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678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骨架,车身骨架包括前舱总成,前舱总成包括前下层骨架和前上层骨架,前下层骨架包括前防撞梁组件、左侧前纵梁、右侧前纵梁、前舱横梁,左侧前纵梁的前端与前防撞梁组件固定连接,后端与前舱横梁固定连接,前上层骨架固定连接在前下层骨架的上侧,前上层骨架包括前塔座横梁、前舱盖锁安装支架、水箱上横梁、左侧机舱上边梁、右侧机舱上边梁。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身骨架,通过将前舱盖锁安装支架位于左侧机舱上边梁、右侧机舱上边梁之间,且前后两端分别与水箱上横梁和前塔座横梁固定连接,可以更好地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提升车辆的行驶的安全性,且结构规整,提升车身的弯扭刚度和抵抗碰撞的形变。车身的弯扭刚度和抵抗碰撞的形变。车身的弯扭刚度和抵抗碰撞的形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骨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骨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的关注越来越高,不断提高的碰撞法规标准也对汽车车身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汽车车身在碰撞过程中吸收的能量、降低驾驶室位移量和加速度值以及降低乘员伤害值,对整车在碰撞中的表现有着巨大的贡献。
[0003]目前,常见的车身驾驶室结构形式为:纵向由前保横梁、前机舱纵梁、前地板纵梁、外侧的门槛和车身A柱来构成车身前部骨架结构。由于此结构中承受冲击载荷的纵向梁数量较少,同时前后纵梁没有采用贯通式连接结构,易导致在前部碰撞过程中,冲击能量传递通道不足,能量分散不合理,前部变形吸能不充分,前挡板侵入量大,地板和中通道变形比较大,最终对乘员造成较大的伤害;而且,没有依据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吸收和分散传递情况,以及重点区域的特点来布置车身骨架结构,极易造成车身骨架不必要的损害和乘员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骨架,所述车身骨架可以较好地保证车身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更好地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骨架,包括前舱总成,前舱总成包括前下层骨架和前上层骨架,前下层骨架包括前防撞梁组件、左侧前纵梁、右侧前纵梁、前舱横梁,左侧前纵梁的前端与前防撞梁组件固定连接,后端与前舱横梁固定连接,右侧前纵梁的前端与前防撞梁组件固定连接,后端与前舱横梁固定连接,前上层骨架固定连接在前下层骨架的上侧,前上层骨架包括前塔座横梁、前舱盖锁安装支架、水箱上横梁、左侧机舱上边梁、右侧机舱上边梁,水箱上横梁位于前塔座横梁的前端,水箱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机舱上边梁、右侧机舱上边梁固定连接,前塔座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机舱上边梁、右侧机舱上边梁固定连接,前舱盖锁安装支架位于左侧机舱上边梁、右侧机舱上边梁之间,且前后两端分别与水箱上横梁和前塔座横梁固定连接。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骨架,通过将左侧前纵梁的前端与前防撞梁组件固定连接,后端与前舱横梁固定连接,右侧前纵梁的前端与前防撞梁组件固定连接,后端与前舱横梁固定连接,使得前上层骨架形成一个稳固的“口”字型框架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车身整体的结构刚性和稳定性,且前防撞梁组件作为车身的前端支撑,能够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将所受冲击力通过左侧前纵梁和右侧前纵梁传递出去;通过将水箱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机舱上边梁、右侧机舱上边梁固定连接,前塔座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机舱上边梁、右侧机舱上边梁固定连接,前舱盖锁安装支架位于左侧机舱上边梁、右侧机舱上边梁之间,且前后两端分别与水箱上横梁和前塔座横梁固定连接,使得前上层骨架形成“目”字型框架结构,
较好地提升车身的稳定性和刚度,水箱上横梁位于前塔座横梁的前端,两条前舱盖锁安装支架为水箱上横梁增加两条传力路径,使得水箱上横梁受到碰撞时,可以更好地将碰撞力通过前舱盖锁安装支架以及左侧机舱上边梁和右侧机舱上边梁传递出去,较好地保护前上层骨架的结构完整性,更好地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提升车辆的行驶的安全性,且结构规整,有利于成本重量管控,有利于提升车身及整车的弯扭刚度和抵抗碰撞的形变。
[0007]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骨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下层骨架还包括:前围板加强板和机舱加强梁,所述机舱加强梁包括左侧机舱加强梁和右侧机舱加强梁,所述左侧机舱加强梁的一端与所述前围板加强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侧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机舱加强梁的一端与所述前围板加强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侧前纵梁固定连接。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前纵梁包括由前到后依次相连的左侧前纵梁前段、左侧前纵梁中段、左侧前纵梁后段,所述右侧前纵梁包括由前到后依次相连的右侧前纵梁前段、右侧前纵梁中段、右侧前纵梁后段,所述左侧机舱加强梁的前端与所述左侧前纵梁中段固定连接,后端朝向右侧倾斜以与所述前围板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机舱加强梁的前端与所述右侧前纵梁中段固定连接,后端朝向左侧倾斜以与所述前围板加强板固定连接。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舱盖锁安装支架包括左侧支板、右侧支板和连接板,所述左侧支板和所述右侧支板左右间隔开,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左侧支板和所述右侧支板之间,所述左侧支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和所述前塔座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支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和所述前塔座横梁固定连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舱总成还包括:左侧A柱、右侧A柱、左侧水箱立柱、右侧水箱立柱、左侧前舱上边梁连接板、右侧前舱上边梁连接板、左侧前塔座和右侧前塔座,所述左侧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左侧A柱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水箱立柱的上端与所述水箱上横梁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左侧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前塔座的上端与所述左侧机舱上边梁固定连接,下侧与所述左侧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前舱上边梁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左侧机舱上边梁和所述左侧A柱之间,所述右侧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右侧A柱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水箱立柱的上端与所述水箱上横梁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右侧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前塔座的上端与所述右侧机舱上边梁固定连接,下侧与所述右侧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前舱上边梁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右侧机舱上边梁和所述右侧A柱之间。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身骨架还包括前地板总成,所述前地板总成连接在所述前舱总成的后端,所述前地板总成包括左侧门槛梁、右侧门槛梁、前舱横梁、前地板横梁、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所述前舱横梁、所述前地板横梁、所述前座椅前横梁、所述前座椅后横梁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开,所述左侧门槛梁的上侧面与所述左侧A柱固定连接,所述左侧门槛梁的右侧面与所述左侧前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右侧门槛梁的上侧面与所述右侧A柱固定连接,所述右侧门槛梁的左侧面与所述右侧前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舱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侧前纵梁和所述右侧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门槛梁和所述右侧门槛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座椅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门槛梁和所述右侧门槛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座椅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门槛梁和所述右侧门槛梁固定连接。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地板总成还包括中通道,所述中通道的前端与前围板固定连接,后端与后围板固定连接,所述前舱横梁包括连接在所述中通道左右两侧的左前舱横梁和右前舱横梁,所述前地板横梁包括连接在所述中通道左右两侧的左前地板横梁和右前地板横梁,所述前座椅前横梁包括连接在所述中通道左右两侧的左前座椅前横梁和右前座椅前横梁,所述前座椅后横梁包括连接在所述中通道左右两侧的左前座椅后横梁和右前座椅后横梁。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通道的截面为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所述前地板总成还包括中通道加强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安装在所述中通道的开口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舱总成,所述前舱总成包括:前下层骨架,所述前下层骨架包括前防撞梁组件(11)、左侧前纵梁(12)、右侧前纵梁(13)、前舱横梁,所述左侧前纵梁(12)的前端与所述前防撞梁组件(11)固定连接,后端与所述前舱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前纵梁(13)的前端与所述前防撞梁组件(11)固定连接,后端与所述前舱横梁固定连接;前上层骨架,所述前上层骨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前下层骨架的上侧,所述前上层骨架包括前塔座横梁(21)、前舱盖锁安装支架(22)、水箱上横梁(23)、左侧机舱上边梁(24)、右侧机舱上边梁(25),所述水箱上横梁(23)位于所述前塔座横梁(21)的前端,所述水箱上横梁(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机舱上边梁(24)、所述右侧机舱上边梁(25)固定连接,所述前塔座横梁(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机舱上边梁(24)、所述右侧机舱上边梁(25)固定连接,所述前舱盖锁安装支架(22)位于所述左侧机舱上边梁(24)、所述右侧机舱上边梁(25)之间,且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23)和所述前塔座横梁(2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骨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层骨架还包括:前围板加强板(15)和机舱加强梁,所述机舱加强梁包括左侧机舱加强梁(161)和右侧机舱加强梁(162),所述左侧机舱加强梁(161)的一端与所述前围板加强板(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侧前纵梁(12)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机舱加强梁(162)的一端与所述前围板加强板(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侧前纵梁(1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骨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前纵梁(12)包括由前到后依次相连的左侧前纵梁前段(121)、左侧前纵梁中段(122)、左侧前纵梁后段(123),所述右侧前纵梁(13)包括由前到后依次相连的右侧前纵梁前段(131)、右侧前纵梁中段(132)、右侧前纵梁后段(133),所述左侧机舱加强梁(161)的前端与所述左侧前纵梁中段(122)固定连接,后端朝向右侧倾斜以与所述前围板加强板(15)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机舱加强梁(162)的前端与所述右侧前纵梁中段(132)固定连接,后端朝向左侧倾斜以与所述前围板加强板(1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骨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盖锁安装支架(22)包括左侧支板(221)、右侧支板(222)和第一连接板(223),所述左侧支板(221)和所述右侧支板(222)左右间隔开,所述第一连接板(223)连接在所述左侧支板(221)和所述右侧支板(222)之间,所述左侧支板(22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23)和所述前塔座横梁(21)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支板(22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23)和所述前塔座横梁(2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骨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总成还包括:左侧A柱(31)、右侧A柱(32)、左侧水箱立柱(33)、右侧水箱立柱(34)、左侧前舱上边梁连接板(35)、右侧前舱上边梁连接板(36)、左侧前塔座(37)和右侧前塔座(38),所述左侧前纵梁(12)的后端与所述左侧A柱(31)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水箱立柱(33)的上端与所述水箱上横梁(23)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左侧前纵梁(12)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前塔座(37)的上端与所述左侧机舱上边梁(24)固定连接,下侧与所述左侧前纵梁(12)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前舱上边梁连接板(35)连接在所述左侧机舱上边梁(24)和所述左侧A柱(31)之间;
所述右侧前纵梁(13)的后端与所述右侧A柱(32)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水箱立柱(34)的上端与所述水箱上横梁(23)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右侧前纵梁(13)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前塔座(38)的上端与所述右侧机舱上边梁(25)固定连接,下侧与所述右侧前纵梁(13)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前舱上边梁连接板(36)连接在所述右侧机舱上边梁(25)和所述右侧A柱(32)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骨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地板总成,所述前地板总成连接在所述前舱总成的后端,所述前地板总成包括左侧门槛梁(41)、右侧门槛梁(42)、前地板横梁、前座椅前横梁、前座椅后横梁,所述前舱横梁、所述前地板横梁、所述前座椅前横梁、所述前座椅后横梁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开,所述左侧门槛梁(41)的上侧面与所述左侧A柱(31)固定连接,所述左侧门槛梁(41)的右侧面与所述左侧前纵梁(12)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右侧门槛梁(42)的上侧面与所述右侧A柱(32)固定连接,所述右侧门槛梁(42)的左侧面与所述右侧前纵梁(13)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舱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侧前纵梁(12)和所述右侧前纵梁(13)固定连接;所述前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门槛梁(41)和所述右侧门槛梁(42)固定连接;所述前座椅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门槛梁(41)和所述右侧门槛梁(42)固定连接;所述前座椅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门槛梁(41)和所述右侧门槛梁(42)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骨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地板总成还包括中通道(47),所述中通道(47)的前端与前围板固定连接,后端与后围板固定连接,所述前舱横梁包括连接在所述中通道(47)左右两侧的左前舱横梁(141)和右前舱横梁(142);所述前地板横梁包括连接在所述中通道(47)左右两侧的左前地板横梁(441)和右前地板横梁(442);所述前座椅前横梁包括连接在所述中通道(47)左右两侧的左前座椅前横梁(451)和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清罗培锋周文煜刘翔杨万庆陈湛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