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箱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750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水箱框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设有两个侧支撑板,侧支撑板装设于汽车两侧纵梁的前部,在两侧的侧支撑板的顶端之间连接有上横梁,每侧的侧支撑板底端均一体成型有底座,每侧的底座之间连接有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中心处设有连接梁,连接梁设置在上横梁和下横梁正面、向延伸的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中心处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与上横梁和下横梁连接的连接梁,连接梁侧截面呈波浪状,连接梁设置在上横梁和下横梁正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汽车的装配,能够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降低安装难度,结构强度高等优点。度高等优点。度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水箱框架


[0001]本技术属于水箱框架
,具体涉及大水箱框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端一般设置有汽车水箱框架,用于安装散热器等总成。现有的汽车水箱框架通常为钣金件,由若干钣金件焊接组成非封闭的结构,因此现有结构的水箱框架其整体刚度较差,且在车身碰撞时不能有效吸收冲击能量,进而导致汽车前端动力总成在碰撞过程中往座舱内位移,威胁车内乘客的安全。再者,由于汽车前端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装设大灯、格栅、油冷器及中冷器等组件,现有汽车水箱框架不能提供上述各组件的安装位置,是以增加了汽车装配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现有结构的水箱框架其整体刚度较差,且在车身碰撞时不能有效吸收冲击能量,由于汽车前端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装设大灯、格栅、油冷器及中冷器等组件,现有汽车水箱框架不能提供上述各组件的安装位置,是以增加了汽车装配的难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大水箱框架,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汽车的装配,能够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降低安装难度,结构强度高等优点。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大水箱框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设有两个侧支撑板,所述侧支撑板装设于汽车两侧纵梁的前部,在两侧的侧支撑板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横梁,每侧的侧支撑板底端均一体成型有朝向前端阶梯状凸出的底座,每侧的底座之间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中心处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与上横梁和下横梁连接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侧截面呈波浪状,所述连接梁设置在上横梁和下横梁正面。
[0006]进一步的,每侧的侧支撑板上开设有可套设于该侧纵梁、前后贯穿的大套接孔,每侧底座接近侧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可套设于该侧纵梁、前后贯穿的小套接孔。
[0007]进一步的,每侧的侧支撑板远离连接梁的一侧侧壁上均设有上下分布的梯形状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正面上下一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部正面中心处设有前后水平放置、接近侧支撑板的一侧与侧支撑板连接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侧截面呈“L”型,所述上横梁正面以及后侧顶端上均设有第一加强单元,所述连接梁接近上横梁的中心处向上一段的正面设有第二加强单元,所述连接梁接近下横梁的中心处向下一段的背面设有第三加强单元,所述下横梁背面以及下横梁接近底座的一侧均设有第四加强单元。
[0009]进一步的,所述侧支撑板背面顶端接近上横梁的一侧设有直角三角形状的翻边,所述翻边的另一个直角边与上横梁底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顶端设有若干个顶端与外界连通的插接槽,所述下横梁底
部向外凸出有若干个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内设有连接下横梁内部腔室和外界的卡接孔,所述连接梁正面接近下横梁的一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朝向正面凸出的固定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水箱框架采用由水箱上横梁、侧支撑板和水箱下横梁构成的四框封闭结构,使水箱框架整体刚度得到了良好的加强,在汽车发生正面冲撞时,能有效吸收冲击动能,减少机舱内动力总成在碰撞过程中向座舱内的位移量,从而充分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再者,在水箱上横梁与下横梁中心处竖直设有连接梁,增加上横梁与下横梁中心处之间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在上横梁、下横梁以及连接梁上多处设有加强单元,进一步增加了水箱框架的刚性;并且在下横梁、侧支撑板、底座上均成型有连接端,为汽车前灯、前进气格栅、油冷器及中冷器提供了有效的安装位置,便于汽车的装配,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降低安装难度,结构强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2]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0013]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后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仰视立体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俯视立体图。
[0017]其中:1、侧支撑板;2、上横梁;3、底座;4、下横梁;5、连接梁;6、大套接孔;7、小套接孔;8、连接部;9、第一连接孔;10、安装块;11、第二连接孔;12、第一加强单元;13、第二加强单元;14、第三加强单元;15、第四加强单元;16、翻边;17、插接槽;18、卡接部;19、卡接孔;20、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参照图1

4,本技术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设有两个侧支撑板1,侧支撑板1装设于汽车两侧纵梁的前部,在两侧的侧支撑板1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横梁2,每侧的侧支撑板1底端均一体成型有朝向前端阶梯状凸出的底座3,每侧的底座3之间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下横梁4,上横梁2和下横梁4之间中心处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与上横梁2和下横梁4连接的连接梁5,连接梁5侧截面呈波浪状,连接梁5设置在上横梁2和下横梁4正面,本技术提供的水箱框架采用由水箱上横梁2、侧支撑板1和水箱下横梁4构成的四框封闭结构,使水箱框架整体刚度得到了良好的加强,在汽车发生正面冲撞时,能有效吸收冲击动能,减少机舱内动力总成在碰撞过程中向座舱内的位移量,从而充分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水箱上横梁2与下横梁4中心处竖直设有连接梁5,增加上横梁2与下横梁4中心处之间的强度和稳定性。
[0020]参照图1

4,上横梁2侧截面呈“L”型,上横梁2正面以及后侧顶端上均设有第一加强单元12,连接梁5接近上横梁2的中心处向上一段的正面设有第二加强单元13,连接梁5接近下横梁4的中心处向下一段的背面设有第三加强单元14,下横梁4背面以及下横梁4接近
底座3的一侧均设有第四加强单元15,在上横梁2、下横梁4以及连接梁5上多处设有加强单元,进一步增加了水箱框架的刚性。
[0021]参照图1

4,每侧的侧支撑板1上开设有可套设于该侧纵梁、前后贯穿的大套接孔6,每侧底座3接近侧支撑板1的一侧开设有可套设于该侧纵梁、前后贯穿的小套接孔7。
[0022]参照图1

4,每侧的侧支撑板1远离连接梁5的一侧侧壁上均设有上下分布的梯形状连接部8,连接部8正面上下一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孔9,连接部8正面中心处设有前后水平放置、接近侧支撑板1的一侧与侧支撑板1连接的安装块10,安装块10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9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11。
[0023]参照图1

4,侧支撑板1背面顶端接近上横梁2的一侧设有直角三角形状的翻边16,翻边16的另一个直角边与上横梁2底部连接。
[0024]参照图1

4,上横梁2顶端设有若干个顶端与外界连通的插接槽17,下横梁4底部向外凸出有若干个卡接部18,卡接部18内设有连接下横梁4内部腔室和外界的卡接孔19,连接梁5正面接近下横梁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水箱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设有两个侧支撑板(1),所述侧支撑板(1)装设于汽车两侧纵梁的前部,在两侧的侧支撑板(1)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横梁(2),每侧的侧支撑板(1)底端均一体成型有朝向前端阶梯状凸出的底座(3),每侧的底座(3)之间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下横梁(4),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4)之间中心处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与上横梁(2)和下横梁(4)连接的连接梁(5),所述连接梁(5)侧截面呈波浪状,所述连接梁(5)设置在上横梁(2)和下横梁(4)正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水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侧的侧支撑板(1)上开设有可套设于该侧纵梁、前后贯穿的大套接孔(6),每侧底座(3)接近侧支撑板(1)的一侧开设有可套设于该侧纵梁、前后贯穿的小套接孔(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水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侧的侧支撑板(1)远离连接梁(5)的一侧侧壁上均设有上下分布的梯形状连接部(8),所述连接部(8)正面上下一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孔(9),所述连接部(8)正面中心处设有前后水平放置、接近侧支撑板(1)的一侧与侧支撑板(1)连接的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顺勤朱利伟蒋平崔静张小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顺扬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