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铱催化合成手性2-酰氨基二苯甲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053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性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铱催化合成手性2

酰氨基二苯甲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铱催化2

酰氨基二苯甲酮的不对称加氢制备手性2

酰氨基二苯甲醇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手性二芳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a)Beck,J. J.;Chou,S.J.Nat.Prod.2007,70,891

900.(b)Knepper,K.;Ziegert,R.E.;Brase, S.Tetrahedron 2004,60,8591

8603]。目前,Ir、Rh、Ru等过渡金属催化酮的不对称加氢是获得手性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c)Chen,X.;Hou,C.;Qin,C.;Liu, H.;Liu,Y.;Huang,D.;Hu,X.RSC Adv.2017,7,12871.(d)Cs
á
sz
á
r,Z.;Szab
ó
,E.Z.; B
é
nyei,A.C.;Bakos,J.;Farkas,G.Catal.Commun.2020,146,2938.]。至今为止,以卤素、羟基、烷基或烷氧基为邻位直接基团的二苯甲酮不对称加氢已取得显著成果[(e)Ohkuma,T.;Koizumi,M.;Ikehira,H.;Yokozawa,T.;Noyori,R. Org.Lett.2000,2,659

662.(f)Wu,J.;Ji,J.;Guo,R.;Yeung,C.;Chan,A.S.C. Chem.Eur.J.2003,9,2963

2968.(g)Kokura,A.;Tanaka,S.;Ikeno,T.;Yamada,T. Org.Lett.2006,8,3025

3027.(h)Touge,T.;Nara,H.;Fujiwhara,M.;Kayaki,Y.; Ikariya,T.J.Am.Chem.Soc.2016,138,10084

10087.(i)Zhang,L.;Tang,Y.;Han, Z.;Ding,K.Angew.Chem.Int.Ed.2019,58,4973

4977.],但以乙酰氨基为邻位直接基团的成功例子很少[(j)Zheng,Y.;Clarkson,G.J.;Wills,M.Org.Lett. 2020,22,3717

3721]。此外,手性氨基醇是也是药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基于以上目的,我们以2

酰氨基二苯甲酮为原料,通过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加氢的方法获得手性2

酰氨基二苯甲醇,并成功以高产率(高达99%)、高ee值(高达99%)获得2

酰氨基二苯甲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性2

酰氨基二苯甲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高效加氢催化体系,并具有操作简单、原料易得、反应活性高的优点,极大的降低了反应成本,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0005]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性2

酰氨基二苯甲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

酰氨基二苯甲酮和氢气为原料,使用金属铱和苯基骨架PNN配体形成的络合物,在醇溶剂下发生氢化反应以高收率、高ee值生成手性2

酰氨基二苯甲醇。具体步骤如下:
[0006]在手套箱中,将金属铱和苯基骨架的PNN配体按摩尔比1:1.1

1:2.2于溶剂中剧烈搅拌1小时,随后将2

乙酰氨基二苯甲酮溶液加入其中,将其置于高压反应釜中,用氢气置换3次,充氢气至3

5MPa,20

60℃下反应 1

24小时,冷却到室温后缓慢释放氢气,除去溶剂,残余物柱层析分离得到2

乙酰氨基二苯甲醇。
[0007][0008]R、R1、R2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 烷烃基团、环上碳数为C3‑
C
12
(优选为C3‑
C8,更优选为C3‑
C6)环烷基、苯基及取代苯基、苄基和取代苄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苯基以及苄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烃基、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氧基、卤素、硝基、酯基或氰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R、R1、R2为相同、或二二相同、或不同基团。
[0009]反应介质选自甲苯、苯、甲醇、乙醇、异丙醇、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乙酸乙酯、乙醚、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或N,N

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甲醇。
[0010]金属铱选自IrCl3、[Ir(COD)Cl]2、Ir(COD)2BF4、Ir(CO)2(PPh)2Cl。优选为 [Ir(COD)Cl]2。
[0011]所述的金属铱和芳基骨架的PNN配体原位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PNN 配体其结构通式如下:
[0012][0013]式中:
[0014]二个Ar分别为苯基,2

取代、3

取代、4

取代、2,6

二取代或2,4,6

三取代的芳基的芳环上碳数为C6‑
C
60
(优选为C6‑
C
30
,更优选为C6‑
C
24
)的芳香基团;所述取代基为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烃基、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氧基、卤素、硝基、酯基或氰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R1、R2为相同或不同基团,分别为氢、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 C1‑
C6)烷烃基、芳环上碳数为C6‑
C
60
(优选为C6‑
C
30
,更优选为C6‑
C
24
)的芳香基团,(芳香基团为苯基,2

取代、3

取代、4

取代、2,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性2

酰氨基二苯甲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2

酰氨基二苯甲酮和氢气为原料,以金属铱和苯基骨架PNN配体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的催化体系下发生氢化反应生成2

酰氨基二苯甲醇。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

酰氨基二苯甲酮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R、R1、R2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烃基团、环上碳数为C3‑
C
12
(优选为C3‑
C8,更优选为C3‑
C6)环烷基、苯基及取代苯基、苄基和取代苄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苯基以及苄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烃基、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氧基、卤素、硝基、酯基或氰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R、R1、R2为相同、或二二相同、或不同基团。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

酰氨基二苯甲醇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R、R1、R2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烃基团、环上碳数为C3‑
C
12
(优选为C3‑
C8,更优选为C3‑
C6)环烷基、苯基及取代苯基、苄基和取代苄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苯基以及苄基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烃基、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氧基、卤素、硝基、酯基或氰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R、R1、R2为相同、或二二相同、或不同基团。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铱和苯基骨架的PNN配体原位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其中PNN配体其结构通式如下:式中:二个Ar分别为苯基,2

取代、3

取代、4

取代、2,6

二取代或2,4,6

三取代的芳基的芳环上碳数为C6‑
C
60
(优选为C6‑
C
30
,更优选为C6‑
C
24
)的芳香基团;所述取代基为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烃基、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更优选为C1‑
C6)烷氧基、卤素、硝基、酯基或氰基中的一种或多种;R1、R2为相同或不同基团,分别为氢、C1‑
C
40
(优选为C1‑
C
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向平万银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