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肪类器官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229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2
一种脂肪类器官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含有4%青链霉素的Hanks缓冲液清洗脂肪组织,剔除红色血管和白色纤维组织,剪碎组织呈大小约为1mm3的脂肪块;将封口膜放入模具中按压,在封口膜上形成若干圆底的凹槽孔,并加入20μL基质胶;在每个凹槽孔内的基质胶中加入1~3个脂肪块,置于37℃的培养箱中静置1h,待基质胶凝固后取出,放入含有22mL脂肪培养基的6孔板中,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该方法制备出的脂肪类器官重现了脂肪器官的一些关键细胞类型和结构特征,为后续脂肪组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而且方法本身步骤简单,易操作。易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脂肪类器官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脂肪类器官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脂肪组织是松散的结缔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外,还包含细胞的基质血管部分(SVF):包括前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多种免疫细胞。脂肪组织除了参与人体能量平衡的调节外,还认为是主要的内分泌器官,即分泌瘦素、雌激素、抵抗素和细胞因子(尤其是TNF

α)之类的脂肪因子。为了深入探讨脂肪细胞的功能,研究者建立了多种脂肪细胞培养模型,为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但是无论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

L1或者前提脂肪干细胞诱导成脂后的脂肪细胞均不能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原代脂肪细胞的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虽接近于生理状态,但存在分离困难、传代次数少以及缺乏微环境影响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脂肪类器官培养方法,该方法制备出的脂肪类器官重现了脂肪器官的一些关键细胞类型和结构特征,为后续脂肪组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而且方法本身步骤简单,易操作。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脂肪类器官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1)脂肪块制备:取得新鲜脂肪组织,立即用含有4%青链霉素的Hanks缓冲液清洗脂肪组织,用剪刀和镊子剔除肉眼可见的红色血管和白色纤维组织,用眼科剪剪碎组织呈稀糊状,大小约为1mm3的脂肪块;
[0006](2)制作凹槽孔:将封口膜放入模具中按压,在封口膜上形成若干圆底的凹槽孔,凹槽孔在封口膜上呈行列式排布;
[0007](3)滴加基质胶:在每个凹槽孔中加入20μL基质胶;
[0008](4)基质胶中加入脂肪块:在每个凹槽孔内的基质胶中加入1~3个脂肪块,并将脂肪块调整至对应基质胶的正中位置,将封口膜置于37℃的培养箱中静置1h,待基质胶凝固;
[0009](5)培养:将含有脂肪块的凝固基质胶从凹槽孔中取出,放入含有22mL脂肪培养基的6孔板中,放入培养箱中在37℃下进行培养,所述的脂肪培养基的组成为:每500mL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胎牛血清55mL、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5.5mL,所述的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中青霉素G钠盐的工作浓度为100U/mL和硫酸链霉素的工作浓度为0.1mg/mL。
[00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该方法制备出的脂肪类器官重现了脂肪器官的一些关键细胞类型和结构特征,模拟了脂肪细胞的生理存在微环境,等同于脂肪细胞的生理状态。为后续脂肪组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而且方法本身步骤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2)的实验照片。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3)的实验照片。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4)的实验照片。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5)的实验照片。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培养的3D脂肪类器官显微镜下的照片100倍。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培养的3D脂肪类器官染色后的照片400倍。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脂肪类器官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参见图1

图4:
[0018](1)脂肪块制备:取得新鲜脂肪组织,立即用含有4%青链霉素的Hanks缓冲液清洗脂肪组织,用剪刀和镊子剔除肉眼可见的红色血管和白色纤维组织,用眼科剪剪碎组织呈稀糊状,大小约为1mm3的脂肪块;
[0019](2)制作凹槽孔:将将Parafilm封口膜(采购自美国Parafilm公司)放入模具中按压,在封口膜上形成若干圆底的凹槽孔,凹槽孔在封口膜上呈行列式排布;
[0020](3)滴加基质胶:在每个凹槽孔中加入20μL基质胶;
[0021](4)基质胶中加入脂肪块:在每个凹槽孔内的基质胶中加入1~3个脂肪块,并将脂肪块调整至对应基质胶的正中位置,将封口膜置于37℃的培养箱中静置1h,待基质胶凝固;
[0022](5)培养:将含有脂肪块的凝固基质胶从凹槽孔中取出,放入含有22mL脂肪培养基的6孔板中,放入培养箱中在37℃下进行培养,所述的脂肪培养基的组成为:每500mL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胎牛血清55mL、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5.5mL,所述的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中青霉素G钠盐的工作浓度为100U/mL和硫酸链霉素的工作浓度为0.1mg/mL。
[0023]对本实施例培养后得到的脂肪类器官进行染色和显微观察,结果见图5和图6。
[0024]其中图6中,Hoschst是对脂肪细胞核进行染色,cell mask deep red是对脂肪细胞膜进行染色,bodipy是对脂肪细胞脂滴进行染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脂肪类器官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脂肪块制备:取得新鲜脂肪组织,立即用含有4%青链霉素的Hanks缓冲液清洗脂肪组织,用剪刀和镊子剔除肉眼可见的红色血管和白色纤维组织,用眼科剪剪碎组织呈稀糊状,大小约为1mm3的脂肪块;(2)制作凹槽孔:将封口膜放入模具中按压,在封口膜上形成若干圆底的凹槽孔,凹槽孔在封口膜上呈行列式排布;(3)滴加基质胶:在每个凹槽孔中加入20μL基质胶;(4)基质胶中加入脂肪块:在每个凹槽孔内的基质胶中加入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志军宋雪李静许轶博孙洋张小凤左芦根王炼王月月赵天豪杨晶晶殷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