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泡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064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胶带领域,具体为一种阻燃泡棉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提出如下方案:S1:制备如附图所示结构式的磷酰胺化合物;S2:将丙烯酸酯类单体、磷酰胺化合物、链转移剂、溶剂和引发剂等经反应制成阻燃泡棉母胶;S3:将阻燃泡棉母胶、发泡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加入溶剂调节固含量至20~35%,形成涂布液;S4:将涂布液均匀涂布在离型膜上,经烘干后,得到阻燃泡棉。所述阻燃泡棉母胶通过在分子链上引入磷酰胺基团,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带领域,具体为一种阻燃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据统计,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事故中,动力电池着火或爆炸是主要原因。因此,动力电池和零部件的阻燃性能备受关注。
[0003]国标GB 38031

2020中提出了“五分钟”预警的强制要求,旨在为乘客预留一定逃生时间,尽量降低人身危险。目前通常使用阻燃胶带作辅助材料,固定电池零部件。将阻燃胶带排列包覆在电池包周围的缝隙,为电池包加上一层屏障,使得电池可以稳定工作。但目前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专用的缓冲型阻燃胶带,其缓冲层并没有阻燃性,无法满足现行的应用要求。
[0004]现有的阻燃胶带技术中,通过对阻燃胶带设置缓冲层来降低冲击力对电池的影响,同时利用防护层进行阻燃防护,达到阻燃效果,或者通过引入某些阻燃物质、基团,以使阻燃橡胶具有一定阻燃性能。但这样的缓冲型阻燃胶带,其缓冲层并无阻燃作用,仅靠防护层进行阻燃防护,其阻燃效果并不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另外单纯的引入含磷丙烯酸酯类单体提高的阻燃性能有限,需要再额外增加阻燃浆料。
[0005]综上所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阻燃等级VTM

0的阻燃泡棉及其制备方法,以此作为缓冲材料填充电池包周围的缝隙,起到阻燃作用的同时,还能对电池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的技术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泡棉及其制备方法。该阻燃泡能作为缓冲材料填充电池包周围的缝隙,为电池包加上一层屏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阻燃泡棉母胶,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酯类单体、磷酰胺化合物、链转移剂、溶剂、引发剂A和引发剂B。
[0009]优选的,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10]优选的,所述磷酰胺化合物具有结构式1:
[0011]结构式1:
[0012]其中,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5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10氨基;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

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10炔基、取代或未取代C6

10芳基。
[0013]优选的,所述磷酰胺化合物包括结构式1

1~结构式1

4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14]结构式1

1为:
[0015][0016]结构式1

2为:
[0017][0018]结构式1

3为:
[0019][0020]结构式1

4为:
[0021][0022]所述结构式1

1~结构式1

4的制备方法为:
[0023](1)将原料R1

NH2与三氯氧磷按照摩尔比1:1.2的量,置于反应容器内,N2保护下加热回流2~3h,得到澄清溶液,经减压蒸馏后,析出固体,经过滤出固体,用苯和石油醚重结
晶,得到产物A;
[0024](2)将产物A溶解于无水乙腈或无水甲醇中,在0℃冰水中水浴,超声分散,逐滴滴加原料R

NH2或原料R

OH,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h,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结构式1

1~结构式1

4的磷酰胺化合物;
[0025]所述产物A的反应方程式为:
[0026][0027]所述结构式1

1~结构式1

4的磷酰胺化合物的通用反应方程式为:
[0028][0029]所述结构式1

1所用原料R1

NH2为苯胺、R

NH2为烯丙基胺盐酸盐,结构1

2所用原料R1

NH2为对硝基苯胺、原料R

NH2为烯丙基胺盐酸盐,结构1

3所用原料R1

NH2为烯丙基胺盐酸盐、原料R

OH为甲醇,结构1

4所用原料R1

NH2为烯丙基胺盐酸盐、原料R

OH为苯酚,所述原料R

NH2或原料R

OH和产物A的摩尔比为2:1。
[0030]优选的,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于甲苯、乙酸乙酯、庚烷、乙酸丁酯、丁酮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31]优选的,所述链转移剂包括但不限于异丙醇、十二烷基硫醇的一种或两种。
[0032]优选的,所述引发剂A包括但不限于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六氢对苯二酸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33]优选的,所述引发剂B包括但不限于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戊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34]优选的,所述一种阻燃泡棉母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1)记丙烯酸酯类单体共B质量份,磷酰胺化合物P质量份,链转移剂L质量份,溶剂R质量份,引发剂Y质量份,其中引发剂包括引发剂A和引发剂B,分别记为Y1质量份和Y2质量份;其中,20%≤(B+P)/(B+P+R)≤50%,0.01%≤L/(B+P)≤10%,50%≤R/(B+P+R)≤80%,0.1%≤Y/(B+P)≤1%,P/B≥20%;
[0036](2)N2氛围内,在反应釜内依次加入0.5B质量份的丙烯酸酯类单体,0.5P质量份的磷酰胺化合物,0.7~L质量份的链转移剂,0.2R质量份的溶剂,在反应釜内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升温至75~85℃,待反应体系达到稳定回流,加入0.5Y1质量份的引发剂A,反应1~
1.5h,得到反应物A;
[0037](3)保持反应条件,将0.5B质量份的丙烯酸酯类单体,0.5P质量份的磷酰胺化合物,0~0.3L质量份的链转移剂,0.2R质量份的溶剂,0.5Y1质量份的引发剂A混合均匀后,滴加至反应物A内,滴加时间为1~3h,滴加结束后,继续反应1~1.5h,得到反应物B;
[0038](4)保持反应条件,每隔一小时,向反应物B中加入0.1~0.5Y2质量份的引发剂B,共2~10次,最后一次加入引发剂B后,反应1~2h,加入剩余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泡棉母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酯类单体、磷酰胺化合物、链转移剂、溶剂、引发剂A和引发剂B;所述磷酰胺化合物具有结构式1:结构式1:其中,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5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10氨基;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

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10炔基、取代或未取代C6

10芳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泡棉母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酰胺化合物包括如下所示的结构式1

1~结构式1

4的磷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式1

1为:结构式1

2为:结构式1

3为:结构式1

4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燃泡棉母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1

1~结构式1

4的磷酰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原料R1

NH2与三氯氧磷按照摩尔比1:1.2的量,置于反应容器内,N2保护下加热回流2~3h,得到澄清溶液,经减压蒸馏后,析出固体,经过滤出固体,用苯和石油醚重结晶,得到产物A;(2)将产物A溶解于无水乙腈或无水甲醇中,在0℃冰水中水浴,超声分散,逐滴滴加原料R

NH2或原料R

OH,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h,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结构式1

1~结构式1

4的磷酰胺化合物;其中,所述原料R1

NH2为苯胺、对硝基苯胺、烯丙基胺盐酸盐,原料R

NH2为烯丙基胺盐酸盐,原料R

OH为甲醇、苯酚;所述原料R

NH2或原料R

OH和产物A的摩尔比为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泡棉母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溶剂包括甲苯、乙酸乙酯、庚烷、乙酸丁酯、丁酮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链转移剂包括异丙醇、十二烷基硫醇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引发剂A包括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六氢对苯二酸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俊南周奎任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