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603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其中,该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主散热器、辅散热器、进气格栅和控制器;主散热器设于车辆的前舱室内;辅散热器设于车辆的底部;进气格栅设于前舱室的前端并位于主散热器的迎风侧,进气格栅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当在打开位置时进气格栅允许气流进入前舱室;控制器被配置成可选择性的控制主散热器和辅散热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散热,并且,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当通过主散热器进行散热时控制进气格栅移动至打开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在不改变车辆低趴造型的情况下提高车辆的散热能力,并且可以在高速情况下代替主散热器进行散热,以改善因关闭进气格栅而导致车辆散热能力降低的问题。降低的问题。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纯电动汽车多采用低趴造型。这使得位于其前舱室内的散热器的结构尺寸较小,从而导致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车型配置了进气格栅。进气格栅在打开时可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然而在高速情况下,进气格栅打开会使得风阻大大增加,从而增加车辆能耗。若将进气格栅关闭,则又会导致散热器的散热能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可以改善现有车辆散热性能差和因关闭进气格栅而导致车辆散热能力降低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用于冷却车辆的热源,包括:
[0005]主散热器、辅散热器、进气格栅和控制器;
[0006]所述主散热器设于所述车辆的前舱室内;
[0007]所述辅散热器设于所述车辆的底部;
[0008]所述进气格栅设于所述前舱室的前端并位于所述主散热器的迎风侧,所述进气格栅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当在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进气格栅允许气流进入所述前舱室;
[0009]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可选择性的控制所述主散热器和所述辅散热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散热,并且,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当通过所述主散热器进行散热时控制所述进气格栅移动至打开位置。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车辆热管理系统通过在车辆底部设置辅散热器,可以在不改变车辆低趴造型的情况下提高车辆的散热能力,并且可以在高速情况下代替主散热器进行散热,以改善因关闭进气格栅而导致车辆散热能力降低的问题。
[00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成当所述车辆的热负荷超过负荷阈值时控制所述进气格栅移动至打开位置以及控制所述主散热器和所述辅散热器进行散热。
[00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成当所述车辆的车速低于速度阈值时控制所述进气格栅移动至打开位置以及控制所述主散热器进行散热。
[00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成当所述车辆的车速不低于速度阈值时控制所述进气格栅移动至关闭位置以及控制所述辅散热器进行散热。
[00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15]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中循环有冷媒,所述冷媒能够从所述热源吸收热量;
[0016]所述主散热器和所述辅散热器并联地连接在所述冷却回路中,并且,所述主散热
器和所述辅散热器能够在所述冷媒经过进行散热。
[00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18]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主散热器的进口端,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阻止冷媒经过所述主散热器;和/或
[0019]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辅散热器的进口端,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阻止冷媒经过所述辅散热器。
[00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21]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辅散热器的上方;
[0022]其中,所述导流板在对应所述辅散热器的位置处向上凹入形成容纳槽,所述导流板通过所述容纳槽容纳所述辅散热器。
[002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和所述辅散热器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能够允许车辆底部气流经过。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热源和前文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002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源包括电机、电源、车载充电器、电源分配器和冷却液水壶中的至少一种。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车辆热管理系统通过在车辆底部设置辅散热器,可以在不改变车辆低趴造型的情况下提高车辆的散热能力,并且可以在高速情况下代替主散热器进行散热,以改善因关闭进气格栅而导致车辆散热能力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002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0、主散热器;20、辅散热器;30、进气格栅;40、冷却回路;41、主管路;42、旁通管路;50、第一电磁阀;60、第二电磁阀;70、导流板;71、容纳槽;100、前电机;200、后电机;300、电源模块;400、冷却液水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2]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
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33]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首先介绍一下其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用于冷却车辆的热源,如前电机、后电机、电源模块(电源/车载充电器/电源分配器)和冷却液水壶等。当前的车辆采用低趴造型,导致其热管理系统的散热器尺寸受限,无法增加散热面积,因此散热性能较差,虽然设置进气格栅,希望通过以增加进风面积的方式提高散热性能,但在高速情况下,进气格栅打开会使得风阻大大增加,从而增加车辆能耗,若将进气格栅关闭,则又会导致散热器的散热性能降低。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以改善现有车辆散热性能差和因关闭进气格栅而导致车辆散热能力降低的问题。
[0034]参考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设置主散热器10和辅散热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用于冷却车辆的热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散热器、辅散热器、进气格栅和控制器;所述主散热器设于所述车辆的前舱室内;所述辅散热器设于所述车辆的底部;所述进气格栅设于所述前舱室的前端并位于所述主散热器的迎风侧,所述进气格栅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当在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进气格栅允许气流进入所述前舱室;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可选择性的控制所述主散热器和所述辅散热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散热,并且,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当通过所述主散热器进行散热时控制所述进气格栅移动至打开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成当所述车辆的热负荷超过负荷阈值时控制所述进气格栅移动至打开位置以及控制所述主散热器和所述辅散热器进行散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成当所述车辆的车速低于速度阈值时控制所述进气格栅移动至打开位置以及控制所述主散热器进行散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成当所述车辆的车速不低于速度阈值时控制所述进气格栅移动至关闭位置以及控制所述辅散热器进行散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黄强张存燕
申请(专利权)人: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