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用于NEI网络的含有蜈蚣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99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作用于NEI网络的含有蜈蚣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已知能积极作用于NEI网络共有的信息分子及其受体、或影响共有信息分子及其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的药物(包含单味中药、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化学有效成分、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剂、生物有效成分、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剂的物质)在制备治疗血管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还提供了一类通过积极作用于NEI网络共有的所说的信息分子及其受体、或积极影响所说共有信息分子及其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治疗血管病变的新药物;还进一步提供了这些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用于治疗血管病变的药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类 能积极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网络)共有的信息分子(神 经递质、神经肽、激素、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或能影响共有信息分子 及其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治疗血管病变的药物;还进一步涉及这些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及糖尿病樣么血管病变等血管性疾 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分别为 导致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一、三位疾病。据《CCEP项目2004年的执行情况 及成果》报道,我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急性心脑血管病,平均每 天7000人死亡,每12秒死亡1人。因而急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传 统中医药在内的血管病变防治的新药物、新途径和新方法。NEI网络(神经- 内分泌-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ity Network, NEI)是当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其概念由 Besedovsky于1977年才是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各司其职,又相互 协调,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神经系统通过其广泛的外周神经突触及其 分泌的神经递质和众多的内分泌激素,甚至还有神经细胞分泌的细胞因 子,来共同调控着免疫系统的功能;而免疫系统通过免疫细胞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样物质反馈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三个系统进行信 息沟通的生物学语言是各种神经递质、神经肽、细胞因子、激素等,其 细胞表面都有接收这些分子语言的受体,同时也能分泌这些信息分子,从而使三大功能系统形成人体稳态机制的多维立体网络结构。现代NEI 网络的研究不仅是基础医学研究的前沿,在临床医学领域也有重大的发 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激素、细胞因子 等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神经、内分泌、 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在发病和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其首先被引 入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研究中,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神经、内分泌、免疫各系统在动脉粥样石更化、急性心梗、心 衰、高血压、脑梗塞、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等血管性疾病发生和演变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人们的重 视。如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近年来,源自神经系统内部的神经体液因 素对动脉粥样石更化形成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神经系统的分泌血 管紧张素、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和血管肽素、降钙素基因 相关肽等信息分子作为神经体液调节的主要物质基础, 一方面可作为递 质或调质,通过影响心血管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实现对心血管活动的调 节;另一方面,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和平滑 肌细胞的增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免疫系统 及其分泌的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形成以及血管壁发生的炎性级联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也已经得到 人们的共识。综合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分析,虽然神经、内分泌、免疫各分系统在 血管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中已有论述,但目前还未有运用NEI网络 探讨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的报道,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检索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5 )及美国医学文献数据库 (1966-2005 ),结果显示未检索到"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血管病变相 关性"的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医学所说的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纵坤黄交错,遍布 全身,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结构,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体 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系统。络脉又分为经络之络(气络)和脉络之络(血 络),经络之络运行经气,脉络之络运行血液,共同发挥着"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的正常生理功能。"经气,,通过气络面性弥散到脏腑肌肤、四 肢百骸,激发生命活力,维持人体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发挥温煦充养、 防御卫护、信息传达、调节控制作用,实现脏腑间信息传递与功能协调,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态。气络与NEI网络在多维立体网络系统、生命运动的稳态机制、整体系统的生命观、生命运动的功能状态研究、符合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等共性特征方面高度相似,揭示气络与NEI网络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内在一致性。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 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及其受体不仅是NEI网络通用的生物学语言,同时 也应是气络在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基础。综合以上认识,由此提出"气 纟各-NEI网纟各"的相克念。基于气血相关的络病理论特色,气血可分不可离,气为血之帅,气 络病变可引起脉络舒缩功能及血液运行障碍。"气络-NEI网络"概念的 提出可以从更广泛的视角去认识神经、内分泌、免疫各系统及其调控失 常对血管病变的影响,更深入地探讨"气络-NEI网络"在其发病中的作 用机制,有助于更深刻地i人识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病理演变^L律,同时 也有利于揭示药物在血管病变中的作用途径、作用环节和作用靶点,以 及在络病理论指导下能够运用两千年传统的通络治法及通络药物提高此 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创造性地将气络-NEI与血管病变联系起来并发现,通过施用 能积极作用于NEI网络共有的所说信息分子及其受体、或所说共有信息 分子及其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的药物(包含单味中药、中药组合物及其 制剂、化学有效成分、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剂、生物有效成分、药用组合 物及其制剂),就能够治疗血管病变,并据此筛选了相应的药物,用于治疗血管病变,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临床上与动 脉硬化、血栓、微循环障碍等有关的其它疾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按中医络病理论划分的七类已知能积极作用于NEI网络共有的信息分子(例如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和/或共有信息分子及其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的药 物(包含单味中药、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化学有效成分、药用组合物 及其制剂、生物有效成分、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剂)在制备治疗血管病变,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并发的 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糖尿病足)、血栓等的药物中的 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类能积极作用于NEI网络共有的信 息分子及其受体、或能积极影响所说共有信息分子及其受体的信号转导 通路、从而治疗血管病变的新药物(包含单味中药、中药组合物及其制 剂、化学有效成分、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剂、生物有效成分、药用组合物 及其制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些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用于NEI网络、或影响共有信息分子及其受体的 信号转导通路的含蜈蚣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含蜈蛤的药物组合物为蜈蚣+半夏+全蝎的组合、蜈蚣+天南星+鸡血藤+枳实的组合、蜈 蚣+半夏+水蛭+人参+桂枝的组合、或蜈蛤+半夏+水蛭+人参+桂 枝+鳖曱+赤芍的组合。其中,在所述蜈蚣+半夏+全蝎的组合中,所述蜈蚣、半夏、全蝎 三者的重量比为 0. 1-2: 0. 1-2: 0. 1-2 ; 进 一 步优选为 0. 5-1. 5: 0. 5-1. 5: 0. 5-1. 5;最佳为0. 8-1. 2: 0. 8-1. 2: 0. 8-1. 2。在所述蜈蚣+天南星+鸡血藤+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用于NEI网络、或影响共有信息分子及其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含蜈蚣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蜈蚣的药物组合物为蜈蚣+半夏+全蝎的组合、蜈蚣+天南星+鸡血藤+枳实的组合、蜈蚣+半夏+水蛭+人参+桂枝的组合、或蜈蚣+半夏+水蛭+人参+桂枝+鳖甲+赤芍的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以岭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