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护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272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护门及其制作方法,该防护门包括门体和设置在门体内的嵌套缓冲吸能组件;门体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内面板和外面板,以及在四周将内面板和外面板进行封堵的封板;嵌套缓冲吸能组件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嵌套缓冲吸能单元,每个嵌套缓冲吸能单元均包括外套管和嵌套在外套管内的三个内套管;其中,外套管夹持沿径向的两侧分别与内面板、外面板接触,三个内套管平行并且呈三角形布置,三个内套管两两之间相切,并且三个内套管均与外套管的内壁相切。通过多个嵌套缓冲吸能单元排列构成的嵌套缓冲吸能组件,使得该防护门具有较高的吸能效率和较稳定的变形模式,从而增强了防护门的能量吸收能力。收能力。收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护门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护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防护门是防护工程整体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与人防的实践中,防护门的宽度从几十厘米到几十米,门的抗力从几百、千帕至十兆帕以上。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防护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899954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于2018年12月14日公开了一种新型抗爆防护门门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在门扇结构中,通过钢板框架构成门扇外形,并且内部设置加强肋和钢棒,还在空腔内填充混凝土,来进一步提高门扇的结构强度。
[0003]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实施上述方案时发现,上述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护门,存在结构笨重、能量吸收效率和缓冲能力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护门及其制作方法,采用结构的改进以提高防护门的能量吸收率和缓冲能力。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防护门,包括门体和设置在门体内的嵌套缓冲吸能组件;所述门体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内面板和外面板,以及在四周将所述内面板和外面板进行封堵的封板;所述嵌套缓冲吸能组件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嵌套缓冲吸能单元,每个所述嵌套缓冲吸能单元均包括外套管和嵌套在所述外套管内的三个内套管;其中,所述外套管夹持沿径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内面板、外面板接触,三个所述内套管平行并且呈三角形布置,三个所述内套管两两之间相切,并且三个所述内套管均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相切。
[0006]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呈弧形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内填充有多孔泡沫。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泡沫为泡沫铝或蜂窝铝。
[0009]进一步地,三个所述内套管中的其中一个朝向所述外面板设置,所述外面板受到的外力经过该内套管的圆心。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为铝管或者低碳钢管。
[0011]进一步地,三个所述内套管之间以及三个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仅接触连接。
[0012]进一步地,当外力冲击至所述外套管靠近内面板的一侧发生凹陷变形时,所述外套管内靠近所述内面板的两所述内套管分离,至与相邻外套管内的分离的内套管形成第二
稳定状态。
[0013]进一步地,该防护门为单扇打开式或者对开式,还包括门框、铰页以及闭锁装置。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防护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门体;在所述门体的内面板和外面板之间并列塞入一排外套管,使得相邻外套管之间相接触并且外套管的被夹持在内面板和外面板之间;嵌设三个内套管至外套管中,并且在嵌设时,使用一外径小于内套管的铁管插入至靠近外面板的内套管中,并在外面板外部放置能够吸附所述铁管的磁铁,使得靠近外面板的内套管定位,在将剩余两内套管塞入所述外套管中;待所有内套管布置完毕,取走磁铁和铁管,并在所述内套管中进行填充,并将所述门体进行封堵。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门体中设置的由外套管和嵌设在外套管中的三个内套管所构成的嵌套缓冲吸能单元,并且通过多个嵌套缓冲吸能单元排列构成的嵌套缓冲吸能组件,使得该防护门具有较高的吸能效率和较稳定的变形模式,从而增强了防护门的能量吸收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减轻了防护门的重量,进而提高了操作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型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了封板);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型防护门的爆炸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嵌套缓冲吸能单元的受力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嵌套缓冲吸能单元中三个内套管的受力传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嵌套缓冲吸能单元的第二稳定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型防护门的一种应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型防护门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磁铁固定内套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三个内套管固定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如图1至图7所示的新型防护门,包括门体1和设置在门体1内的嵌套缓冲吸能组件2;具体请参照图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门体1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内面板11和外面板12,以及在四周将内面板11和外面板12进行封堵的封板;封板可以采用如图3中所示的槽钢或者钢板的形式进行焊接封堵,在具体进行装配时,可在门体1长度方向上先留如图1和2中所示的开口,以便于嵌套缓冲吸能组件2的放置。
[0022]如图2至图4中所示,嵌套缓冲吸能组件2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嵌套缓冲吸能单元21,每个嵌套缓冲吸能单元21均包括外套管21a和嵌套在外套管21a内的三个内套管21b;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套管21b和外套管21a以及门体1的壁厚根据防护等级确定;具体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三个内嵌在外套管21a中的三根内套管21b的中心连线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具体如图4中所示,外套管21a夹持沿径向的两侧分别与内面板11、外面板12接触,三个内套管21b平行并且呈三角形布置,三个内套管21b两两之间相切,并且三个内套管21b均与外套管21a的内壁相切。
[0023]如图5和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新型防护门的受力示意图,当门板受到外力冲击时,首先外套管21a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可以吸收一定的能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套管21a通过其较高的初始塌陷载荷来抵抗峰值压力,并且减少传递至内套管21b的载荷,并且由于内套管21b以三角形的结构形式进行排布,可以进一步起到能量吸收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护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和设置在门体内的嵌套缓冲吸能组件;所述门体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内面板和外面板,以及在四周将所述内面板和外面板进行封堵的封板;所述嵌套缓冲吸能组件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嵌套缓冲吸能单元,每个所述嵌套缓冲吸能单元均包括外套管和嵌套在所述外套管内的三个内套管;其中,所述外套管夹持沿径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内面板、外面板接触,三个所述内套管平行并且呈三角形布置,三个所述内套管两两之间相切,并且三个所述内套管均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相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呈弧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内具有填充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泡沫为泡沫铝或蜂窝铝。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防护门,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内套管中的其中一个朝向所述外面板设置,所述外面板受到的外力经过该内套管的圆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为铝管或者低碳钢管。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涛王阳明陈昕胡圣伟李强贾彦明王开玉郭浩常启轩丁慧鑫龚敏单少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