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老年黄斑变性疾病的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016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检测老年黄斑变性疾病的试剂盒,可用于早期监控和检测AMD高危人群,实施早期预防和治疗,减少其视力损害。本发明专利技术试剂盒以LOC387715基因与HTRA1基因间缺失/插入变异(位于HTRA1基因上游4340碱基处,包含LOC387715基因的部分3′UTR区域的443碱基序列缺失、54碱基序列插入的变异),以及HTRA1基因1号外显子G→T突变,及其相关连锁位点/基因为目标,与AMD的关联度高,协同HTRA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A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11200638)、HTRA1基因上游序列的G→T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10490924)的分析,更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老年黄斑变性疾病的试剂盒,具体地说是检测与老年黄斑变性疾病相关LOC387715基因与HTRA1基因之间,HTRA1基因上游4340bp处包含LOC387715基因的部分3, UTR区域的443碱基序列缺失/54碱基序列插入变异的试剂盒。
技术介绍
黄斑变性疾病被认为是一类以进行性中心视力下降及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黄斑变性包括老年黄斑变性、黄斑营养不良(stargart病、best病、sorsby眼底营养不良等)。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现已成为老年人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全世界患病人数1000万,我国60-69岁人群AMD患病率为7.77%, 70岁以上可达15.33%。目前对于AMD还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原因就是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认为,黄斑变性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遗传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与老年黄斑变性(AMD)有相似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的其他类型黄斑变性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比如近年研究发现隐性Stargardt黄斑变性在ABCR基因上有变异;显性Stargardt黄斑变性(STGD3 )在ELOVL4基因上有变异;Best黄斑营养不良(BMD)在VMD2基因上有变异;Sorsby眼底营养不良患者在TIMP3基因存在点变异,还有黄斑蝶样萎縮等与Peripherin/RDS基因变异有关。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导致发展中国家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很多研究显示其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目前针对不同人群和种族的黄斑变性疾病的研究,正成为国际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单基因性黄斑变性疾病及疾病人群和种族相匹配对照人群的基因分析(多基因疾病分析)工作尚未真正系统性开展,亦没有相关的基因谱分析。AMD的前期研究证实补体旁路途径成员的编码基因,包括补体因子H(CFH)以及因子B/C2和个体患病风险有关,尤其是位于染色体lq31上的CFH被认为是AMD主要的风险因子。其他一些关联分析还显示染色体10q26上存在另一个AMD的风险位点。然而其确切致病基因尚不清楚。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和年龄增长有关的多因素复合作用的眼底病。多发生在45岁以上,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是全球成人致盲的首要疾病之一。老年性黄斑变性有时发展很慢,使患者不易察觉,有时却进展很快,迅速剥夺患者视物能力,因而其早期发现和预防显得至关重要。本病真正病因不明,系多因素疾病,影响因素除年龄外,还有人种、性别、代谢等,遗传因素至关重要。临床上分为萎縮型(干性型)和渗出型(湿性型)。干性者,在眼底可见玻璃膜疣,逐步引起黄斑区变薄,从而影响功能。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治疗。湿性者,多引起视力的严重障碍,其视力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异常的新生血管在视网膜下生长,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及视网膜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疤痕形成,从而引起视力的丧失。湿性AMD—旦发病,病程迅速,常规治疗的效果不佳,难以大幅度地恢复其已经丧失的视功能。因此,早期诊断发现,及早干预,能更好的延缓病程,减少病人的视力丧失,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的AMD诊断于依赖1、多于5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2、双眼先后发生视物变形、视力减退或明显视力障碍;3、眼底有较明显的玻璃膜疣及两型各自的表现;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了更为准确地将患病风险人群筛选出来,专利技术人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新的遗传标记物,在早期筛选发现AMD高危人群时准确率更高,可以及时实施早期检测和预防,减少其视力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检测老年黄斑变性疾病的试剂盒,该试剂盒通过检测来源于待测个体的样本中是否存在LOC387715基因与HTRA1基因之间,HTRA1基因上游4340bp处包含LOC387715基因的部分3' UTR区域的443碱基序列缺失/54碱基序列插入变异,更进一步的,是否存在HTRA1基因1号外显子内的G—T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293870),以及该区域内与上述两种连锁的变异,而在早期监测或诊断老年黄斑变性疾病的发生,进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本专利技术针对染色体10q26的易感位点进行了 AMD和正常对照的基因型分析,发现染色体10q26的LOC387715基因与HTRA1基因之间的缺失/插入是导致AMD的主要的致病性变异,该D/I是位于HTRAl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4340bp处,包含LOC387715基因的部分3' UTR区域的443bp的碱基缺失和54bp碱基插入,本专利技术全世界首次发现了该变异和AMD的直接关联性。此D/I基因型变异影响了下游HTRAl基因的表达,并继而参与AMD致病过程。该处缺失/插入变异与其上游基因ARMS2 (LOC387715)的关系尚在研究中,但本研究发现此处变异导致了上游基因ARMS2表达的下调,是否该蛋白表达量及其功能改变参与了 AMD发病过程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无缺失基因型,缺失基因型个体胎盘组织的HTRAl的转录翻译水平上调,LOC387715的转录翻译水平下调,免疫印迹也显示AMD患者眼睛HTRAl抗体反应强阳性。由此可见该变异引起了 HTRAl的表达上调,从而在AMD易感性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本专利技术针对染色体10q26的易感位点进行了 AMD和正常对照的基因型分析,还发现位于10q26染色体HTRAl基因1号外显子内的G—T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2293870)也是导致AMD的病因之一,其关联度达到P〈10—12。 SNPrs2293870的G—T变异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有可能导致蛋白功能的改变。前期的研究还发现,HTRAl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512bp处的G—A变异与AMD高度相关,此处等位基因G—A的改变属于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SNPrsl1200638),于2003年在基因组研究时发现报道。然而该变异的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全世界首次发现了 rsl1200638和AMD的直接关联性。即使相对于包含己知AMD风险基因CHF变异的对照者,分析得到rsl1200638变异的人群归因危险度也达到49.3%。将rsll200638和CHF基因变异协同分析,得到人群归因危险度达到71.4%。研究结果显示存在rsl 1200638 G—A变异的AMD患者淋巴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TRAl的转录翻译水平上调,免疫印迹也显示AMD患者眼睛HTRAl抗体反应强阳性。由此可见,rsll200638的G—A变异引起了HTRAl的表达上调,从而在AMD易感性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染色体10q26上的rsl04卯924G—T变异也和AMD高度相关,并且rsl 1200638和rsl0490924处于一个LD。HTRAl基因编码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其编码产物在小鼠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均有表达,研究发现HTRAl蛋白参与调控细胞外基质蛋白聚糖降解,促进了基质蛋白降解酶对底物的降解作用,例如胶原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可以想见,HTRAl的过度表达会破坏Bruch's膜的完整性,使得脉络膜血管易于穿透侵入细胞外基质,形成湿性AMD。此外,TGF-卩在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和血管生成中发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检测老年黄斑变性疾病的试剂盒,包括任选的用于检测LOC387715基因与HTRA1基因间缺失/插入(Deletion/Insertion,D/I)变异的用于AMD筛选诊断的相关试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林张康鲁芳林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