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95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包括上模机构、下模机构、预冲组件、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下模机构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安装在上模机构的下方,待加工的工件材料在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之间水平输送;预冲组件、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沿工件材料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之间,分别用于对工件材料进行预冲孔、整修及落料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完成驻车齿形板加工的所有动作,生产效率高;齿形区域无需采用机加工方式加工齿形,产品的质量较好,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驻车齿形板是应用于电动汽车减速器中的一种零件,其功能是当停车挂P档时,驻车齿形板驱动驻车操作杆,驻车操纵杆带动驻车棘爪,使驻车棘爪进入驻车棘轮两齿之间,来锁止变速器,完成驻车功能。
[0003]此类齿形类零件传统加工方法是先通过精冲模具精冲出非齿形区域的外形,齿形区域的初步外形,该外形相对于最终外形预留了加工余量,齿形区域再通过铣齿或剃齿的方法加工到成型,即分两道工序完成。这种加工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需要两道工序完成零件齿形的加工,生产效率低;2、需要使用机加工方式加工齿形,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3、零件齿形区域和其它功能区域通过多次加工,存在定位误差,相互之间置精度差,无法满足质量要求。
[0004]而如果直接采用精冲方式将齿形一步加工到位,由于齿形模数小,在齿顶的尖角处会产生两个问题无法解决:1、精冲过程齿形凸模尖角处应力集中,超出零件的屈服极限,导致凸模崩刃,模具寿命无法保证;2、齿顶部分成尖锐的锐角导致该处零件精冲后形成较大的塌角,导致齿形处的有效面积降低,对产品的功能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通过模具内整修齿形的方式,一方面达到了传统铣齿或剃齿的工艺才能满足的加工质量,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传通精冲工艺在小模式齿形尖角处会产生撕裂和较大塌角的风险,模具方案兼顾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包括上模机构、下模机构、预冲组件、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所述下模机构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上模机构的下方,待加工的工件材料在所述上模机构和所述下模机构之间水平输送;所述预冲组件、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沿所述工件材料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机构和所述下模机构之间,分别用于对所述工件材料进行预冲孔、整修及落料处理。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作业时,首先,通过预冲组件对工件材料进行预冲孔处理;然后,整修组件完整预冲孔的整修动作;最后,通过落料组件使得工件与工件材料分离,完成落料;
[0009]上述过程为一个工件加工的全部动作,实际作业时工件材料不断向前输送,因此相当于多个工件同时加工,加工效率高。
[0010]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完成驻车齿形板加工的所有动作,生产效率
高;齿形区域无需采用机加工方式加工齿形,产品的质量较好,成本较低。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进一步,所述上模机构包括上模垫板,所述上模垫板水平固定设置;所述下模机构包括凹模板,所述凹模板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水平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的下方;所述工件材料在所述上模垫板和所述凹模板之间水平输送,所述预冲组件、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沿所述工件材料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垫板和所述凹模板之间。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模垫板和凹模板安装预冲组件、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14]进一步,所述上模机构还包括上模座和浮动组件,所述上模座水平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的上表面;所述浮动组件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和所述凹模板之间,其通过限位件与所述上模座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浮动组件上设有供所述预冲组件、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穿过的通孔组。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业过程中,可通过浮动组件紧压工件材料,增加工件材料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件加工的质量。
[0016]进一步,所述上模座上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竖直安装有齿圈顶杆,所述齿圈顶杆可上下移动至其下端与所述浮动组件相抵或分离。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业过程中,齿圈顶杆与机床上的液压缸连接,通过液压缸驱动齿圈顶杆上下移动,使得齿圈顶杆抵接浮动组件使得浮动组件紧压工件材料,增加工件材料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件加工的质量。
[0018]进一步,所述预冲组件包括预冲冲头和预冲退料块,所述预冲冲头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预冲退料块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其位于所述预冲冲头的下方。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模时,通过预冲冲头可对工件材料进行预冲孔动作;开模时,通过预冲退料块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0020]进一步,所述落料组件包括外形凸模和推板,所述外形凸模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上设有第四凹槽,所述推板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四凹槽内,其位于所述外形凸模的下方。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模时,通过外形凸模可对工件材料进行落料动作;开模时,通过推板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0022]进一步,所述整修组件包括初步整修组件和最终整修组件,所述初步整形组件和所述最终整修组件沿所述工件材料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垫板和所述凹模板之间。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业过程中,可依次通过初步整修组件和最终整修组件对预冲孔的孔体进行初步整修和最终整修,保证工件加工的质量。
[0024]进一步,所述初步整修组件包括初步整修冲头和初步整修退料块,所述初步整修
冲头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初步整修退料块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其位于所述初步整修冲头的下方。
[00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模时,通过初步整修冲头可对工件材料进行初步整修动作;开模时,通过初步整修退料块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0026]进一步,所述最终整修组件包括最终整修冲头和最终整修退料块,所述最终整修冲头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最终整修退料块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其位于所述最终整修冲头的下方。
[002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模时,通过最终整修冲头可对工件材料进行最终整修动作;开模时,通过最终整修退料块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机构(1)、下模机构(2)、预冲组件(3)、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6),所述下模机构(2)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上模机构(1)的下方,待加工的工件材料(7)在所述上模机构(1)和所述下模机构(2)之间水平输送;所述预冲组件(3)、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6)沿所述工件材料(7)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机构(1)和所述下模机构(2)之间,分别用于对所述工件材料(7)进行预冲孔、整修及落料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机构(1)包括上模垫板(12),所述上模垫板(12)水平固定设置;所述下模机构(2)包括凹模板(23),所述凹模板(23)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水平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12)的下方;所述工件材料(7)在所述上模垫板(12)和所述凹模板(23)之间水平输送,所述预冲组件(3)、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6)沿所述工件材料(7)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垫板(12)和所述凹模板(2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机构(1)还包括上模座(11)和浮动组件,所述上模座(11)水平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12)的上表面;所述浮动组件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12)和所述凹模板(23)之间,其通过限位件与所述上模座(11)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浮动组件上设有供所述预冲组件(3)、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6)穿过的通孔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1)上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竖直安装有齿圈顶杆(15),所述齿圈顶杆(15)可上下移动至其下端与所述浮动组件相抵或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冲组件(3)包括预冲冲头(31)和预冲退料块(32),所述预冲冲头(31)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12)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23)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训煌李丹李贝李咏华罗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泛洲精冲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