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纤维初生丝上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50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纤维丝上油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短纤维初生丝上油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个由螺栓固定的吊架板,在所述吊架板上套装设有支臂,且在所述支臂的前端固定设有基座,在所述基座的上下端各插装设有一个上油杯和一个下油杯,所述上油杯、基座、下油杯中具有一个同轴的贯穿孔供短纤维初生丝穿过,其中,所述上油杯内设有一个向上扩口的扩口腔以及与所述扩口腔连接并向下贯穿的油柱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按压所述按压活塞将挤压所述油箱内油腔的压力使得油液由所述供油管供给所述油柱道内,使得所述油柱道内形成一个油柱,短纤维初生丝穿过油柱道即可实现上油,相比现有技术本装置结构简单,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科学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纤维初生丝上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纤维丝上油结构
,尤其是一种短纤维初生丝上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纺织机在高速旋转过,需要使用上油辊对化纤丝进行降低摩擦,减少静电的产生,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保证了生产的安全,例如中国专利CN205774955U公开了一种新型化纤纺丝上油辊,所述储油腔内设置有用于增加储油腔内的油与导油体内壁接触时间的持油体,通过在储油腔内设置持油体,延长储油腔内的油与导油体内壁接触时间,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上油辊旋转时,储油腔内的油渗入导油体慢的问题,现有的化纤纺丝上油辊由于纺织机在高速旋转,化纤纺丝线在传输的速度上也是极快的,然而现有的油辊在上油的过程中没有将纺丝线包裹的装置,导致纺丝线在极快的传输情况下,上油的不够均匀导致,产品在摩擦的过程中会使放丝线扯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短纤维初生丝上油结构,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短纤维初生丝上油结构,包括一个由螺栓固定的吊架板,在所述吊架板上套装设有支臂,且在所述支臂的前端固定设有基座,在所述基座的上下端各插装设有一个上油杯和一个下油杯,所述上油杯、基座、下油杯中具有一个同轴的贯穿孔供短纤维初生丝穿过,其中,所述上油杯内设有一个向上扩口的扩口腔以及与所述扩口腔连接并向下贯穿的油柱道,在所述吊架板上还固定设有油箱和平板仓,所述油箱和所述油柱道之间设有输送油液的供油管,所述平板仓和所述油箱之间连接设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和所述供油管内各装有单向阀,所述油箱内设有一个按压活塞,通过按压所述按压活塞可控制所述油箱内油腔的压力。
[0006]优选的,所述基座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以及一个直径大于该通孔直径的环槽,在该环槽内嵌装设有硅胶圈。
[0007]优选的,所述硅胶圈内上下间隔设有两个环形的嵌槽,在相对应的嵌槽内分别嵌装设有第二陶瓷圈和第一陶瓷圈。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陶瓷圈和所述第一陶瓷圈之间的间距不大于一点五厘米,且所述第一陶瓷圈的内径不大于二厘米,且所述第二陶瓷圈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陶瓷圈的内径,通过所述第二陶瓷圈、第一陶瓷圈、硅胶圈的结构设计配合油液的表面张力使得在无外力作用下油液不滴漏,这样所述油柱道处形成一个油柱,这样当涤纶丝穿过所述油柱道内的油柱油液时就能形成良好的浸润上油,并且该处的摩擦阻力非常小。
[0009]优选的,所述下油杯的内壁面环形间隔设有螺旋筋条,在所述下油杯的下端面环形间隔设有与螺旋筋条末端一一对应的油滴子,所述油滴子指向所述平板仓,在泄油时,油
料沿所述下油杯内的螺旋筋条导向漏下并由所述油滴子的末端滴漏,避免了油料的飞溅,所述下油杯的上端面环形间隔固定设有向上突起的油触头,且所述油触头抵在所述第一陶瓷圈的下端面。
[0010]优选的,所述支臂套装在所述吊架板处内嵌固定设有磁性套,通过该磁性套将所述支臂固定在所述吊架板上,且所述支臂可上下滑动。
[0011]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按压所述按压活塞将挤压所述油箱内油腔的压力使得油液由所述供油管供给所述油柱道内,使得所述油柱道内形成一个油柱,短纤维初生丝穿过油柱道即可实现上油,相比现有技术本装置结构简单,科学合理,保证了良好的浸透效果并且降低了短纤维初生丝受到的张力点以及摩擦力,有利于上油过程的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上油杯1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中平板仓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中基座16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1中下油杯1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平板仓;11、油箱;12、供油管;13、吊架板;14、支臂;15、上油杯;16、基座;17、下油杯;18、按压活塞;19、扩口腔;20、油柱道;21、放线口;22、硅胶圈;23、第二陶瓷圈;24、第一陶瓷圈;25、回油管;26、油滴子;27、油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0021]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初生丝上油结构,包括一个由螺栓固定的吊架板13,在所述吊架板13上套装设有支臂14,且在所述支臂14的前端固定设有基座16,在所述基座16的上下端各插装设有一个上油杯15和一个下油杯17,所述上油杯15、基座16、下油杯17中具有一个同轴的贯穿孔供短纤维初生丝穿过,其中,所述上油杯15内设有一个向上扩口的扩口腔19以及与所述扩口腔19连接并向下贯穿的油柱道20,在所述吊架板13上还固定设有油箱11和平板仓10,所述油箱11和所述油柱道20之间设有输送油液的供油管12,所述平板仓10和所述油箱11之间连接设有回油管25,所述回油管25和所述供油管12内各装有单向阀,所述油箱11内设有一个按压活塞18,通过按压所述按压活塞18可控制所述油箱11内油腔的压力。
[0022]优选的,所述基座16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以及一个直径大于该通孔直径的环槽,在该环槽内嵌装设有硅胶圈22。
[0023]优选的,所述硅胶圈22内上下间隔设有两个环形的嵌槽,在相对应的嵌槽内分别嵌装设有第二陶瓷圈23和第一陶瓷圈24。
[0024]优选的,所述第二陶瓷圈23和所述第一陶瓷圈24之间的间距不大于一点五厘米,且所述第一陶瓷圈24的内径不大于二厘米,且所述第二陶瓷圈23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陶瓷圈24的内径,通过所述第二陶瓷圈23、第一陶瓷圈24、硅胶圈22的结构设计配合油液的表面张力使得在无外力作用下油液不滴漏,这样所述油柱道20处形成一个油柱,这样当涤纶丝穿过所述油柱道20内的油柱油液时就能形成良好的浸润上油,并且该处的摩擦阻力非常小。
[0025]优选的,所述下油杯17的内壁面环形间隔设有螺旋筋条,在所述下油杯17的下端面环形间隔设有与螺旋筋条末端一一对应的油滴子26,所述油滴子26指向所述平板仓10,在泄油时,油料沿所述下油杯17内的螺旋筋条导向漏下并由所述油滴子26的末端滴漏,避免了油料的飞溅,所述下油杯17的上端面环形间隔固定设有向上突起的油触头27,且所述油触头27抵在所述第一陶瓷圈24的下端面。
[0026]优选的,所述支臂14套装在所述吊架板13处内嵌固定设有磁性套,通过该磁性套将所述支臂14固定在所述吊架板13上,且所述支臂14可上下滑动。
[0027]具体实施时,按压所述按压活塞18将挤压所述油箱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纤维初生丝上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螺栓固定的吊架板(13),在所述吊架板(13)上套装设有支臂(14),且在所述支臂(14)的前端固定设有基座(16),在所述基座(16)的上下端各插装设有一个上油杯(15)和一个下油杯(17),所述上油杯(15)、基座(16)、下油杯(17)中具有一个同轴的贯穿孔供短纤维初生丝穿过,其中,所述上油杯(15)内设有一个向上扩口的扩口腔(19)以及与所述扩口腔(19)连接并向下贯穿的油柱道(20),在所述吊架板(13)上还固定设有油箱(11)和平板仓(10),所述油箱(11)和所述油柱道(20)之间设有输送油液的供油管(12),所述平板仓(10)和所述油箱(11)之间连接设有回油管(25),所述回油管(25)和所述供油管(12)内各装有单向阀,所述油箱(11)内设有一个按压活塞(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初生丝上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6)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以及一个直径大于该通孔直径的环槽,在该环槽内嵌装设有硅胶圈(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短纤维初生丝上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圈(22)内上下间隔设有两个环形的嵌槽,在相对应的嵌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世源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