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39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上模块下表面和下模块上表面各自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在上模块下表面和下模块上表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且上模块和下模块扣合在一起后,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共同形成呈密封设置的测试容腔并用于放置待检测预灌装注射器;在上模块或下模块上设有抽吸孔,抽吸孔一端与测试容腔连通,抽吸孔另一端用于与抽真空设备相连;还包括填充顶杆,所述填充顶杆用于安装布置在所述测试容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更加简单合理,能够更好的完成气密性检测,能够提高检测可靠性的特点。能够提高检测可靠性的特点。能够提高检测可靠性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密性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灌装产品中最为常见的是预灌装注射器;预灌装注射器又称为灌注器,通常是由管套,推杆,活塞,定位环和护帽构成(通常推杆和活塞是分体式设计,使用时再将推杆抵接在活塞上并推动活塞运动以将药液从前端推出),该产品既可以作为药物包装又可以作为注射器来使用,不仅节约了制药厂家成本,而且提高了使用效率。预灌封注射器因此受到广大制药企业的一致好评!
[0003]为了保证预灌装注射器的安全性,这就要求作为盛装药液的预灌装注射器满足气密性检测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相应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对预灌装注射器进行气密性检测。检测设备上会设置有用于容纳预灌装注射器的测试容腔,检测时,通常是将预灌装注射器放置在测试容腔内,再对测试容腔进行抽真空操作以完成对预灌装注射器的气密性检测。但是在检测过程中,一旦抽真空负压大,由于活塞容易向后滑动,就容易显示大漏;致使检测结果不够可靠。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更加简单合理,能够更好的完成气密性检测,能够提高检测可靠性的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成为被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合理,能够更好的完成气密性检测,能够提高检测可靠性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上模块下表面和下模块上表面各自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在上模块下表面和下模块上表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且上模块和下模块扣合在一起后,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共同形成呈密封设置的测试容腔并用于放置待检测预灌装注射器;在上模块或下模块上设有抽吸孔,抽吸孔一端与测试容腔连通,抽吸孔另一端用于与抽真空设备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顶杆,所述填充顶杆用于安装布置在所述测试容腔内,且使得填充顶杆的一端能够从预灌装注射器管套敞口端伸入并抵接在预灌装注射器活塞外端面,且填充顶杆的另一端能够抵接支撑在测试容腔端面上以限制预灌装注射器活塞在预灌装注射器管套内滑动。
[0007]这样,使用上述结构的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对预灌装注射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首先将填充顶杆的一端从预灌装注射器管套敞口端伸入并抵接在预灌装注射器活塞外端面上;然后,再将预灌装注射器和填充顶杆作为一个整体放置在下模块上设有的第二
型腔内,并将上模块盖设在下模块上,并使得填充顶杆的另一端能够抵接支撑在测试容腔端面上以限制预灌装注射器活塞在预灌装注射器管套内滑动;最后,再通过抽吸孔对测试容腔抽真空并形成负压以对预灌装注射器进行气密性检测。上述结构具有结构设计更加简单合理的特点,并且通过设计填充顶杆,能够更好的避免测试容腔内形成负压时套管内的活塞向外滑动,避免显示大漏造成的测试不合格;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气密性检测,能够提高检测可靠性。
[0008]作为优化,所述填充顶杆采用尼龙材质制得。
[0009]这样,填充顶杆采用尼龙材质,能够更加方便加工制造,成本更低。
[0010]作为优化,填充顶杆包括内端的顶杆工作段和外端的限位头;且使得限位头的直径大于预灌装注射器管套内径设置。
[0011]这样,填充顶杆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能够更好的避免限位头部分进入到管套内部。
[0012]作为优化,在填充顶杆端面上设有轴向贯穿设置的通孔。
[0013]这样,通过在填充顶杆端面上设有轴向贯穿设置的通孔,能够更好的避免填充顶杆都密封性测试的影响。
[0014]进一步的,在填充顶杆两端端面上各自设有沿填充顶杆直径方向呈贯通设置的让位槽。
[0015]这样,能够更好的避免填充顶杆上的通孔的两端被堵住。
[0016]作为优化,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密封圈整体呈套设布置在第二型腔外部,且密封圈两侧能够各自相贴支撑在上模块下表面和下模块上表面上以形成密封。
[0017]这样,采用密封圈对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进行密封,密封结构更加简单可靠。
[0018]作为优化,在下模块上表面设有一圈环形的安置槽,且所述安置槽呈套设布置在第二型腔外部,在所述安置槽内设置有所述密封圈。
[0019]这样,通过设置安置槽,更加方便密封圈的安装布置。
[0020]作为优化,所述抽吸孔设置在下模块中部位置,且抽吸孔竖向贯穿下模块设置,抽吸孔上端与第二型腔相连。
[0021]这样,将抽吸孔设置在下模块中部位置,设计布局更加简单合理。
[0022]作为优化,在上模块下表面上设置有定位销,在下模块上表面上且对应所述定位销设置有定位销孔;且定位销能够各自对应的插入到所述定位销孔内。
[0023]这样,通过设计定位销和定位销孔,更加方便上模块和下模块的对正。
[0024]作为优化,在下模块下表面上左右呈对称的设置有连接孔。
[0025]这样,通过在下模块上设置连接孔,更加方便下模块的安装固定。
[0026]综上所述,上述结构的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具有结构更加简单合理,能够更好的完成气密性检测,能够提高检测可靠性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的A

A剖视示意图。
[0029]图3是图1中的B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4是图1中的下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5是图4的C

C剖视示意图。
[0032]图6是图1中的上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0033]图7是图6的D

D剖视示意图。
[0034]图8是图1中的填充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包括上模块1和下模块2;上模块下表面和下模块上表面各自设有第一型腔3和第二型腔4;在上模块下表面和下模块上表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且上模块和下模块扣合在一起后,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共同形成呈密封设置的测试容腔5并用于放置待检测预灌装注射器6;在上模块或下模块上设有抽吸孔7,抽吸孔一端与测试容腔连通,抽吸孔另一端用于与抽真空设备相连;还包括填充顶杆8,所述填充顶杆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上模块下表面和下模块上表面各自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在上模块下表面和下模块上表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且上模块和下模块扣合在一起后,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共同形成呈密封设置的测试容腔并用于放置待检测预灌装注射器;在上模块或下模块上设有抽吸孔,抽吸孔一端与测试容腔连通,抽吸孔另一端用于与抽真空设备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顶杆,所述填充顶杆用于安装布置在所述测试容腔内,且使得填充顶杆的一端能够从预灌装注射器管套敞口端伸入并抵接在预灌装注射器活塞外端面,且填充顶杆的另一端能够抵接支撑在测试容腔端面上以限制预灌装注射器活塞在预灌装注射器管套内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顶杆采用尼龙材质制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灌装气密性测试容腔装置,其特征在于:填充顶杆包括内端的顶杆工作段和外端的限位头;且使得限位头的直径大于预灌装注射器管套内径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灌装气密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军龙孙钢
申请(专利权)人:铂玛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