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屋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553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成本较低、抗风效果好、易于维护的金属屋面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主支撑(1)、屋面底板(2)、屋面板固定座(6)、屋面板(7),所述屋面底板(2)位于所述主支撑(1)的上面并通过螺钉与所述主支撑(1)相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板(7)固定在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上,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7)的宽度小于位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7)的宽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金属屋面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术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屋面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屋面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整体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室内的美观、安全、安静、 保温、透气要求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复合式屋面板系统在各类工业、体育、 娱乐、展览馆、零售超市等建筑物中也用得越来越多。目前这类建筑物的现 有屋面结构通常采用有内支撑件结构的屋面板,以获得在屋面板与屋面之间 存在一个灵活的安置空间来填充隔音棉、保温隔热棉和透气膜,进而满足人 们的要求。一个金属屋面系统中,其在建筑物顶部的边缘处受到的风载荷最大,因 此屋面的边缘最易受到风的破坏,尤其对于沿海经常出现台风或经常出现瞬 时大风的地区,这种边缘破坏更为严重,因此需要在金属屋面的边缘对其进 行加强处理,以抵御风载荷的破坏。现有复合式金属屋面系统中, 一般采取 对屋面系统的檩条及其他内结构件的加强(如增加檩条及其他内结构件)来 实现边缘处的加强。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施工复杂,其施工效率低,成本高, 而且在维护时,需要对整个屋面系统进行较大的拆装,因此不易维护。另外, 现有复合式金属屋面系统的内支撑结构,都是由一根根细长的支撑座来组成。 这种结构的抗风压效果差,在风的载荷作用下,时间一长后,就会产生结构 失稳,以致使细长的支撑座产生疲劳破坏最终断裂的状况,影响内填充材料 的隔音保温效果,破坏屋面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简单、 施工效率高、成本较低、抗风效果好、易于维护的金属屋面系统。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主支撑、屋面底板、屋面板固 定座、屋面板,所述屋面底板位于所述主支撑的上面并通过螺钉与所述主支 撑相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板固定在所述屋面板固定座上,位于所述金属屋面 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的宽度小于位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的宽度。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密度大于位于其 他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密度。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强度大于位于其 他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强度。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材料厚度大于位 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材料厚度。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宽度大于位于其 他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宽度。_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固定件的数量大 于位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固定件的数量。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还包括填充物、型钢扣合座、型钢,所述填充物填充 在所述屋面底板与所述屋面板之间,所述型钢扣合座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屋面 底板与所述主支撑相固定连接并立在所述屋面底板上,所述型钢与所述型钢 扣合座之间通过扣合相连接,所述屋面板固定座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型钢 上。所述型钢扣合座包括支撑立板、固定底板、连接侧板、于所述支撑立板 和所述固定底板上冲压成型的加强筋,所述支撑立板的两侧分别各有一个与 型钢相适配的卡口,所述连接侧板与所述支撑立板相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连 接侧板与所述型钢的一个侧面通过自攻螺钉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板、所述固定底板及所述连接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屋面板固定座包括底座部分、扣合部分,所述底座部分通过螺钉固 定在所述型钢上,所述扣合部分扣合在所述屋面板的扣合部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 述屋面板的宽度小于位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的宽度,本专利技术不更改现有屋 面系统的内部结构设计,即不改变檁条及其他内结构件的加强(如增加檩条 及其他内结构件)就能够实现边缘处的加强,只需对金属屋面系统的最上层 稍加改造即可,通过减少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的宽 度,使得边缘处的所述屋面板的密度加大,由于所述屋面板的宽度减小,因 此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更好,抗风能力强,抗风效果好;而且这种加强方式 施工简便,施工效率显著提高,且成本低,.而且在维护时,不需要对整个屋 面系统进行较大的拆装,只拆卸相应金属屋面系统的最上面的屋面板即可, 因此维护简便易行,故本专利技术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成本较低、抗风效果 好、易于维护;由于本专利技术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密度 大于位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密度,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 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强度大于位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强度, 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材料厚度大于位于其 他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材料厚度,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 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宽度大于位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宽度,位于所 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固定件的数量大于位于其他 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固定件的数量,通过以上方式从所述屋面板固定座 的角度进行加密和加强,同样可以达到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成本较低、 抗风效果好、易于维护的目的;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还包括填充物、型钢扣合座、型钢,所述 填充物填充在所述屋面底板与所述屋面板之间,所述型钢扣合座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屋面底板与所述主支撑相固定连接并立在所述屋面底板上,所述型钢 与所述型钢扣合座之间通过扣合相连接,所述屋面板固定座通过固定件固定 在所述型钢上,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将现有复合式金属屋面系统 的支撑结构中一根根细长的支撑座分成了所述i钢扣合座和所述屋面板固定 座两部分,中间通过所述型钢来固定连接,这种结构比现有的结构连接的更 牢固,稳定性也大大得到了提高,因此抵抗风压的能力显著提高,避免产生 结构失稳以致使细长的支撑座产生疲劳破坏最终断裂的状况,屋面系统的整 体稳定性增强;而且此结构还可以根据屋面美观需要,利用所述型钢扣合座 和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不同长度,设计不同的屋面间隔空间高度模式,满足 不同的保温隔热设计的需要,为屋面提供一个理想的支撑平台,故本专利技术抗 风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俯视角度的屋面板固定座及屋面板的分布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A—A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B—B断面结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型钢扣合座与型钢的装配结构示意图5是图4中所示的型钢扣合座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 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主支撑l、屋面底板2、填充物 3、型钢扣合座4、型钢5、屋面板固定座6、屋面板7,所述主支撑l位于最 底下一层,所述屋面底板2位于所述主支撑1的上面并通过螺钉与所述主支 撑1相固定连接,所述填充物3填充在所述屋面底板2与所述屋面板7之间, 所述型钢扣合座4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屋面底板2与所述主支撑1相固定连接 并立在所述屋面底板2上,所述型钢5与所述型钢扣合座4之间通过扣合相连接,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型钢5上,所述屋面板7 固定在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上。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7的宽度小于位于其他处 的所述屋面板7的宽度,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 座6的密度大于位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的密度,位于所述金属屋 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的强度大于位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 固定座6的强度,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的 材料厚度大于位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屋面系统,包括主支撑(1)、屋面底板(2)、屋面板固定座(6)、屋面板(7),所述屋面底板(2)位于所述主支撑(1)的上面并通过螺钉与所述主支撑(1)相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板(7)固定在所述屋面板固定座(6)上,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金属屋面系统边缘附近的所述屋面板(7)的宽度小于位于其他处的所述屋面板(7)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耀光
申请(专利权)人:百安力钢结构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