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98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还包括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焊接固定,且二者形成L型结构,第一卡接结构设于第一板件远离第二板件的一端,用以与车身下护板本体卡接,第二卡接结构设于第二板件远离第一板件的一端,用于与车身本体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通过第二卡接结构让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形成的L型结构与车身本体固定连接,安装完毕后,通过第一卡接结构让车身下护板本体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形成的L型结构连接固定,这样可填补车身下护板本体与车身本体之间的中空部分,增加车身下护板本体的使用强度和使用寿命。下护板本体的使用强度和使用寿命。下护板本体的使用强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车身下护板安装在车身下部起到防护作用,防止车身下部因碎石飞溅导致的对车身钣金的伤害,同时防止车身钣金受到刮擦,还能遮蔽车身底部钣金焊接间隙,防止雨水浸透腐蚀钣金。由于车身下护板为具有一定轮廓的塑料件,安装之后车身下护板与车身钣金之间呈中空状态,遇到较大冲击力时易变形或破裂,因此需要安装支架来填补车身下护板与车身钣金之间的间隙,现有的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支撑强度低,连接强度弱,使用寿命较短,导致后期维护成本高,安全性差。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现出现了一种安装支架,如公告号为CN20860256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和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连接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架本体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连接结构设置成连接车身;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支撑结构朝向车身下护板的方向突出。本申请提供的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与车身相连,通过设置支撑结构填充车身下护板与车身钣金件之间的中空结构,对车身下护板起到支撑作用,在遇到较大冲击力时保护车身下护板不发生变形或破裂。上述技术方案的连接结构连接强度弱,支撑结构的支撑强度低,导致安装支架整体的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性的维修或更换,安全性也因此较差,故而提出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还包括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焊接固定,且二者形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板件远离所述第二板件的一端,用以与车身下护板本体卡接,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板件远离所述第一板件的一端,用于与车身本体卡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多片第一金属弹片和多片金属压片,所述第一金属弹片与所述金属压片相互交错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件上,所述第一金属弹片远离所述第一板件的一端焊接有卡块,所述金属压片远离所述第一板件的一端焊接有导向块。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片所述第一金属弹片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金属压片之间。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至少两片第二金属弹片,所述第二板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金属弹片设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金属弹片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的连接处,且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至少两个定位销,所述第一板件上开设有车身连接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车身连接孔平行设置,所述定位销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件上,且其位于对应的所述车身连接孔一侧。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形成的L型角度为90

135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是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将安装槽对准对应的凸台,安装块塞入间隙中即可将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形成的L型结构与车身本体进行固定,安装完毕后,将安装板塞入多片第一金属弹片与金属压片之间,第一金属弹片与安装板的下端抵触,卡块伸入卡槽内,金属压片与安装板的上端抵触,可将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形成的L型结构与车身下护板本体进行固定,这样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形成的L型结构可填补车身下护板本体与车身本体之间的中空部分,增加车身下护板本体的使用强度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板件剖视图;
[0018]图中:1、第一板件;2、第二板件;31、第一金属弹片;32、金属压片;33、卡块;34、导向块;41、第二金属弹片;42、安装槽;5、加强筋;6、定位销;7、车身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图1

2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
件2,还包括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第一板件1与第二板件2焊接固定,且二者形成L型结构,第一卡接结构设于第一板件1远离第二板件2的一端,用以与车身下护板本体卡接,第二卡接结构设于第二板件2远离第一板件1的一端,用于与车身本体卡接。
[0022]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卡接结构让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形成的L型结构与车身本体固定连接,安装完毕后,通过第一卡接结构让车身下护板本体与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形成的L型结构连接固定,这样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形成的L型结构可填补车身下护板本体与车身本体之间的中空部分,增加车身下护板本体的使用强度和使用寿命。
[0023]优选地,作为本技术另外一个实施例,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卡接结构包括多片第一金属弹片31和多片金属压片32,第一金属弹片31与金属压片32相互交错且间隔设置于第一板件1上,第一金属弹片31远离第一板件1的一端焊接有卡块33,金属压片32远离第一板件1的一端焊接有导向块34。
[0024]该实施例中,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车身下护板本体上设有安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板件(1)与所述第二板件(2)焊接固定,且二者形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板件(1)远离所述第二板件(2)的一端,用以与车身下护板本体卡接,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板件(2)远离所述第一板件(1)的一端,用于与车身本体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多片第一金属弹片(31)和多片金属压片(32),所述第一金属弹片(31)与所述金属压片(32)相互交错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件(1)上,所述第一金属弹片(31)远离所述第一板件(1)的一端焊接有卡块(33),所述金属压片(32)远离所述第一板件(1)的一端焊接有导向块(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下护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每片所述第一金属弹片(31)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金属压片(3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下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帅星炜谌智勇王亮邹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瑞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