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热泵的复合式茶叶烘干机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泵的复合式茶叶烘干机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泵烘干其热效率较高,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干燥工序,但其烘干温度相对较低,最高温度在65
‑
70℃,而茶叶烘焙温度较高,单一使用热泵烘焙时难以达到茶叶烘焙温度的工艺要求。目前茶叶烘干设备通常采用热辐射、对流、热传导等方式对茶叶进行烘干,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结构,其介质是包含有水蒸汽的热空气,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直排放到加工车间内,使得加工车间内的温、湿度均升高,然后经进气端又进入烘干装备,随着烘干的进行,进气自身湿度越来越大,空气与茶叶细胞湿度梯度差越来越小,形成了烘焙初始阶段烘焙热效率较高,后期效率愈发地降低,另外茶叶香气物质为酯类、醛类等易挥发性有机物,茶叶烘干过程中产生的香气物质也随水蒸汽排放到加工车间内,导致茶叶的香气损失;由于烘焙过程中并未将空气中的水分排出,烘焙过程中除了加热茶叶外,同时在反复加热水蒸汽,显然加热水蒸汽并不是茶叶烘焙过程所必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泵的复合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烘干茶叶的红外烘干单元(1)、用于清除内部循环气体水蒸气的水蒸气冷凝析出单元(2)和加热循环气体的空气预热单元(3),所述红外烘干单元(1)开设有循环气体出口和循环气体入口,所述空气预热单元(3)的出气口与所述红外烘干单元(1)的循环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水蒸气冷凝析出单元(2)的进气口与所述红外烘干单元(1)的循环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水蒸气冷凝析出单元(2)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单元(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红外烘干单元(1)、水蒸气冷凝析出单元(2)与空气预热单元(3)通过导风管(7)串联以形成供热风循环流通的封闭通道,所述水蒸汽冷凝析出单元(2)与空气预热单元(3)之间还串联设置有热泵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泵的复合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蒸汽冷凝析出单元(2)包括蒸发箱体(21),蒸发箱体(21)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内部含有冷媒介质的蒸发弯管(22),蒸发弯管(22)由多个蒸发细管并联组合而成,蒸发弯管(2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锥形漏斗(23),蒸发箱体(21)侧壁的底部连通有排水阀(24);所述空气预热单元(3)包括冷凝箱体(31),冷凝箱体(31)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内部含有冷媒介质的冷凝弯管(32),冷凝弯管(32)由多个冷凝细管并联组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热泵的复合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单元包括有用于储存冷媒介质的储液罐(10)和将冷媒介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压缩机(4),所述冷凝弯管(32)的出液端与所述储液罐(10)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储液罐(10)的出液端通过膨胀阀(5)与所述蒸发弯管(22)的进液端连通,所述蒸发弯管(22)的出液端与所述压缩机(4)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压缩机(4)的出液端与所述冷凝弯管(32)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冷凝弯管(32)、所述储液罐(10)、膨胀阀(5)、蒸发弯管(22)和所述压缩机(4)之间形成冷媒的闭环回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泵的复合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烘干单元(1)包括机架底座(11),所述机架底座(1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整体结构相同的第一网带输送组件(12)、第二网带输送组件(13)、第三网带输送组件(14);所述第二网带输送组件(13)的右端位于第一网带输送组件(12)落料轨迹的下方,第三网带输送组件(14)的左端位于第二网带输送组件(13)落料轨迹的下方,第三网带输送组件(14)的下侧设置有红外加热组件(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热泵的复合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带输送组件(12)包括传动转轴(1201),所述传动转轴(12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链轮(1202),所述链轮(1202)的轮齿处传动连接有传动链条(1203),所述传动链条(1203)上安装有金属网带(1204),所述传动转轴(1201)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1205)的主轴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热泵的复合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5)包括多组红外加热管(1502),所述红外加热管(1502)的两端通过安装支架(1501)固定,每组所述红外加热管(1502)呈线性等距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