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精度控制方法及舷侧分段技术

技术编号:389043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精度控制方法及舷侧分段,将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划分为双层底片段、平台板小组、舷侧中组、斜旁板中组、隔舱中组分别拼板建造,建造过程中对每个部分的主尺度、水平度、内部构件垂直度及焊接完成后的平整度进行监测;在双层底片段上分别绘制平台板小组、斜旁板中组和隔舱中组的安装位置线,依次安装平台板小组、将舷侧中组、斜旁板中组和隔舱中组,斜旁板中组和隔舱中组安装前进行角接缝模拟,最后在平台板小组和双层底片段之间的夹角位置安装分段肘板。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精度控制方法进行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的建造,建造过程中进行精度控制,满足最终搭载完成后的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的精度。侧分段的精度。侧分段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精度控制方法及舷侧分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精度控制方法及舷侧分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集装箱船建造时采用双燃料双动力设计,双燃料船舶使用清洁能源LNG作为主要动力燃料,能够满足包括硫化物、二氧化碳等在内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规定。燃料舱制作作为双燃料船舶建造的重要一环,其由几个分段拼接而成,分段制作的精度直接影响整个燃料舱的制作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保证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的精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精度控制方法及舷侧分段,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精度控制方法提升建造完成后的精度,减少返工作业。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精度控制方法,将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划分为双层底片段、平台板小组、舷侧中组、斜旁板中组、隔舱中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按照分段施工工艺图纸制作胎架和角尺线,双层底片段、平台板小组、舷侧中组、斜旁板中组、隔舱中组在胎架上分别拼板建造,建造过程中对每个部分的主尺度、水平度、内部构件垂直度及焊接完成后的平整度进行监测,主尺度焊前留出﹢5mm收缩量,垂直度控制在5mm以内,水平度控制在
±
5mm以内,根据监测情况对超出精度要求的部分进行修正;
[0007]步骤2、在双层底片段上分别绘制平台板小组、斜旁板中组和隔舱中组的安装位置线,根据平台板小组的安装位置线先将平台板小组安装在双层底片段上;
[0008]步骤3、将舷侧中组安装在平台板小组上,斜旁板中组和隔舱中组进行角接缝模拟后,再根据斜旁板中组的安装位置线将斜旁板中组安装在双层底片段上,斜旁板中组与舷侧中组连接;
[0009]步骤4、以斜旁板中组和隔舱中组的安装位置线为基准安装隔舱中组,隔舱中组与斜旁板中组、舷侧中组及平台板小组的端部连接;
[0010]步骤5、在平台板小组和双层底片段之间的夹角位置安装分段肘板。
[0011]进一步地,双层底片段包括外底板、内底板中组,外底板和内底板中组分别在胎架上进行拼板建造,拼板完成后的角尺度控制在
±
1mm以内、拼板的端面度控制在
±
2mm、方正度控制在3mm以内,将内底板中组翻身组装在外底板上形成双层底片段。
[0012]进一步地,斜旁板中组包括斜旁板、平台板、纵壁板,纵壁板与平台板相互垂直组装形成小组后与斜旁板组合形成斜旁板中组,斜旁板、平台板及纵壁板三个面相交的位置形成第一节点,第一节点的直线度控制在5mm以内。
[0013]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舷侧中组安装在平台板小组上的垂直度控制在
±
5mm;斜旁板中组与双层底片段之间的角接缝形成第二节点,第二节点与斜旁板中组的安装位置线对齐,偏差控制在3mm以内;斜旁板中组与舷侧中组之间的端面重合度控制在5mm以内;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0014]进一步地,进行斜旁板中组和隔舱中组的角接缝模拟时,在斜旁板中组对接隔舱中组的一侧选取若干位置测量点,在隔舱中组对接斜旁板中组的区域对应位置测量点选取同量的水平度测量点,水平度测量点和位置测量点一一对应;计算模拟位置测量点与对应的水平度测量点之间对接时的间距误差是否满足精度要求,超出精度要求部分及时修正。
[0015]进一步地,以斜旁板中组的上口为起点,等距选取若干位置测量点;以隔舱中组的上口为起点,等距选取若干水平度测量点,相邻位置测量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水平度测量点之间的间距;
[0016]计算每个位置测量点的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的偏差X,位置测量点的实际位置超出理论位置则X为正值,位置测量点的实际位置未达到理论位置则X为负值;
[0017]以隔舱中组上第一个水平度测量点和最后一个水平度测量点为基准形成水平基准线,第一个水平度测量点和最后一个水平度测量点之间的水平度测量点的位置与水平基准线的距离为Y,水平度测量点位于水平基准线外侧时Y为正值,水平度测量点位于水平基准线内侧时Y为负值;
[0018]计算位置测量点的X与对应的水平度测量点的Y和,若X+Y≤5mm则符合角接缝误差要求。
[0019]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根据位置测量点在斜旁板中组的尾部划制100MK检验线,划制时以位置测量点处为基准,沿位置测量点偏移100+X确定若干点,连接这些点形成100MK检验线。
[0020]进一步地,在进行隔舱中组安装时,隔舱中组与100MK检验线的距离控制在100
±
5mm以内。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包括双层底片段、平台板小组、舷侧中组、斜旁板中组、隔舱中组,上述的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精度控制方法将平台板小组、舷侧中组、斜旁板中组、隔舱中组分别搭载组装在双层底片段上建造而成。
[0022]相比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精度控制方法进行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的建造,通过建造过程中的精度控制,满足最终搭载完成后的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的精度;理论上每个部分的精度越高最终搭载建造完成的舷侧分段的精度越高,但是实际生产中不可能保证每个部分都不存在误差,通过合理的误差控制和建造流程,保证建造完成后的精度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组装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拼板的方正度计算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双层底片段上安装位置线划线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斜旁板中组和隔舱中组的角接缝模拟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水平距离示意图。
[0028]图中,1、双层底片段;2、平台板小组;3、舷侧中组;4、斜旁板中组;5、隔舱中组;6、分段肘板;11、外底板;12、内底板中组;13、平台板小组安装线位置线;14、斜旁板中组安装位置线;15、隔舱中组安装位置线;41、平台板;42、纵壁板;43、斜旁板;44、第一节点;45、第二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
[0030]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如图1所示,包括双层底片段1、平台板小组2、舷侧中组3、斜旁板中组4、隔舱中组5,燃料舱舷侧分段分为左右舷(P/S面),建造时,以左舷P侧的分段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0031]步骤1、按照分段施工工艺图纸制作胎架和角尺线,双层底片段1、平台板小组2、舷侧中组3、斜旁板中组4、隔舱中组5在胎架上分别拼板建造,建造过程中对每个部分的主尺度、水平度、内部构件垂直度及焊接完成后的平整度进行监测,主尺度焊前留出﹢5mm收缩量,垂直度控制在5mm以内,水平度控制在
±
5mm以内,根据监测情况对超出精度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划分为双层底片段、平台板小组、舷侧中组、斜旁板中组、隔舱中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分段施工工艺图纸制作胎架和角尺线,双层底片段、平台板小组、舷侧中组、斜旁板中组、隔舱中组在胎架上分别拼板建造,建造过程中对每个部分的主尺度、水平度、内部构件垂直度及焊接完成后的平整度进行监测,主尺度焊前留出﹢5mm收缩量,垂直度控制在5mm以内,水平度控制在
±
5mm以内,根据监测情况对超出精度要求的部分进行修正;步骤2、在双层底片段上分别绘制平台板小组、斜旁板中组和隔舱中组的安装位置线,根据平台板小组的安装位置线先将平台板小组安装在双层底片段上;步骤3、将舷侧中组安装在平台板小组上,斜旁板中组和隔舱中组进行角接缝模拟后,再根据斜旁板中组的安装位置线将斜旁板中组安装在双层底片段上,斜旁板中组与舷侧中组连接;步骤4、以斜旁板中组和隔舱中组的安装位置线为基准安装隔舱中组,隔舱中组与斜旁板中组、舷侧中组及平台板小组的端部连接;步骤5、在平台板小组和双层底片段之间的夹角位置安装分段肘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双层底片段包括外底板、内底板中组,外底板和内底板中组分别在胎架上进行拼板建造,拼板完成后的角尺度控制在
±
1mm以内、拼板的端面度控制在
±
2mm、方正度控制在3mm以内,将内底板中组翻身组装在外底板上形成双层底片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旁板中组包括斜旁板、平台板、纵壁板,所述纵壁板与平台板相互垂直组装形成小组后与斜旁板组合形成斜旁板中组,斜旁板、平台板及纵壁板三个面相交的位置形成第一节点,第一节点的直线度控制在5mm以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燃料集装箱船舷侧分段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舷侧中组安装在平台板小组上的垂直度控制在
±
5mm;斜旁板中组与双层底片段之间的角接缝形成第二节点,第二节点与斜旁板中组的安装位置线对齐,偏差控制在3mm以内;斜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晓寒牛杰杨锐华贺志军吴育辉贺腾峰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