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组合式水箱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34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强度组合式水箱框架,包括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上框架本体相和下框架本体侧壁上通过连接部连接,上框架本体内侧壁远离放置槽的一侧四周均匀分布有第一减震圈,下框架本体内侧壁远离放置槽的一侧四周均匀分布有第二减震圈,上框架本体和第一安装部内部布满有第一加强层,下框架本体和第二安装部内部布满有第二加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辆运行时产生振动,第一弧形弹片和第二弧形弹片受到振动而被压缩,当振动消失则回弹,且设置双层框架本体在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上设有四组加强块,减少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之间的空隙,增加强度和稳定性,对水箱本体保护性更好。护性更好。护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组合式水箱框架


[0001]本技术属于水箱框架
,具体涉及高强度组合式水箱框架。

技术介绍

[0002]水箱框架是汽车用来固定水箱和冷凝器的支撑结构。水箱框架横在车头,而且承担着大部分车头外观件的承载连接,像前杠、大灯、叶子板之类的零件。
[000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水箱框架大多采用可拆卸式的,在考虑其便捷性的同时忽略了强度和稳定性,对水箱本体的保护性降低;因此,可作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水箱框架大多采用可拆卸式的,在考虑其便捷性的同时忽略了强度和稳定性,对水箱本体的保护性降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度组合式水箱框架,本技术在车辆运行时产生振动,第一弧形弹片和第二弧形弹片受到振动而被压缩,当振动消失则回弹,对水箱本体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且设置双层框架本体,增加框架本体的强度,在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上设有上下相贴合的四组加强块,减少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之间的空隙,增加强度和稳定性,对水箱本体保护性更好。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高强度组合式水箱框架,包括上框架本体和与上框架本体相配合的下框架本体,所述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上框架本体相和下框架本体侧壁上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中心处设有相对应的放置水箱本体的放置槽,所述上框架本体和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安装部,所述下框架本体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均设有与汽车其他零部件进行安装的安装槽和安装孔,所述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上的安装槽、安装孔均相对应放置,所述上框架本体内侧壁远离放置槽的一侧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在上框架本体与水箱本体之间产生振动时对其减震的第一减震圈,所述下框架本体内侧壁远离放置槽的一侧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在下框架本体与水箱本体之间产生振动时对其减震的第二减震圈;
[0007]所述上框架本体和第一安装部内部布满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加强层设置在第一减震圈远离放置槽的一侧,所述第一加强层包括多个参差间隔分布放置的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
[0008]所述下框架本体和第二安装部内部布满有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加强层设置在第二减震圈远离放置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加强层包括多个参差间隔分布放置的第三加强块和第四加强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圈包括多个沿着上框架本体内侧壁周向分布的第一弧形弹片,所述第二减震圈包括多个沿着下框架本体内侧壁周向分布的第二弧形弹片,所述第
一弧形弹片和第二弧形弹片开口均朝向放置槽放置,所述第一弧形弹片和第二弧形弹片在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合并时一一相对应放置、且第一弧形弹片和第二弧形弹片合并时的高度不高于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合并时高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块呈“X”字型分布朝向上框架本体内部凸出,所述第二加强块呈矩形框分布朝向上框架本体内部凸出,所述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连接处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加强块内部设有第二凹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加强块相对应第一凹槽朝向下框架本体内部凸出,当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合并时第三加强块和第一凹槽相配合放置,所述第四加强块相对应第二凹槽朝向下框架本体内部凸出,当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合并时第四加强块和第二凹槽相配合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朝向上框架本体内部凸出的高度不高于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合并时高度,第三加强块和第四加强块朝向下框架本体内部凸出的高度不高于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合并时高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由设置在上框架本体外侧壁上的卡块以及设置在下框架本体外侧壁上的卡扣组成,所述卡块与上框架本体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卡块中心处设有卡槽,所述卡扣呈“几”字型分布,所述卡扣左右两侧均设有可卡接在卡槽内部的凸块。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在车辆运行时产生振动,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向放置在其内部的水箱本体产生晃动,第一弧形弹片和第二弧形弹片受到振动而被压缩,当振动消失则回弹,对水箱本体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0016]2.设置双层框架本体,增加框架本体的强度,在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上设有上下相贴合的四组加强块,减少上框架本体和下框架本体之间的空隙,增加强度和稳定性,对水箱本体保护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7]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上框架本体;2、下框架本体;3、转轴;4、连接部;401、卡块;402、卡扣;403、卡槽;404、凸块;5、水箱本体;6、放置槽;7、第一安装部;8、第二安装部;9、安装槽;10、安装孔;11、第一减震圈;12、第二减震圈;13、第一加强层;1301、第一加强块;1302、第二加强块;1303、第一凹槽;1304、第二凹槽;14、第二加强层;1401、第三加强块;1402、第四加强块;15、第一弧形弹片;16、第二弧形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参照图1,本技术包括上框架本体1和与上框架本体1相配合的下框架本体2,上框架本体1和下框架本体2之间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上框架本体1相和下框架本体2侧壁上通过连接部4连接,上框架本体1和下框架本体2中心处设有想对应的放置水箱本
体5的放置槽6,上框架本体1和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安装部7,下框架本体2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安装部8,第一安装部7和第二安装部8上均设有与汽车其他零部件进行安装的安装槽9和安装孔10,上框架本体1和下框架本体2上的安装槽9、安装孔10均相对应放置,
[0022]参照图1,上框架本体1内侧壁远离放置槽6的一侧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在上框架本体1与水箱本体5之间产生振动时对其减震的第一减震圈11,下框架本体2内侧壁远离放置槽6的一侧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在下框架本体2与水箱本体5之间产生振动时对其减震的第二减震圈12,第一减震圈11包括多个沿着上框架本体1内侧壁周向分布的第一弧形弹片15,第二减震圈12包括多个沿着下框架本体2内侧壁周向分布的第二弧形弹片16,第一弧形弹片15和第二弧形弹片16开口均朝向放置槽6放置,第一弧形弹片15和第二弧形弹片16在上框架本体1和下框架本体2合并时一一相对应放置、且第一弧形弹片15和第二弧形弹片16合并时的高度不高于上框架本体1和下框架本体2合并时高度,在车辆运行时产生振动,上框架本体1和下框架本体2向放置在其内部的水箱本体5产生晃动,第一弧形弹片15和第二弧形弹片16受到振动而被压缩,当振动消失则回弹,对水箱本体5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度组合式水箱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本体(1)和与上框架本体(1)相配合的下框架本体(2),所述上框架本体(1)和下框架本体(2)之间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所述上框架本体(1)相和下框架本体(2)侧壁上通过连接部(4)连接,所述上框架本体(1)和下框架本体(2)中心处设有相对应的放置水箱本体(5)的放置槽(6),所述上框架本体(1)和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安装部(7),所述下框架本体(2)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安装部(8),所述第一安装部(7)和第二安装部(8)上均设有与汽车其他零部件进行安装的安装槽(9)和安装孔(10),所述上框架本体(1)和下框架本体(2)上的安装槽(9)、安装孔(10)均相对应放置,所述上框架本体(1)内侧壁远离放置槽(6)的一侧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在上框架本体(1)与水箱本体(5)之间产生振动时对其减震的第一减震圈(11),所述下框架本体(2)内侧壁远离放置槽(6)的一侧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在下框架本体(2)与水箱本体(5)之间产生振动时对其减震的第二减震圈(12);所述上框架本体(1)和第一安装部(7)内部布满有第一加强层(13),所述第一加强层(13)设置在第一减震圈(11)远离放置槽(6)的一侧,所述第一加强层(13)包括多个参差间隔分布放置的第一加强块(1301)和第二加强块(1302);所述下框架本体(2)和第二安装部(8)内部布满有第二加强层(14),所述第二加强层(14)设置在第二减震圈(12)远离放置槽(6)的一侧,所述第二加强层(14)包括多个参差间隔分布放置的第三加强块(1401)和第四加强块(14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组合式水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圈(11)包括多个沿着上框架本体(1)内侧壁周向分布的第一弧形弹片(15),所述第二减震圈(12)包括多个沿着下框架本体(2)内侧壁周向分布的第二弧形弹片(16),所述第一弧形弹片(15)和第二弧形弹片(16)开口均朝向放置槽(6)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顺勤朱利伟蒋平崔静张小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顺扬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