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17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梁主体;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上且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前保险杠;两个第二安装支架,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背离所述前防撞梁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前保险杠的第一安装孔。其中,第二安装支架位于前防撞梁主体两侧,与前保险杠固定连接,将前保险杠固定在前防撞梁主体上,进一步提高前保险杠和前防撞梁主体的连接强度。杠和前防撞梁主体的连接强度。杠和前防撞梁主体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越野车前保险杠尺寸宽大,重量也明显大于城市SUV前保险杠,生产时难以保证间隙面差,在车辆使用中又极易出现前保险杠下坠的问题,导致车辆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第二安装支架位于前防撞梁主体两侧,与前保险杠固定连接,将前保险杠固定在前防撞梁主体上,进一步提高前保险杠和前防撞梁主体的连接强度。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梁主体;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上且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前保险杠;两个第二安装支架,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背离所述前防撞梁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前保险杠的第一安装孔。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总成,第二安装支架位于前防撞梁主体两侧,与前保险杠固定连接,将前保险杠固定在前防撞梁主体上,进一步提高前保险杠和前防撞梁主体的连接强度。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防撞梁总成还包括:两个吸能盒和两个吸能盒连接板,所述吸能盒的一侧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连接且另一侧与所述吸能盒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吸能盒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和所述吸能盒之间。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凸起且多个所述第一加强凸起间隔设置。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防撞梁总成还包括:支架连接板,所述支架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固定连接且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连接板倾斜设置。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前防撞梁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前保险杠相互卡接配合。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延伸;和/或,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两侧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
连接部之间延伸。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防撞梁总成还包括:多个第三安装支架,多个所述第三安装支架在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多个第三安装支架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前保险杠。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安装支架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弯折,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于安装前保险杠。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用于安装前保险杠。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总成的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总成的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总成的爆炸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安装支架和支架连接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支架的第三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0024]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安装支架的第四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前防撞梁总成;
[0028]10、前防撞梁主体;
[0029]20、第一安装支架;21、翻边;22、第一主体部;23、第一连接部;231、第四安装孔;24、第二连接部;241、卡接部;25、第一加强筋;
[0030]30、第二安装支架;31、第一加强凸起;32、第一安装孔;
[0031]40、第三安装支架;41、第二主体部;411、第五安装孔;412、定位孔;42、第三连接部;421、第二安装孔;43、第四连接部;431、第三安装孔;44、第二加强筋;
[0032]51、吸能盒;52、吸能盒连接板;
[0033]60、支架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
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5]下面参考图1

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防撞梁总成100,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前防撞梁总成100的车辆。
[0036]结合图1和图2所示,前防撞梁总成100包括前防撞梁主体10、第一安装支架20和两个第二安装支架30。
[0037]其中,第一安装支架20设置于前防撞梁主体10上且与前防撞梁主体10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支架20用于安装前保险杠。具体地,第一安装支架20的一侧与前防撞梁主体10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支架20的另一侧与前保险杠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安装支架20将前保险杠和前防撞梁主体10连接起来,从而将前保险杠固定在前防撞梁主体10上。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第二安装支架30分别设置于前防撞梁主体10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且两个第二安装支架30分别与前防撞梁主体10的两侧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支架3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安装支架30背离前防撞梁主体1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前保险杠的第一安装孔32。
[0039]具体地,第二安装支架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两个第二安装支架30分别位于前防撞梁主体的两侧,第二安装支架3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安装支架30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变,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前保险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防撞梁主体(10);第一安装支架(20),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0)设置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10)上且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0)用于安装前保险杠;两个第二安装支架(30),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0)分别设置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10)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10)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0)背离所述前防撞梁主体(1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前保险杠的第一安装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吸能盒(51)和两个吸能盒连接板(52),所述吸能盒(51)的一侧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10)连接且另一侧与所述吸能盒连接板(52)固定连接,所述吸能盒连接板(52)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0)和所述吸能盒(5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凸起(31)且多个所述第一加强凸起(31)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连接板(60),所述支架连接板(60)的一侧与所述前防撞梁主体(10)固定连接且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0)固定连接,所述支架连接板(60)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0)包括:第一主体部(22)、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24),所述第一主体部(22)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4)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23)和所述前防撞梁主体(10)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军韩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