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前驱车的双电机功率分流混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636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前驱车的双电机功率分流混动系统。它包括驱动电机、发电电机、齿轮箱输入轴、主动轴、中间轴、车轮输出轴和1个行星排;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齿轮箱输入轴与发动机相连,所述行星排的齿圈与所述发电电机的转子相连,所述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主动轴的一端相连;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相连,所述主动轴上设有第一级主动齿轮;所述中间轴上设有第一级被动齿轮和第二级主动齿轮,所述第一级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级被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车轮输出轴上设有主减被动齿轮,所述第二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被动齿轮相互啮合。被动齿轮相互啮合。被动齿轮相互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前驱车的双电机功率分流混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前驱驱动的汽车动力系统,特别是公开一种用于前驱车的双电机功率分流混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前驱驱动的汽车变速箱的双电机混动系统中,主要结构采用两个简单行星排装置,并且有离合器和液压单元的存在。其中,离合器主要有摩擦原件、液压单元、冷却单元组成。摩擦原件包含主从动摩擦片,离合器的传递扭矩就是靠摩擦原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的,液压单元包含液压缸、活塞,活塞回位装置、液压泵、电磁阀及压力传感器等部件,通过主动控制电磁阀,液压泵产生的压力油通过管路进入液压缸,推动活塞压紧摩擦单元,实现离合器结合,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控离合器的实际压强,从而判断离合器的工作状态;冷却单元包含泵、热交换器及管路,泵产生的冷却油经热交换器冷却之后进入摩擦原件之间,摩擦原件工作时有相对转速差,需要强制冷却,防止摩擦原件因为相对摩擦发生烧蚀。
[0003]例如,申请号为202020310824.X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电机同轴式混动变速箱,其发动机与双电机在空间上为同轴布置,其中,双电机为驱动电机和发电机,采用简单行星排方式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简单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在其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中,包括发动机ICE、发电机EM1、驱动电机EM2、离合器100、行星排PT1、行星排PT2和差速器200,离合器100位于两个行星排之间,其特点是变速箱的结构紧凑。但由于离合器系统在机械、控制两个方面都比较复杂,容易发生失效风险,且成本较高。另外双行星排结构相对复杂,零部件数量较多,成本高且装配工艺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单行星排替换离合器和两个简单行星排,使得结构简化、降低成本,并能够提高运行可靠性的用于前驱车的双电机功率分流混动系统。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前驱车的双电机功率分流混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发电电机、齿轮箱输入轴、主动轴、中间轴、车轮输出轴和1个行星排;
[0006]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齿轮箱输入轴与发动机相连,所述行星排的齿圈与所述发电电机的转子相连,所述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主动轴的一端相连;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相连,所述主动轴上设有第一级主动齿轮;
[0007]所述中间轴上设有第一级被动齿轮和第二级主动齿轮,所述第一级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级被动齿轮相互啮合;
[0008]所述车轮输出轴上设有主减被动齿轮,所述第二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被动齿轮相互啮合。
[0009]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第一级主动齿轮通过键连接或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
[0010]所述中间轴分别与所述第一级被动齿轮、第二级主动齿轮通过键连接或固定连接
成一个整体。
[0011]所述车轮输出轴与所述主减被动齿轮通过键连接或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
[0012]所述行星排的齿圈与所述发电电机的转子相连,集成至所述发电电机的转子内部。
[0013]所述驱动电机、发电电机和发动机三者同轴布置。
[0014]所述发电电机通过调整转速、经所述行星排对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形成联动调整。
[0015]所述发电电机的转速与所述齿圈的转速相对应;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与所述太阳轮的转速相对应;所述行星架的转速与所述发动机的转速相对应。
[0016]所述行星排有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三个运动部件,三个运动部件之间的转速均存在对应关系,调整任意两个部件转速就可实现对第三个部件的工作状态,利用这一特性,当所述驱动电机在任意转速工况下,通过调整发电电机转速工况,即可实现对发动机的转速限制,实现纯电、混动工作模式。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要通过一个行星排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离合器和两个简单行星排,利用1个行星排有三个自由度的优势,将所述行星排的太阳轮通过主动轴连接驱动电机,行星排的齿圈连接发电电机,行星架通过齿轮箱输入轴连接发动机;当不希望发动机运行时,可通过主动控制驱动电机与发电电机的转速,让发动机工作在0 rpm;当发动机运行时,可通过主动调整驱动电机与发电电机的转速,来控制发动机的转速。
[0018]通过行星排的齿圈连接发电电机时,便于行星排系统集成至发电电机的转子内部,减少动力总成的体积和重量,同时有效降低成本。
[0019]仅设置1个行星排相对现有技术结构省去了多余的摩擦原件、冷却单元等,零部件减少,从而结构相对简单,达到了成本低,可靠性更高的目的;1个行星排的控制系统相对简单,不需要油泵、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等液压单元,只调整驱动电机和发电电机的转速即可达到控制发动机转速的效果。本技术的机械结构相对简单,控制更加容易,成本、装配工艺及可靠性均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驱动电机;2、发电电机;3、齿轮箱输入轴;4、主动轴;5、行星排;6、中间轴;7、车轮输出轴;8、发动机;9、行星架;10、齿圈;11、第一级主动齿轮;12、第一级被动齿轮;13、第二级主动齿轮;14、主减被动齿轮;15、太阳轮。
实施方式
[0022]根据图1,本技术一种用于前驱车的双电机功率分流混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1、发电电机2、齿轮箱输入轴3、主动轴4、1个行星排5、中间轴6和车轮输出轴7。
[0023]所述行星排5的行星架9与所述齿轮箱输入轴3通过硬连接相连,所述齿轮箱输入轴3与发动机8相连,所述行星排5的齿圈10与所述发电电机2的转子相连,所述行星排5的太阳轮15与所述主动轴4的一端通过硬连接相连;所述主动轴4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1的转子通过硬连接相连,所述主动轴4上设有第一级主动齿轮11,所述第一级主动齿轮11与所述主动轴4通过键连接、或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一级主动齿轮11与第一级被动齿轮
12相互啮合。
[0024]所述中间轴6上设有第一级被动齿轮12和第二级主动齿轮13,所述中间轴6分别与所述第一级被动齿轮12、第二级主动齿轮13通过键连接、或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二级主动齿轮13与主减被动齿轮14相互啮合。
[0025]所述车轮输出轴7上设有主减被动齿轮14,所述车轮输出轴7与所述主减被动齿轮14通过键连接、或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行星排5的齿圈10与发电电机2的转子相连,所述行星排5的齿圈10可以集成至发电电机2转子内部;所述驱动电机1、发电电机2和发动机8三者同轴布置。所述发电电机2通过调整转速、经所述行星排5对所述发动机8的转速形成联动调整。
[0026]所述发电电机2的转速与所述齿圈10的转速相对应;所述驱动电机1的转速与所述太阳轮15的转速相对应;所述行星架9的转速与所述发动机8的转速相对应。
[0027]所述行星排5有太阳轮15、齿圈10和行星架9三个运动部件,三个运动部件之间的转速均均在对应关系,调整任意两个部件转速就可实现对第三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前驱车的双电机功率分流混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发电电机、齿轮箱输入轴、主动轴、中间轴、车轮输出轴和1个行星排;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齿轮箱输入轴与发动机相连,所述行星排的齿圈与所述发电电机的转子相连,所述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主动轴的一端相连;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相连,所述主动轴上设有第一级主动齿轮;所述中间轴上设有第一级被动齿轮和第二级主动齿轮,所述第一级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级被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车轮输出轴上设有主减被动齿轮,所述第二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被动齿轮相互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前驱车的双电机功率分流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第一级主动齿轮通过键连接或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前驱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君盛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易矩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