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0215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涉及线路连接技术领域,包括,转换单元,包括导通座、设置于导通座两端的一对承接盖、设置于导通座内部的一对直电芯和一对螺旋电芯,以及设置于导通座外壁的扭转环;切换单元,包括设置于导通座轴线处的按压杆、设置于按压杆杆身的第一弹簧、设置于导通座中心的限位杆,以及设置于限位杆杆身的第二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针对设备或是电源处的交流零火线或是直流正负线进行并联,减少了人员接电时繁琐的工作流程,快捷高效;避免了线路由于振动带来的松脱,安全可靠;根据实际情况并通过本装置对接电的两极进行快速切换、启停,满足了使用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站线路连接,特别是一种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1、光伏电站逆变器直流侧电线存在加装y端子情况,y端子可以将两根电线汇集成一根接入逆变器直流侧,在y端子投入运行时,直流电线的其中一条故障时需手动切除,造成电量损失且重新接线繁琐。在逆变器交流侧,则存在逆变器组的各个相线需要并联的情况,传统的接法是将各个逆变器的单个相线拧成一股,该操作费时费力,且对于各级逆变器无法做到单独的启停。

2、因此需要一种并联装置,可快速切除故障线路,并及时搭接,同时适用于逆变器的直流侧和交流侧,若电线接线反向,还可以实时调整直流正负极。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

2、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包括转换单元,包括导通座、设置于所述导通座两端的一对承接盖、设置于所述导通座内部的一对直电芯和一对螺旋电芯,以及设置于所述导通座外壁的扭转环;

3、切换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通座轴线处的按压杆、设置于所述按压杆杆身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导通座中心的限位杆,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杆杆身的第二弹簧;

4、接线单元,包括底盖、设置于所述底盖上方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下方的压线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上方的扣线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扣线组件一侧的一对滑移杆;所述转换单元在所述接线单元内部。

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通座包括设置于其中心的空心柱、设置于所述空心柱内壁的内锥齿环、设置于所述空心柱周围的一对立柱、设置于所述立柱外壁的限位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导通座两侧的两组沉孔。

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接盖包括设置于其一侧的多个承接孔、以及设置于各个所述承接孔之间的多个半球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承接盖内壁的螺纹。

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扭转环包括设置于其内壁的棘齿环,以及设置于所述扭转环两端的一对螺纹管。

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按压杆包括设置于其端部的压片、设置于所述按压杆另一端的圆头杆、设置于所述圆头杆杆底周围的外锥齿环、设置于所述外锥齿环一侧的第一限位环、设置于所述按压杆中段部分的一对限位条,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条一侧的斜面。

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杆包括设置于其中段部分的圆台。

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盖包括设置于其表面的一对第一载线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载线槽中间部分的弧形块;

11、所述壳体包括设置于其底部的扣合盖、设置于所述扣合盖底部的一对第二载线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载线槽上方的第一孔腔、设置于所述扣合盖上端的保护柱、设置于所述保护柱中间部分的操作口、设置于所述保护柱上端的第二孔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孔腔顶部的置线孔。

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线组件包括第一触头、设置于所述第一触头外壁的第一回位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触头内部压线柱,以及设置于所述压线柱上端的第二回位弹簧;

13、所述第一触头包括设置于其外壁的第一挡环;

14、所述压线柱包括设置于其底部的八字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八字片底部的圆弧片。

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扣线组件包括第二触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触头外壁的第三回位弹簧,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触头内部的挤线套;

16、所述第二触头包括设置于其外壁的第二挡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触头内部的第一锥形壁;

17、所述挤线套包括设置于其外壁的多个分隔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挤线套外壁的第二锥形壁。

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盖两侧和壳体上端的多个密封套;

19、所述滑移杆包括设置于其杆身的第二限位环,以及设置于所述滑移杆两端的球头。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针对设备或是电源处的交流零火线或是直流正负线进行并联,减少了人员接电时繁琐的工作流程,快捷高效;避免了线路由于振动带来的松脱,安全可靠;根据实际情况并通过本装置对接电的两极进行快速切换、启停,满足了使用灵活性,在接线过程中,若正负接反也可及时调整,无需返工重接,增加了容错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并联交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扬刘秋生李济身李靓薛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满洲里热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