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孔冲切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斜孔冲切机构;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夹板、压料板以及上模块;下模设置有下料通道;斜孔冲切机构包括安装座、上驱动块、下驱动块、滑块、斜冲头、固定块、顶出杆以及顶出弹性件,上驱动块固定装设于上模板上,上驱动块设置有第一抵接面,安装座固定连接压料板,滑块滑动装设于安装座内,下驱动块与滑块固定连接,下驱动块设置有第二抵接面,斜冲头通过固定块装设于滑块上,固定块设置有凹槽,顶出弹性件嵌设于凹槽中,斜冲头设有顶出槽,顶出杆嵌设于顶出槽中,顶出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及顶出杆相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避免斜冲头将废料带出现象发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孔冲切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斜孔冲切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零件种类越来越多,零件曲面造型复杂,曲面冲载角度越来越多样化,许多产品的冲孔的断面要求与曲面垂直。现有的做法是在完成产品的曲面冲压成型后,将产品放置于另一个模具中,进行冲孔。在冲孔前产品的放置需要浪费额外的工作时间,导致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且还需要多增加一个模具的成本。
[0003]针对上述问题,商家设计了一款能一次完成曲面冲压成型与斜孔冲切的模具,这种模具一般包括斜冲头、下模块及下模板,所述下模块设置有冲压孔,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下料通道,在斜冲头与冲压孔配合完成冲孔后,理论上废料自下料通道下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斜冲头与废料之间存在摩擦力,这样斜冲头容易将废料带出,废料落在上模与下模之间会影响模具冲压时的精准度,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斜冲头容易将废料带出,废料落在上模与下模之间会影响模具冲压时的精准度,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斜孔冲切模具。
[0005]一种斜孔冲切模具,包括:
[0006]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夹板、压料板以及上模块,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上模夹板平行设置,所述压料板可移动地连接所述上模夹板,所述上模块固定连接所述压料板,所述上模块设置有通孔;
[0007]下模,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及连接所述下模板的下模块,所述下模板设置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模块设置有冲压孔,所述冲压孔与所述下料通道连通;以及
[0008]斜孔冲切机构,所述斜孔冲切机构装设于所述上模,所述斜孔冲切机构包括安装座、上驱动块、下驱动块、滑块、斜冲头、固定块、顶出杆以及顶出弹性件,所述上驱动块固定装设于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上驱动块设置有第一抵接面,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压料板上,所述滑块滑动装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下驱动块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下驱动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抵接面适配的第二抵接面,所述斜冲头通过所述固定块装设于所述滑块上,所述固定块设置有凹槽,所述顶出弹性件嵌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斜冲头设有顶出槽,所述顶出杆嵌设于所述顶出槽中,所述顶出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相抵,所述顶出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杆相抵。
[0009]上述斜孔冲切模具,斜冲头通过固定块与滑块连接,顶出杆滑动嵌设于斜冲头上,顶出弹性件嵌设于凹槽中,顶出弹性件的一端与凹槽的槽底相抵,顶出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顶出杆相抵,这样在冲孔时,顶出杆在钣金件的驱使下沿着导向槽向上移动,顶出杆的末端伸入顶出槽内;当冲孔完成的瞬间,在顶出弹性件的作用下,顶出杆沿着导向槽向下移动,
顶出杆的末端伸出顶出槽外,将钣金废料顶入下料通道中,从而能有效避免斜冲头将废料带出而模具冲压时精准度的现象发生,有效提高斜孔冲切模具的精准度,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杆包括主杆部及连接所述主杆部的导向部,所述斜冲头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顶出槽相互连通,所述主杆部穿设于所述顶出槽中,所述导向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中。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孔冲切机构还包括套筒,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安装孔及嵌槽,所述嵌槽与所述安装孔相互连通,所述套筒嵌设于所述嵌槽中,所述滑块穿设于所述套筒内。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孔冲切机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所述滑块的侧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卡入所述限位槽中。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料板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安装座卡装于所述固定槽中。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夹板设置有通槽,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斜冲头的端部伸入所述通槽中。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孔冲切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安装座设置有下安装槽,所述下驱动块设置有上安装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下安装槽的槽底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安装槽的槽底相抵。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分设于所述滑块的两侧。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料板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固定槽连通,所述上模块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所述固定块穿过所述穿孔伸入所述让位槽中。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孔冲切机构还包括挡块,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卡接槽,所述挡块嵌设于所述卡接槽中,所述挡块与所述套筒相抵。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之斜孔冲切模具中上模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之斜孔冲切模具中下模结构图。
[0021]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2]图4为如图1所示斜孔冲切模具中滑块、固定块、斜冲头以及顶出杆的组装结构图;
[0023]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0024]10
‑
上模,11
‑
上模板,12
‑
上模夹板,13
‑
压料板,14
‑
上模块,141
‑
让位槽,142
‑
通孔,15
‑
隔条,16
‑
连接件,17
‑
第二弹性件,18
‑
连接杆;
[0025]20
‑
下模,21
‑
下模板,22
‑
下模块,23
‑
冲压孔,24
‑
下料通道;
[0026]30
‑
斜孔冲切机构,31
‑
安装座,311
‑
卡接槽,32
‑
上驱动块,321
‑
第一抵接面,33
‑
下驱动块,331
‑
驱动部,332
‑
抵接部,333
‑
第二抵接面,34
‑
滑块,341
‑
限位槽,35
‑
斜冲头,351
‑
导向槽,352
‑
顶出槽,36
‑
固定块,361
‑
凹槽,37
‑
顶出杆,38
‑
套筒,39
‑
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孔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夹板、压料板以及上模块,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上模夹板平行设置,所述压料板可移动地连接所述上模夹板,所述上模块固定连接所述压料板,所述上模块设置有通孔;下模,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及连接所述下模板的下模块,所述下模板设置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模块设置有冲压孔,所述冲压孔与所述下料通道连通;以及斜孔冲切机构,所述斜孔冲切机构装设于所述上模,所述斜孔冲切机构包括安装座、上驱动块、下驱动块、滑块、斜冲头、固定块、顶出杆以及顶出弹性件,所述上驱动块固定装设于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上驱动块设置有第一抵接面,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压料板上,所述滑块滑动装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下驱动块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下驱动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抵接面适配的第二抵接面,所述斜冲头通过所述固定块装设于所述滑块上,所述固定块设置有凹槽,所述顶出弹性件嵌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斜冲头设有顶出槽,所述顶出杆嵌设于所述顶出槽中,所述顶出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相抵,所述顶出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杆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孔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杆包括主杆部及连接所述主杆部的导向部,所述斜冲头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顶出槽相互连通,所述主杆部穿设于所述顶出槽中,所述导向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孔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冲切机构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宗发,卢成山,魏华,王保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兴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