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护板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96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护板总成及汽车,包括前下防护板、设置在前下防护板一侧的下防护板骨架以及设置在前下防护板远离下防护板骨架一侧的后防护板,其中,前下防护板、下防护板骨架以及后防护板均为独立结构设计,将下护板总成采用分段式结构设计,使前下防护板、下防护板骨架以及后防护板均成独立式成型,之后再进行组合形成下护板总成,该分段设计方式能够极大程度降低下护板总成一体成型的工艺难度,提高下护板总成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分段设计对应的生产工艺简单,因此在针对前下防护板、下防护板骨架以及后防护板上的导风结构可做进一步优化及外形的美化。做进一步优化及外形的美化。做进一步优化及外形的美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护板总成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下护板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
[0003]车辆的下护板执行保护设置在车辆下部部分上的各种部件的功能,以在车辆的驱动期间减小空气阻力且阻止来自道路的投射物。将此下护板安装在安置于前保险杠的下部部分上的横梁上,由此保护发动机和底盘部件免受地面上的突起部的损坏以及使车辆下部分上的空气流平滑。
[0004]目前的汽车下护板,大多采用一体式成形结构,该成型状态下的下护板工艺本身是较为复杂的,为降低工艺难度提高下护板生产效率,会极大程度简化下护板上导风结构的布置,导致现有下护板导风性能下降,对应的由于导风性能下降,车辆后续在行驶过程中极易产生异响,影响驾驶体验,对此,如何设计一种在确保生产工艺便捷且导风性能好的汽车下护板成为本申请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护板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汽车下护板,由于生产工艺的简化导致导风性能下降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下护板总成,包括前下防护板、设置在所述前下防护板一侧的下防护板骨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下防护板远离所述下防护板骨架一侧的后防护板,其中,所述前下防护板、所述下防护板骨架以及所述后防护板均为独立结构设计;
[0007]所述前下防护板包括第一匹配板以及沿所述第一匹配板朝所述后防护板一侧向外延伸出的后段匹配面;
[0008]所述后防护板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后段匹配面的第二匹配板。
[0009]上述,将下护板总成采用分段式结构设计,使前下防护板、下防护板骨架以及后防护板均成独立式成型,之后再进行组合形成下护板总成,该分段设计方式能够极大程度降低下护板总成一体成型的工艺难度,提高下护板总成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分段设计对应的生产工艺简单,因此在针对前下防护板、下防护板骨架以及后防护板上的导风结构可做进一步优化及外形的美化,相比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型的下护板总成的工艺难度,本申请分段式设计的工艺难度相对简单,且对于导风结构的设计也可以更细节以提高下护板总成的导风质量,解决了目前的汽车下护板,大多采用一体式成形结构,该成型状态下的下护板工艺本身是较为复杂的,为降低工艺难度提高下护板生产效率,会极大程度简化下护板上导风结构的布置,导致现有下护板导风性能下降,对应的由于导风性能下降,车辆后续在行驶过程中极易产生异响,影响驾驶体验。
[0010]另外,根据本技术提出的下护板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0011]进一步的,所述前下防护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匹配板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出的侧匹配面、所述侧匹配面上靠近所述后段匹配面设置的前下匹配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匹配板的两第一加强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侧匹配面和所述第一匹配板上均贯穿有用于连接所述下防护板骨架的第一安装过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前下匹配面顶部贯穿有用于连接汽车的安装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后防护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匹配板中部的两第二加强槽以及沿所述第二匹配板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出的侧立面。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匹配板上远离所述第二加强槽一侧设置有第三加强槽,所述第三加强槽中部贯穿有排水孔,靠近所述第三加强槽两侧贯穿有用于连接汽车的第二安装过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下防护板骨架包括中间设置的上匹配部、沿所述上匹配部一侧向外延伸出的前下焊接面、沿所述上匹配部远离所述前下焊接面一侧向外延伸出的后下焊接面以及所述上匹配部上朝所述侧匹配面两侧向外延伸出的侧焊接面。
[0017]进一步的,所述后下焊接面外形呈弓字型分布,且部分嵌于两所述第一加强槽内。
[0018]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设置在所述汽车上的下护板总成。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的车架总成及一种下护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下护板总成一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下护板总成中前下防护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下护板总成中下防护板骨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下护板总成中后防护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主要结构符号说明:
[0025][0026][002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出的下护板总成,包括前下防护板1、设置在前下防护板1一侧的下防护板骨架2以及设置在前下防护板1远离下防护板骨架2一侧的后防护板3,其中,前下防护板1、下防护板骨架2以及后防护板3均为独立结构设计,该设计能够解决现有汽车下护板,大多采用一体式成形结构,该成型状态下的下护板工艺较为复杂的问题,以使分开成型的前下防护板1、下防护板骨架2以及后防护板3时的工艺简化,前下防护板1包括第一匹配板11以及沿第一匹配板11朝后防护板3一侧向外延伸出的后
段匹配面14,后防护板3包括用于连接后段匹配面14的第二匹配板31。
[0032]进一步的,前下防护板1还包括沿第一匹配板11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出的侧匹配面12、侧匹配面12上靠近后段匹配面14设置的前下匹配面13以及设置在第一匹配板11的两第一加强槽15,侧匹配面12和第一匹配板11上均贯穿有用于连接下防护板骨架2的第一安装过孔16,前下匹配面13顶部贯穿有用于连接汽车的安装孔17,具体的,安装孔17用于连接汽车底部车架,以使下护板总成与汽车底部车架连接,后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下防护板、设置在所述前下防护板一侧的下防护板骨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下防护板远离所述下防护板骨架一侧的后防护板,其中,所述前下防护板、所述下防护板骨架以及所述后防护板均为独立结构设计;所述前下防护板包括第一匹配板以及沿所述第一匹配板朝所述后防护板一侧向外延伸出的后段匹配面;所述后防护板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后段匹配面的第二匹配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防护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匹配板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出的侧匹配面、所述侧匹配面上靠近所述后段匹配面设置的前下匹配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匹配板的两第一加强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匹配面和所述第一匹配板上均贯穿有用于连接所述下防护板骨架的第一安装过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匹配面顶部贯穿有用于连接汽车的安装孔。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勇峰曾凯杨泽彦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