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煤机落煤管机构及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22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给煤机落煤管机构及固定装置,包括落煤管组件,包括机壁、设置于所述机壁外侧的落煤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落煤管底部的下料管,以及;水冷管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壁外侧的水冷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水冷管底部的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装置将原有的第一段落煤管改造为竖直方向,使第一段和第二段改为本申请中的竖直状态的落煤管,从而改变下料管入炉口位置,减小了煤颗粒对落煤管的磨损,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减小了入炉煤下落阻力,防止堵煤现象发生,减轻了运行和检修人员的作业强度与工作压力,消除了锅炉可能面临低负荷运行和停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锅炉设备可靠性。提高了锅炉设备可靠性。提高了锅炉设备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煤机落煤管机构及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给煤机
,特别是给煤机落煤管机构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给煤机出口落煤管为一段斜管和一段竖直管,给煤机落煤管第一、二段管径较细,易发生堵煤现象,且落煤管第一段与竖直方向夹角约20
°
左右,增大了煤颗粒对落煤管的磨损,同时也增加了入炉煤下落阻力,易发生堵煤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给煤机落煤管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目前给煤机出口落煤管为一段斜管和一段竖直管,给煤机落煤管第一、二段管径较细,易发生堵煤现象,且落煤管第一段与竖直方向夹角约20
°
左右,增大了煤颗粒对落煤管的磨损,同时也增加了入炉煤下落阻力,易发生堵煤现象。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给煤机落煤管机构,其包括,落煤管组件,包括机壁、设置于所述机壁外侧的落煤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落煤管底部的下料管,以及;水冷管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壁外侧的水冷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水冷管底部的弯管。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给煤机落煤管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料管包括设置于外侧的固定套。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给煤机落煤管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料管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套内部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给煤机落煤管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套包括设置于底部的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外侧的安装块。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给煤机落煤管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块外侧的垫块。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给煤机落煤管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冷管包括设置于外侧的固定扣。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给煤机落煤管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冷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扣内部的保护套。
[0013]本技术的给煤机落煤管机构的有益效果为:将原有的第一段落煤管改造为竖直方向,使第一段和第二段改为本申请中的竖直状态的落煤管,从而改变下料管入炉口位
置,减小了煤颗粒对落煤管的磨损,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减小了入炉煤下落阻力,防止堵煤现象发生,减轻了运行和检修人员的作业强度与工作压力,消除了锅炉可能面临低负荷运行和停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锅炉设备可靠性。
[0014]鉴于目前落煤管固定效果欠佳的问题,故提出了一种落煤管固定装置。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落煤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落煤管外侧的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外侧的支撑块。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落煤管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块包括设置于外侧的固定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块内部的固定螺栓。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落煤管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块包括设置于外侧的固定环。
[0018]本技术的另一有益效果为:将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卡接在落煤管的外侧,然后通过支撑块上的固定块和固定螺栓,将卡套固定在机壁上,从而可以对落煤管固定在机壁上,提高落煤管的牢固度。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给煤机落煤管机构的结构图。
[0021]图2为给煤机落煤管机构的固定套结构图。
[0022]图3为给煤机落煤管机构的固定扣结构图。
[0023]图4为落煤管固定装置的结构图。
[0024]图5为落煤管固定装置的固定组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给煤机落煤管机构,包括落煤管组件100和水冷管组件200。
[0030]具体的,落煤管组件100,包括机壁101、设置于机壁101外侧的落煤管102,以及设
置于落煤管102底部的下料管103,水冷管组件200,包括设置于机壁101外侧的水冷管201,以及设置于水冷管201底部的弯管202。
[0031]其中,落煤管102的底部连通有下料管103,落煤管102为竖直状态,机壁1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水冷管201,水冷管201的底部连通有弯管202,弯管202设置在下料管103的外侧。
[0032]综上,将原有的第一段落煤管改造为竖直方向,使第一段和第二段改为本申请中的竖直状态的落煤管102,从而改变下料管入炉口位置,减小了煤颗粒对落煤管102的磨损,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减小了入炉煤下落阻力,防止堵煤现象发生,减轻了运行和检修人员的作业强度与工作压力,消除了锅炉可能面临低负荷运行和停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锅炉设备可靠性,改变了给煤位置,有效防止当锅炉放渣时落煤有短路现象的发生,节省燃料,改变了入炉口位置后通过在水冷管201上设置弯管202绕过改动后的入炉口。
[0033]实施例2
[0034]参照图1~3,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0035]具体的,下料管103包括设置于外侧的固定套103a。下料管103包括设置于固定套103a内部的橡胶套103b,橡胶套103b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固定套103a包括设置于底部的支撑杆103a

1,以及设置于支撑杆103a

1外侧的安装块103a

2。固定套103a还包括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煤机落煤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落煤管组件(100),包括机壁(101)、设置于所述机壁(101)外侧的落煤管(102),以及设置于所述落煤管(102)底部的下料管(103),以及;水冷管组件(200),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壁(101)外侧的水冷管(201),以及设置于所述水冷管(201)底部的弯管(2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煤机落煤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103)包括设置于外侧的固定套(103a)。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煤机落煤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103)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套(103a)内部的橡胶套(103b),所述橡胶套(103b)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给煤机落煤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103a)包括设置于底部的支撑杆(103a

1),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03a

1)外侧的安装块(103a

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煤机落煤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大海张海峰任海张东张万江
申请(专利权)人: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满洲里热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