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832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6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筒,风筒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独立设置,第一风道位于第二风道的外侧,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二风道的第二出风口相邻设置;手柄,手柄设置在风筒的外壁上;马达组件,马达组件设置在风筒或手柄上,马达组件用于使第二风道产生负压。本申请公开的电吹风,马达组件产生的负压气流将经第二出风口高速吹出,使得第二出风口周侧形成高压风圈并与相邻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形成压强差,因此第一风道内无需设置马达组件驱动,即可在高压风圈的带动下形成空气流动,由此实现双风道送风,使得风量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吹风,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吹风。


技术介绍

1、电吹风机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湿发的干燥、造型等。目前,小型化的电吹风由于其携带方便且收纳占用空间小而备受青睐,但是小型化的电吹风机由于机身的体积减小后,往往风道结构较为单一,同时出风口的面积也随之减小,进而吹风机的出风量受到限制,使得电吹风的吹干效率降低,令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部分电吹风风道结构较为单一,出风口的面积较小,出风量受到限制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吹风。

2、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筒,所述风筒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独立设置,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外侧,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出风口相邻设置;手柄,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风筒的外壁上;马达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设置在所述风筒或所述手柄上,所述马达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风道产生负压。

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吹风,风筒内设有独立设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通过在风筒或手柄内设置马达组件并连通第二风道,马达组件产生的负压气流将经第二出风口高速吹出,使得第二出风口周侧形成高压风圈并与相邻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形成压强差,因此第一风道内无需设置马达组件驱动,即可在高压风圈的带动下形成空气流动,由此实现双风道送风,使得风量增大,让电吹风的干发效率提高,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筒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外筒上,所述内筒设有第二过风腔,所述内筒设有第一过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过风口、所述第二过风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风道,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外筒上,所述手柄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手柄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安装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过风口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形成第二风道,第二风道设置在内筒内同时内筒的一端与手柄连通,当马达组件工作时,空气将经手柄上第二进风口流入形成流经第二风道的高速气流。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筒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外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内筒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内筒的外壁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风腔,所述第一过风腔环绕在所述第二过风腔的外侧,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过风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风道。通过将内筒设置在外筒内,第一风道由内筒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围合而成,使得形成分隔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由内筒的外壁与所述外筒的内壁围合形成。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由内筒的外壁与所述外筒的内壁围合形成。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筒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设有空腔,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所述内壳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外壳体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口,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过风腔和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在外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内壳体,内壳体与外壳体配合在内筒上形成了环状的第二出风口,从而马达组件工作时产生的气流在第二风道内流动时可经第二出风口分散流出,实现对负压气流的引导,使得出风面积扩大。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设有第三过风腔,所述内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出风口和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邻设置,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过风口,所述外筒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过风口、所述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三过风腔、所述第三出风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独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内壳体内侧形成有与第二风道分隔的第三风道,由于第三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相邻设置,从而第三风道内无设置马达组件,第二出风口处形成的高压风圈即可同时带动第三风道内空气流动形成气流,由此实现三风道送风,使得风量进一步增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包括内壳本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内壳本体上,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内壳本体的周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内壳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内壳本体、所述外壳体和多个所述连接件围合形成多个第二出风孔,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孔组合形成环状的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外壳体、内壳本体和连接件配合形成多个第二出风孔,第二出风孔扁平且面积较小,因此可一定程度地提高风速,使得风力变得更强。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同轴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筒包括外筒本体和进风后盖,所述外筒本体开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进风后盖设置在所述外筒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所述进风后盖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外筒本体与所述进风后盖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通过设置可拆卸组装的外筒本体和进风后盖,能方便内筒以及加热组件等部件的安装,使得生产效率提高。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内筒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侧壁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抵。通过分别在外筒内侧壁和内筒的内侧壁形成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当内筒安装至预设位置时,第一限位凸起将能与第二限位凸起相抵对内筒形成限位作用,起到装配简便,防止内筒松脱的作用。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沿所述外筒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外筒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沿所述内筒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内筒的外侧壁上。通过将多个第一限位凸起沿外筒周向间隔设置在外筒的内周壁上,一方面可使得内筒能更稳定安装在外筒上,另一方面,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凸起之间可形成过风间隙,确保第一风道内的气流正常流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风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对设置,所述马达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马达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过风腔内。通过将马达组件安装在风筒和手柄的交汇处,当马达组件工作产生的气流经第二安装腔进入第二过风腔时,可减少风向在拐角处被动改变的现象,从而减少风力在拐角处的损耗,同时利用风筒的空间可以采用相对大的马达组件,使得其受手柄大小限制的影响降低,由此提高吹风机的功率。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马达组件包括马达支架和马达本体,所述马达支架设置在所述内筒上,所述马达支架与所述第一过风口相对设置,所述马达支架远离内筒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马达支架设有第三安装腔,所述马达本体与所述第三安装腔相适配,所述马达本体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过风腔内。通过在内筒第一过风口处设置马达支架并使得马达支架的一端伸入手柄内,可使得马达本体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1)包括外筒(11)和内筒(12),所述内筒(12)设置在所述外筒(11)上,所述内筒(12)设有第二过风腔(105),所述内筒(12)设有第一过风口(104)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06),所述第一过风口(104)、所述第二过风腔(105)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06)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风道,所述手柄(2)设置在所述外筒(11)上,所述手柄(2)设有第二安装腔(201),所述手柄(2)设有第二进风口(202),所述第二安装腔(201)分别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02)和所述第一过风口(10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1)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外筒(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10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03),所述内筒(1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内筒(12)的外壁与所述外筒(1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风腔(102),所述第一过风腔(102)环绕在所述第二过风腔(105)的外侧,所述第一进风口(101)、所述第一过风腔(10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03)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2)包括外壳体(121)和内壳体(122),所述外壳体(121)设有空腔,所述内壳体(122)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21)上,所述内壳体(12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外壳体(121)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口(104),所述内壳体(122)的外壁与所述外壳体(121)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过风腔(105)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22)设有第三过风腔(108),所述内壳体(1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出风口(109)和第二过风口(107),所述第三出风口(109)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06)相邻设置,所述外壳体(121)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106)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过风口,所述外筒(11)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103)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过风口、所述第二过风口(107)、所述第三过风腔(108)、所述第三出风口(109)依次连通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独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风口(104)与所述第二安装腔(201)相对设置,所述马达组件(3)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201)内,所述马达组件(3)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20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104)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过风腔(105)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3)包括马达支架(31)和马达本体(32),所述马达支架(31)设置在所述内筒(12)上,所述马达支架(31)与所述第一过风口(104)相对设置,所述马达支架(31)远离内筒(1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腔(201)内,所述马达支架(31)设有第三安装腔,所述马达本体(32)与所述第三安装腔相适配,所述马达本体(3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20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风口(104)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过风腔(105)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组件(4),所述加热组件(4)设置在所述风筒(1)上,所述加热组件(4)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1)包括外筒(11)和内筒(12),所述内筒(12)设置在所述外筒(11)上,所述内筒(12)设有第二过风腔(105),所述内筒(12)设有第一过风口(104)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06),所述第一过风口(104)、所述第二过风腔(105)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06)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风道,所述手柄(2)设置在所述外筒(11)上,所述手柄(2)设有第二安装腔(201),所述手柄(2)设有第二进风口(202),所述第二安装腔(201)分别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02)和所述第一过风口(10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1)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外筒(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10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03),所述内筒(1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内筒(12)的外壁与所述外筒(1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风腔(102),所述第一过风腔(102)环绕在所述第二过风腔(105)的外侧,所述第一进风口(101)、所述第一过风腔(10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03)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2)包括外壳体(121)和内壳体(122),所述外壳体(121)设有空腔,所述内壳体(122)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21)上,所述内壳体(12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外壳体(121)设有所述第一过风口(104),所述内壳体(122)的外壁与所述外壳体(121)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过风腔(105)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22)设有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别正业黄远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进业美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