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746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底、快组装机构、轿厢、轿顶,所述轿底一侧设置有快组装机构,所述轿底上方连接有轿厢,且轿底作为连接基础,该电梯轿厢结构,拿起轿厢带动插块进入插槽内先进行定位,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孔带动夹持块将轿顶进行夹持,实现了使用者可以通过快组装机构快速对电梯轿厢结构各组件之间进行固定安装,防止通过多组螺栓的安装,造成纰漏的问题,拿起风扇带动滑块滑动连接进入滑槽内,转动蜗杆带动卡杆进行旋转,并带动卡杆一端贯穿第二通槽卡合连接在滑块一侧进行固定,实现了使用者可以通过通风机构快速对轿厢内部进行空气更换,防止内部异味过程,人员较多时体内某些病毒交叉感染。人员较多时体内某些病毒交叉感染。人员较多时体内某些病毒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建设通常都安装有电梯,而且旧建筑也有加装电梯,便于人们上楼下楼。而电梯已经时非常成熟的产品,在日常的生活中,电梯已经成了很多场所,住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就比如;
[0003]现有的电梯轿厢结构使用之前,轿厢在运输到需要安装的电梯的地点时,需要对轿底、轿厢和轿底进行组装才能进行使用,而现有的安装方式,一般都是采用螺栓法兰等进行固定,很多组固定螺栓,导致在使用者安装时容易出现纰漏造成后期使用时危险性增加,且现有的轿厢内部都是载人进行上下运动的,人多时,轿厢空间较小,导致内部空气并不畅通,久而久之内部异味加重,且容易造成人体呼吸时某些病毒进行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电梯轿厢结构无法快速对各部件之间进行组装,无法使轿厢内快速进行空气更换畅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底、快组装机构、轿厢、轿顶;
[0006]所述轿底一侧设置有快组装机构,所述轿底上方连接有轿厢,所述轿厢上方连接有轿顶,所述轿顶上方连接有防护组件,所述轿厢内设置有通风机构,且轿底作为连接基础。
[0007]优选的,所述快组装机构包括:固定架、组装腔、螺纹杆、螺纹孔、夹持块、第一通槽、插槽和插块,所述轿底一侧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方内部开设有组装腔,所述组装腔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贯穿连接在固定架上方。
[0008]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所述螺纹孔开设在夹持块内,所述夹持块设置在组装腔内。
[0009]优选的,所述夹持块一端贯穿第一通槽卡合连接在轿顶上方,所述第一通槽开设在组装腔一侧,所述轿顶内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卡合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连接在轿厢上方。
[0010]优选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通孔、滑槽、滑块、风扇、卡腔、转动杆、蜗轮、蜗杆、卡杆和第二通槽,所述轿厢一侧壁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下方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卡合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方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通孔内。
[0011]优选的,所述滑槽下方连接有卡腔,所述卡腔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转动连接在卡腔另一内壁上。
[0012]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上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下方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一端
转动连接在卡腔内侧壁上,所述蜗杆另一端贯穿连接在轿厢一侧壁内。
[0013]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上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一端贯穿第二通槽卡合连接在滑块一侧,所述第二通槽开设在卡腔上方。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梯轿厢结构,拿起轿厢带动插块进入插槽内先进行定位,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孔带动夹持块将轿顶进行夹持,实现了使用者可以通过快组装机构快速对电梯轿厢结构各组件之间进行固定安装,防止通过多组螺栓的安装,造成纰漏的问题,拿起风扇带动滑块滑动连接进入滑槽内,转动蜗杆带动卡杆进行旋转,并带动卡杆一端贯穿第二通槽卡合连接在滑块一侧进行固定,实现了使用者可以通过通风机构快速对轿厢内部进行空气更换,防止内部异味过程,人员较多时体内某些病毒交叉感染,具体内容如下:
[0015]1.拿起轿厢带动插块进入插槽内先进行定位,手动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孔带动夹持块进行向下运动,夹持块通过第一通槽进行限位导向,夹持块将轿顶进行夹持,使被挤压轿厢进行固定,从而达到了快速进行组装的作用;
[0016]2.拿起风扇带动滑块滑动连接进入滑槽内,手动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进行转动,蜗轮带动转动杆进行旋转,转动杆带动卡杆进行旋转,并带动卡杆一端进行圆周运动,卡杆一端贯穿第二通槽卡合连接在滑块一侧进行固定,通过风扇对轿厢内部进行空气更换,从而达到了通风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夹持块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通风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A部结构放大图;
[0021]图5为本技术B部结构放大图;
[0022]图6为本技术C部结构放大图;
[0023]图7为本技术D部结构放大图。
[0024]图中:1、轿底;2、快组装机构;201、固定架;202、组装腔;203、螺纹杆;204、螺纹孔;205、夹持块;206、第一通槽;207、插槽;208、插块;3、轿厢;4、轿顶;5、防护组件;6、通风机构;601、通孔;602、滑槽;603、滑块;604、风扇;605、卡腔;606、转动杆;607、蜗轮;608、蜗杆;609、卡杆;610、第二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底1、快组装机构2、轿厢3、轿顶4;
[0027]轿底1一侧设置有快组装机构2,轿底1上方连接有轿厢3,轿厢3上方连接有轿顶4,
轿顶4上方连接有防护组件5,轿厢3内设置有通风机构6,且轿底1作为连接基础。
[0028]快组装机构2包括:固定架201、组装腔202、螺纹杆203、螺纹孔204、夹持块205、第一通槽206、插槽207和插块208,轿底1一侧连接有固定架201,固定架201上方内部开设有组装腔202,组装腔202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03,螺纹杆203一端贯穿连接在固定架201上方,螺纹杆203螺纹连接在螺纹孔204内,螺纹孔204开设在夹持块205内,夹持块205设置在组装腔202内,夹持块205一端贯穿第一通槽206卡合连接在轿顶4上方,第一通槽206开设在组装腔202一侧,轿顶4内开设有插槽207,插槽207内卡合连接有插块208,插块208连接在轿厢3上方,拿起轿厢3带动插块208进入插槽207内先进行定位,转动螺纹杆203通过螺纹孔204带动夹持块205将轿顶4进行夹持。
[0029]通风机构6包括:通孔601、滑槽602、滑块603、风扇604、卡腔605、转动杆606、蜗轮607、蜗杆608、卡杆609和第二通槽610,轿厢3一侧壁内开设有通孔601,通孔601下方开设有滑槽602,滑槽602内卡合连接有滑块603,滑块603上方连接有风扇604,风扇604设置在通孔601内,滑槽602下方连接有卡腔605,卡腔605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底(1)、快组装机构(2)、轿厢(3)、轿顶(4),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1)一侧设置有快组装机构(2),所述轿底(1)上方连接有轿厢(3),所述轿厢(3)上方连接有轿顶(4),所述轿顶(4)上方连接有防护组件(5),所述轿厢(3)内设置有通风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组装机构(2)包括:固定架(201)、组装腔(202)、螺纹杆(203)、螺纹孔(204)、夹持块(205)、第一通槽(206)、插槽(207)和插块(208),所述轿底(1)一侧连接有固定架(201),所述固定架(201)上方内部开设有组装腔(202),所述组装腔(202)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03),所述螺纹杆(203)一端贯穿连接在固定架(201)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03)螺纹连接在螺纹孔(204)内,所述螺纹孔(204)开设在夹持块(205)内,所述夹持块(205)设置在组装腔(20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205)一端贯穿第一通槽(206)卡合连接在轿顶(4)上方,所述第一通槽(206)开设在组装腔(202)一侧,所述轿顶(4)内开设有插槽(207),所述插槽(207)内卡合连接有插块(208),所述插块(2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松泉马松如马刘涵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赛源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