凸起(212),所述凸起(2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212)沿所述外壳(21)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凸起(212)与所述内壳(22)的周壁相抵,所述内壳(22)的周壁与所述外壳(21)的底壁之间形成过风间隙(205),所述第一环形风道(202)通过所述过风间隙(205)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连通;和/或所述内壳(22)包括内壳本体(221)和端盖(222),所述内壳本体(221)为空心柱,所述内壳本体(221)套设在所述进风柱(211)的外侧,所述端盖(222)盖设在所述内壳本体(221)远离所述进风柱(211)的一侧,所述端盖(222)与所述内壳本体(221)远离所述进风柱(211)的周壁围合形成所述分风腔(204),所述内壳本体(221)的周壁与所述进风柱(211)的周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环形风道(202),所述内壳本体(221)的周壁与所述外壳(21)的周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3)包括支架(31)和电热丝(32),所述支架(31)设置在所述外壳(21)和/或内壳(22)上,所述支架(31)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风道(203)内,所述支架(31)为环状,所述支架(31)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别正业黄远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进业美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