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鼠肠道病理切片包埋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001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0
一种小鼠肠道病理切片包埋盒,包括包埋盒本体和一个配套工具盒;包埋盒内腔中设有第一无纺布片、防撞块和第二无纺布片,包埋盒本体左侧或右侧预埋有磁钢;配套工具盒上侧铰接有翻盖,配套工具盒磁吸于包埋盒侧边上,配套工具盒内设有打孔组件,打孔组件包括定位杆、开孔器和拨动杆,定位杆长度方向一侧设有外螺纹,开孔器为圆筒体,轴向一端敞口、另一端封口,开口端周向设有开刃的锯齿,封口端中心设有螺纹通孔,开孔器周向侧设有沿径向贯穿其的通孔,拨动杆为长条形杆体,拨动杆的直径与径向通孔相匹配。本包埋盒操作时通过防撞块、无纺布片固定瑞士卷可以使得成型的蜡块中不易产生缝隙,提升小鼠肠管病理切片的整体形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鼠肠道病理切片包埋盒


技术介绍

1、小鼠肠管“瑞士卷”病理切片是研究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具体过程参考文献lenaour j,montégut l,joseph a,garbin k,vacchelli e,kroemer g,pol jg,maiurimc.improved swiss-rolling method for histological analyses of colontissue.methodsx.2022feb 9;9:101630.doi:10.1016/j.mex.2022.101630.pmid:35242614;pmcid:pmc8861817.然而由于各种约束条件的影响,目前该技术仍存在以下问题:1)小鼠肠管“瑞士卷”病理切片不能完全展现全段肠管形状和外观;2)卷曲到末端时需用细针固定,易导致肠管组织器械性损伤;3)经脱水后肠管易散开,整体形态难以保持,不利于后续组织学分析;4)肠壁易出现黏膜下层和肌层分离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鼠肠道病理切片包埋盒,其中配有用于固定瑞士卷的防撞块、两张无纺布片,以及用于瑞士卷打孔的打孔组件,操作时通过防撞块、两个无纺布片固定瑞士卷可以使得成型的蜡块中不易产生缝隙,提升小鼠肠管病理切片的整体形态质量且不会导致肠管损伤。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鼠肠道病理切片包埋盒,包括包埋盒本体和一个配套工具盒;

3、包埋盒本体内腔中设有由下至上依次叠置的第一无纺布片、nbr材质的防撞块和第二无纺布片,所述的nbr材质的防撞块尺寸为长25mm、宽35mm、厚3-4mm,所述的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尺寸相同,均为长25mm、宽35mm、厚0.1-0.2mm,包埋盒本体左侧或右侧的侧边上预埋有一个磁钢;

4、配套工具盒整体为水平布置且长度方向为前后走向的长条形盒体,长条形盒体上侧铰接有翻盖,配套工具盒贴靠于包埋盒盒体设有磁钢的那个侧边上,配套工具盒侧边位置上对应包埋盒本体的磁钢处预埋有与磁钢相匹配的衔铁,配套工具盒通过衔铁与磁钢的配合吸附于包埋盒本体的侧边;

5、配套工具盒内设有打孔组件,所述的打孔组件包括定位杆、若干不同口径的开孔器和一个拨动杆,所述的定位杆为一个圆杆,其长度方向一侧的周向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的开孔器为一个圆筒体,圆筒体轴向一端敞口、另一端封口,圆筒体开口端周向设有开刃的锯齿,圆筒体封口端的中心处设有与定位杆上外螺纹相匹配的螺纹通孔,每个开孔器的轴向长度均小于外螺纹的周向长度,每个开孔器的周向侧面上均设有一个沿径向贯穿开孔器周向侧壁的径向通孔,拨动杆为一个长条形杆体,拨动杆的直径与径向通孔相匹配。

6、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小鼠肠道病理切片包埋盒均简称为本包埋盒。

7、利用本包埋盒制作病理切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将配套工具盒与包埋盒本体分离,打开包埋盒本体,取出第一无纺布片、防撞块、第二无纺布片,打开配套工具盒取出定位杆、开孔器和拨动杆,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口径的开孔器,将定位杆螺纹端向下竖直布置,并将开孔器开口端向下与定位杆旋接,使得定位杆下端超出开孔器的下端,然后将防撞块平放于桌面,用定位杆下端抵住防撞块的中心,此时将拨动杆的一端插入开孔器的径向通孔内,通过拨动杆推动开孔器使其绕定位杆旋转下移,开孔器旋转下移的过程中防撞块即被开孔器的开刃锯齿切出一个圆形孔洞;

9、(2)取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小鼠肠管,将肠管表面附着的肠系膜脂肪、血管组织剔除干净;

10、(3)沿肠管管壁长度方向剖开整段肠管,并使用pbs清洗肠管内的粪便;

11、(4)肠管清洗完成后一手持细镊夹住肠管近端,另一只手以夹住的肠管近端为中心轴芯,缓慢缠绕剩余肠管形成一个圆柱形的瑞士卷;

12、(5)通过施加外力将防撞块向水平向外拉伸扩大圆形孔洞的孔径,随即将圆柱形瑞士卷端面向下插入圆形孔洞中,使得瑞士卷轴向两端均超出防撞块厚度方向两侧,然后松开防撞块使其恢复原状,接着抽出细镊,此时瑞士卷与圆形孔洞紧密配合;

13、(6)用刀片将超出防撞块的部分肠管组织切除,切割后的瑞士卷轴向两端分别对应与防撞块厚度方向两个侧面平齐;

14、(7)将第一无纺布片放入包埋盒内使其平铺于盒底,然后将带有瑞士卷的防撞块平放于第一无纺布片上,然后在防撞块上侧覆盖第二无纺布片,最后盖上包埋盒本体上盖进行组织脱水;

15、(8)脱水完成后开启包埋盒并将防撞块取出,然后将瑞士卷与防撞块剥离,然后用使用蜡水反复冲洗表面,并将其置于包埋模具底部,灌注蜡水制成蜡块;将凝固后的蜡块放入70℃真空干燥箱中3-4h,待石蜡完全融化后取出,重新放置于冷冻台,使其再次凝固,然后即可进行切片。

16、本包埋盒的优点:本包埋盒中配有用于固定瑞士卷的防撞块、两个无纺布片,以及用于瑞士卷打孔的打孔组件,操作时通过防撞块、两个无纺布片固定瑞士卷可以使得成型的蜡块中不易产生缝隙,更有利于后续切片和染色,而且nbr材质的防撞块作为一种柔韧性良好的材料,可使肠管均匀受力,不会导致肠管损伤,另外还可以使其在脱水过程中保持更加稳定的形状。另外现有党发易导致黏膜下层与肌层分离,通过本包埋盒中的防撞块减少其分离的概率。本包埋盒中设有若干不同口径的开孔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口径合适的开孔器对防撞块进行开孔,经大量实验发现回肠一般选用孔径3.0-3.5mm,结直肠一般选用孔径2.5-3.0mm。

17、h&e染色显示,与常规方法组相比,采用本包埋盒制作的病理切片的整体形状规则,多呈圆形,肠壁结构未见器械造成的破损,极少见黏膜下层与肌层分离的情况,有利于肠道整体性的观察;免疫组化分析表明,本包埋盒制作的病理切片中小鼠肠管黏膜下层中血管和淋巴管结构更为完整,这为探究肠道疾病黏膜下层病理改变及影响因素提供了条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采用本包埋盒制作的病理切片观察小鼠回肠和结直肠中,可观察到全段肠管的潘氏细胞和杯状细胞分布情况,不存在结构缺失的现象;本包埋盒对应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强,效果稳定等优点,且涉及的材料价格便宜,易于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鼠肠道病理切片包埋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埋盒本体和一个配套工具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鼠肠道病理切片包埋盒,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刘生宝李文杰王文峰徐梦真崔腾徐梦宇汪煜宋雪张小凤李静左芦根耿志军王月月王炼张诺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