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式跨骑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97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踏板式跨骑型车辆上的乘员向车体前方移动时,可以在更靠近乘车位置的位置上制止住此移动的技术方案。其为:在转向立管(11)与乘员(M)落坐的车座(29)之间设置有供乘员放置脚(F)的踏板(27)的踏板式跨骑型车辆(10)中,设置有限制上述乘员(M)向前移动的挡垫(30),该挡垫(30)设置在上述踏板(27)上方,并从上述转向立管(11)的后方向上述车座(29)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一 种设置有限制乘员向前移动的挡垫的踏板式跨骑 型车辆。
技术介绍
二轮摩托车等车辆因乘员跨骑乘坐在车座上而被称为跨骑型车 辆。另外,设置有供乘员放置脚的踏板的跨骑型车辆则被称为踏 板式跨骑型车辆。对此踏板式跨骑型车辆,有人提出了限止乘员向前移动的技术方 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62546号(图3)如专利文献l的图3所示,在转向立管的附近设置膝部挡垫(50), (括号中的符号套用的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符号。下同。)在车 把(20)上设置有胸部挡垫(30)。用实线表示的乘员在如虚线所示般向前移动时,乘员的膝部会与 膝部挡垫(50)接触而可以限制乘员进一步的移动。另外,为了限止乘员向前移动,尽量在车座附近就能阻止乘员的 移动是最好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技术当踏板式跨骑型车辆上的乘员 在向车体前方移动时,能够在更靠近乘车位置的位置制止住此移动。有关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为一种踏板式跨骑型车辆,在其转向立管 与乘员落坐的车座之间,设置有供乘员放置脚的踏板,在该踏板式 跨骑型车辆中设置有限制上述乘员向前移动的挡垫,该挡垫设置在上述踏板上方,并且从上述转向立管的后方向上述车座设置。有关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挡垫以从车辆的前方向后方下降的方 式倾斜设置。有关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挡垫的倾角设定为与水平面呈 35°~50°夹角。有关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从车辆的上方俯视时,挡垫的后端部 呈与车座的前端部重叠状。有关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挡垫呈宽度从前向后逐渐变窄的形状。专利技术效果在有关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在踏板上方从转向立管的后方向车 座设置挡垫。与将挡垫设置在车把附近或者转向立管附近的情况相 比,可使挡垫靠近车座。由此,在踏板式跨骑型车辆中的乘员向前 移动时,可以在更靠近乘车位置的位置上制止住此移动。另外,由于挡垫设置在乘员的两膝之间,所以在两膝间距离缩小 时可以形成膝部夹紧姿势(knee grip,此为摩托车的基本乘车姿势之 一,是指乘员以膝部夹住燃料箱以稳定下半身的姿势。该姿势并非 单单是以膝部夹住燃料箱,而是指膝部乃至整个腿部都靠向车体)。 即,可提供 一 种能够以膝部夹紧姿势骑乘的踏板式跨骑型车辆。在有关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当乘员向前方移动而被挡垫制止 时,会对挡垫施加向前的水平力。由于通过斜面可将该水平力向斜 上方分解,所以向挡垫施加的力会变小。为了确保能够兼顾制止性能和向上的力的分散性能这两点,在有 关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将挡垫的倾角设定为与水平面呈35。~50。 夹角。有关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从车辆的上方俯视时,挡垫的后端部 呈与车座的前端部重叠状。由于挡垫与车座局部重叠,所以可以更 有效地使挡垫靠近车座,从而在极其靠近车座的位置上制止乘员的 移动。在有关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使挡垫的宽度呈从前向后逐渐变窄 的形状。这就可以顺着乘员的乘车姿势而设置挡垫。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踏板式跨骑型车辆的左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踏板式跨骑型车辆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中挡垫的支承结构的说明图。10:踏板式跨骑型车辆(踏板式跨骑型二轮摩托车),11:转向 立管,27:踏板,29:车座,30:挡垫,50:挡垫的支承结构,M: 乘员,F:脚,e:挡垫的倾角,Wl、 W2:挡垫的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且,附图要按符 号的正常朝向来阅读。另外,以下虽以踏板式跨骑型二轮摩托车为 例而进行说明,但该踏板式跨骑型车辆也可以是踏板式跨骑型三轮 车或者踏板式跨骑型四轮车。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踏板式跨骑型车辆的左视图。作为踏板式跨骑 型车辆的踏板式5,骑型二轮摩托车10包括车架15、前轮18、车 把19、动力单元22、后轮23、后减震器24、前罩25、护腿挡风部 26、踏板27、侧罩28、车座29和挡垫30。其中,车架15由从转向 立管11向斜下方延伸的下部车架12、从下部车架12的下端向水平 方向延伸的下管13以及从下管13的后端分别向左右(图纸的正反 面方向)斜上方分开的车座支架14构成;前轮18以可旋转的方式 设置在前叉17的下端,该前叉17安装在转向立管11上并可相对于 其扭转;车把19设置在前叉17上端;动力单元22经由枢轴21从 而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设置在下管13的后端;后轮23以可旋转的 方式设置在动力单元22的后端或者后方;后减震器24斜向架设在动力单元22的后端或者后方与车座支架14之间;前罩25包围转向 立管ll前方;护腿挡风部26包围转向立管后方;踏板27与护腿挡 风部26连接并呈大致水平状延伸;侧罩28从踏板27延伸并包围车 座支架14;车座29配置在侧罩28上并通过车座支架14支承而向前 后延伸;挡垫30设置在车座29和转向立管11之间,且位于踏板27 上方。将挡垫30设置在低于车把19的端部19a的位置。符号32是前挡泥板,符号33是前照灯,符号34是后挡泥板, 符号35是排气管,符号36是驻车支架,符号37是消音器,符号38 是后组合灯,符号39是乘坐在后部车座29上的乘客抓握的扶手杆, 此外,不再对以上各部件作更详细的说明。动力单元22具有发动才几42,该发动才几42 i殳置于收纳减速部的 壳体41的前端,动力单元22是将发动机42产生的驱动力进行减速 后向后轮23传递的重要的动力传送部件。乘员M落坐于车座29上,将脚F放置在踏板27上,并抓握车 把19而保持乘车姿势。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踏板式跨骑型车辆的俯浮见图,从车辆上方俯视 时,挡垫30的后端部43R与车座29的前端部44重叠。另外,其前 端部43F与仪表盘47的后端部重叠。而且,挡垫30的宽度从前方 的Wl逐渐变窄而直至达到后方的W2,呈从前向后宽度接连变窄的 形状。即,Wl 〉 W2。当脚》文置在左右^^反45L和45R (以乘员为基准,其左为L,其 右为R。下同)上时,挡垫30必然位于乘员左右两膝之间。当乘员 缩小左右两膝的间距时,可以夹紧挡垫30的左右侧壁46L和46R。在普通的踏板式跨騎型车辆中,由于其踏板27的上方处于敞开 状态而无法做出膝部夹紧姿势。但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挡垫30的存 在而使这一点成为可能,在赛车时则更可以膝部夹紧。加之,由于 其后方宽度变窄,所以可以顺着乘员的乘车姿势来设置挡垫30。并且,也可以将左右侧壁46L、 46RJ故成向内侧凹陷的弯曲形壁。由此可更便于做出膝部夹紧姿势。图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挡垫的支承结构的图。挡垫30被下述的支 承结构50所支承。支承结构50例如包括从下部车架12的上端斜向后上方延伸的 前部支承件51;从架设在左右车座支架14上的横管52斜向前上方 延伸的后部支承件53;从该后部支承件53的中途某处大致水平延伸 至下部车架12的上端的加强支承件54。当对挡垫30施加向车辆前方方向的水平力Pl时,可以将该水平 力Pl分解为垂直于挡垫30上表面(相当于朝向挡垫30的力)的分 力P2和平行于挡垫30上表面的分力P3。将挡垫30的上表面相对 于水平面的倾角i殳为0。贝'J P2可以表示为Pl'sine。当e为90°时,P2与Pl相等,而P3为0。当e为45。时,P2和 P3均为P1的0.7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踏板式跨骑型车辆,在其转向立管与乘员落坐的车座之间,设置有供乘员放置脚的踏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限制上述乘员向前移动的挡垫,该挡垫设置在上述踏板上方,并且从上述转向立管的后方向上述车座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庭野温子饭岛聪角田实小林裕悦村田裕小段敬司宫川太高柳真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