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53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7
一种加热器,包括:泵体以及与泵体连通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支撑壳、加热管、填充管、引流接口和引流塞,所述引流接口分别设置在支撑壳的端部,所述泵体与至少一个引流接口连通输送流体,所述加热管穿设在支撑壳内,所述填充管穿设在加热管内,所述加热管和填充管共同形成一加热夹层,所述引流塞与引流接口连接,所述引流塞还分别与加热管端部连接将加热管和填充管的端部封闭,所述引流塞上设置有多个让引流接口与加热夹层连通的引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加热管中设置填充管,形成加热夹层,减少液体总量实现快速加热,并且所占空间较小,通过控制泵体的工作模式,可实现蒸汽模式和热水模式的切换,一机两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加热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加热器作为常用的加热电器,通常用作为产生蒸汽或热水,但现有加热器大多只具备其中一种功能,只能产生蒸汽或只能加热水,无法做到两种模式的切换,另外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加热电器内的加热器内的热管一般为螺旋形或板状结构,较为占用空间,使得加热器整体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加热器。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加热器,包括:泵体以及与泵体连通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支撑壳、加热管、填充管、引流接口和引流塞,所述引流接口分别设置在支撑壳的端部,所述泵体与至少一个引流接口连通输送流体,所述加热管穿设在支撑壳内,所述填充管穿设在加热管内,所述加热管和填充管共同形成一加热夹层,所述引流塞与引流接口连接,所述引流塞还分别与加热管端部连接将加热管和填充管的端部封闭,所述引流塞上设置有多个让引流接口与加热夹层连通的引流孔。
[0006]可选地,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控制单元和将泵体与加热组件容纳在内的外部壳体,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外部壳体内,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泵体、加热组件电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支撑壳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支撑壳上设置有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外部壳体上靠近加热组件处设置有散热栅格。
[0010]可选地,所述加热管包括导热管体、设置在导热管体表面的加热膜以及连接在加热膜上的电极。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加热管中设置填充管,可以形成加热夹层,以减少加热管内的液体总量,可实现快速加热,并且所占空间较小,实现小型化,通过控制泵体的工作模式,可实现蒸汽模式和热水模式的切换,一机两用,同时设置温控开关可以实现加热自动化控制。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加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加热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实施例一:
[0018]如图1、2、3所示,一种加热器,包括:泵体1以及与泵体1连通的加热组件2,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支撑壳21、加热管22、填充管23、引流接口24和引流塞25,所述引流接口24分别设置在支撑壳21的端部,所述泵体1与至少一个引流接口24连通输送流体,所述加热管22穿设在支撑壳21内,所述填充管23穿设在加热管22内,所述加热管22和填充管23共同形成一加热夹层26,所述引流塞25与引流接口24连接,所述引流塞25还分别与加热管22端部连接将加热管22和填充管23的端部封闭,所述引流塞25上设置有多个让引流接口24与加热夹层26连通的引流孔27。所述泵体1与加热组件2可以通过任意管路(图中未示)连通。
[0019]在使用时,泵体1产生吸力,将流体导入引流接口24内,通过引流塞25将流体导入到加热夹层26中,加热管22对加热夹层26中的流体进行加热,填充管23的作用在于占据加热管22内一部分空间体积,使加热管22内容纳的总流体量减少,同样的单位时间内,流体总量更少的水更容易被加热到指定温度,从而使加热管22可以对流体快速加热。通过控制泵体1的工作频率可以控制流体在加热夹层26内的滞留时间,当控制泵体1间歇性工作时,流体在加热夹层26内的滞留时间增加,有充足的时间将液体加热为蒸汽,当控制泵体1一直工作时,流体在加热夹层内的滞留时间较短,液体被加热后直接排出,从而实现蒸汽模式和热水模式的切换。
[0020]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控制单元3和将泵体1与加热组件2容纳在内的外部壳体4,所述控制单元3设置在外部壳体4内,所述控制单元3分别与泵体1、加热组件2电连接,以控制泵体1和加热组件2按照预设程序工作。所述控制单元3可以为搭载控制模块的电路板。
[0021]如图1、2所示,所述支撑壳2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温度传感器5与控制单元3电连接,所述温控开关6用于感应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号输送到控制单元3。
[0022]如图1、2所示,所述支撑壳21上设置有温控开关6,所述温控开关6与控制单元3电连接,所述温控开关6用于感应加热管22温度,将开关信号输送到控制单元3实现自动控温。
[0023]如图1所示,所述外部壳体4上靠近加热组件2处设置有散热栅格41,使散逸的热量可以快速排出,保证外部壳体4内其他部件处于正常工作温度。
[0024]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管22包括导热管体221、设置在导热管体221表面的加热膜222以及连接在加热膜222上的电极223,所述加热膜222的两侧还可以设置绝缘保护层,对加热膜222进行绝缘和防水保护,所述绝缘保护层采用绝缘耐高温材料制成。
[0025]所述泵体1可采用行业常用的隔膜泵,以提供液体流动的动力。一般地,所述泵体1设置在入水一侧,根据情况也可设置在出水一侧。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加热管中设置填充管,可以形成加热夹层,以减少加热管内的液体总量,可实现快速加热,并且所占空间较小,实现小型化,通过控制泵体的工作模式,可实现蒸汽模式和热水模式的切换,一机两用,同时设置温控开关可以实现加热自动化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以及与泵体(1)连通的加热组件(2),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支撑壳(21)、加热管(22)、填充管(23)、引流接口(24)和引流塞(25),所述引流接口(24)分别设置在支撑壳(21)的端部,所述泵体(1)与至少一个引流接口(24)连通输送流体,所述加热管(22)穿设在支撑壳(21)内,所述填充管(23)穿设在加热管(22)内,所述加热管(22)和填充管(23)共同形成一加热夹层(26),所述引流塞(25)与引流接口(24)连接,所述引流塞(25)还分别与加热管(22)端部连接将加热管(22)和填充管(23)的端部封闭,所述引流塞(25)上设置有多个让引流接口(24)与加热夹层(26)连通的引流孔(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福兴成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泰亿诺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