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221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6
在用于运输温度敏感的运输物的运输容器中,其具有包围用于容纳运输物的内部空间的容器壁部,该容器壁部具有多个以一定角度彼此邻接的壁,其中,容器壁部具有用于装载和卸载内部空间的开口,该开口可借助于门装置封闭,并且其中,容器壁部除开口以外在所有侧包围内部空间,容器壁部由如下层结构组成,该层结构从外向内包括:第一隔绝层(2)、可选地第二隔绝层(3)和限制内部空间的能量分配层(6),该能量分配层由具有>100W/(m.K)的热传导能力的材料构成。在内部空间中在至少一个壁、尤其上部壁处布置和/或固定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冷却剂的冷却剂容器(7)。却剂容器(7)。却剂容器(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运输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温度敏感的运输物的运输容器(有时也称为运输集装箱),其具有包围用于容纳运输物的内部空间的容器壁部,该容器壁部具有多个以一定角度彼此邻接的壁,其中,容器壁部具有用于装载和卸载内部空间的开口,该开口可借助于门装置封闭,并且其中,容器壁部除开口外在所有侧包围内部空间。

技术介绍

[0002]在数天的时间段内运输温度敏感的运输物(如例如药剂)的情况下,必须在存放和运输时遵守预设的温度范围,以便确保运输物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对于不同药剂和疫苗来说,从

60℃到

80℃的温度范围规定为存放和运输条件。
[0003]为了在运输时永久且可证实地准守运输物的期望温度范围,使用具有特殊隔绝能力的运输箱,例如航空货运箱。温度范围为

60℃至

80℃的运输容器的技术实现通常利用与冷却剂组合的隔绝容器进行。为了隔绝,使用由标准阻隔材料(如例如EPS、PIR或XPS)以及高性能阻隔部(如例如真空隔板(VIP))构成的逐层壁结构。
[0004]作为冷却剂,使用干冰(固态CO2),干冰由于约

78.5℃的升华温度而理想地适合用于该温度范围。此外,从固态到气态的相过渡(升华)需要571.1kJ/kg的能量,这与在类似温度范围内的市售相变材料(≈200kJ/kg)相比在重量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非常大的冷却作用。干冰的另一个优点是无残留的溶解。仅须负责气态二氧化碳的安全流走,该气态二氧化碳在常压和0℃的温度的情况下约占据干冰的760倍体积。对于航空运输来说,通常存在每次飞行不得超过的最大升华率或干冰量。因此,每千克运输物所使用干冰量的最小化直接作用于每次飞行运输物的允许总量。
[0005]为了将干冰定位在运输容器的内部中,存在不同的方法。在一个变型方案中,将干冰放置在所运输的货物上或内。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货物的温度非常恒定地位于约

78℃。一个缺点是必须使用大量的干冰,以便实现运输物的均匀覆盖并且填充间隙。另一个缺点是所需的干冰的量取决于所运输的货物和包装。此外,在热输入不对称的情况下,运输容器的运转时间会受到局部温度偏差限制。干冰的剩余部分有效地保持未使用。
[0006]在另一个变型方案中,使以盘形式的干冰在运输容器中在所有侧面处以及在上面和在下面围绕货物周围放置。该优点在这里也是均匀的温度分配。然而,如果出现不对称的热输入(例如,由于从上面的太阳辐射),则整个运输容器的运转时间在这里也受到干冰在其处首先完全升华的部位限制。在具有较少热输入的侧面处,干冰的一部分保持未使用。为了仍然实现期望运转时间,需要大量的干冰,其中,仅有效地需要一定份额。此外,就人工操作而言,在每次运输之前将干冰在运输容器中在所有侧面处以及在上面和在下面引入是耗费的。此外,不容易能够通过更新干冰来延长运输容器的运转时间,因为为此必须将容器完全拆卸。
[0007]在使用干冰时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运输容器的内壁通常由塑料或纸板组成,使得内部空间中的热分配仅通过运输物自身和经由内部空间中的自然对流进行。经过运输物的
热流经由货物和包装的平均热传导能力给定,并且不可以保证。因此,运输物必须相对于侧壁、后壁和底部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不阻碍空气循环,并且可通过自然对流实现均匀的温度分配。这具有如下缺点,即,不可以将全部内部空间用于运输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利用本专利技术应提供一种用于温度范围为

60℃至

80℃的运输容器,其具有以下特性。所引入的干冰应尽可能有效地进行利用。这意味着在运转时间(其由在内部空间中第一温度偏差超过

60℃的时间点限定)结束时尽可能大份额的干冰应升华。这由于航空运输中的允许干冰量的限制而对于每次飞行运输物的可能总量来说是决定性的。
[0009]此外,应可能的是,将运输容器的内部空间完全用于运输物。不应需要缝隙或井筒用于空气循环。在运输之前干冰到运输容器中的引入应是尽可能简单的。在运输之后,此外应可能的是,通过更新干冰来实现运转时间的延长,而无须拆卸运输容器或将运输物取出来。
[0010]结构和所使用的材料应承受较低温度,应可以吸收运输时由于热应力和负载而引起的机械力,并且同时应是尽可能轻的。
[0011]为了解决该任务,本专利技术在开头提到类型的运输容器中基本上设置成,容器壁部由如下层结构组成,该层结构从外向内包括:第一隔绝层、可选地第二隔绝层和限制内部空间的能量分配层,该能量分配层由具有>100W/(m.K)的热传导能力的材料构成,并且在内部空间中在至少一个壁、尤其上部壁处布置和/或固定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冷却剂的冷却剂容器。
[0012]通过将在内部空间中布置和/或固定在至少一个壁处的用于容纳冷却剂(如例如干冰)的冷却剂容器与限制内部空间的能量分配层组合,实现在全部内罩壳上的有效热分配,从而可以使冷却剂量最小化。由于热分配,在此在仅仅一个壁处布置冷却剂就足够。但也可设想的是,在两个或更多个壁处设置冷却剂。高热传导内罩壳能够实现干冰的非常有效的利用,其中,在运输容器的每个任意位置处的热输入被传导到冷却剂并且在那里被吸收,从而平衡不对称的热输入,并且避免干冰的单侧升华。冷却剂量在此可以如此进行选择,使得在运转时间结束时冷却剂几乎完全耗尽。
[0013]优选地,至少一个冷却剂容器或其支架与能量分配层直接处于热传导性连接,其中,热传导性连接优选具有>100W/(m.K)的热传导能力。
[0014]限制内部空间的能量分配层优选与内部空间直接接触,从而确保了内部空间和能量分配层之间的直接热传递。
[0015]因为对于在全部内部体积上的热分配不需要对流,所以可以将内部空间完全用于有效载荷。不需要空气缝隙或井筒来维持空气循环。
[0016]通过与容器壁部的两层隔绝部组合的内部热分配的高效干冰利用在平均外部温度为30℃的情况下产生多于100

140h的运转时间,其中干冰量为80

120kg,并且有效载荷体积为1

1.5m3,外部体积为2

4m3。与传统的解决方案相比,这是以系数2至20的明显改善。因此,由此可以实现每个RKN飞机位置1至1.5m3的有效载荷体积,或者可以在PMC货板上布置4个运输容器,其中总有效载荷体积为4x1.5m3或6m3。
[0017]就容器壁部的层结构而言,优选设置成,第一隔绝层、必要时存在的第二隔绝层和
能量分配层直接相叠而置。
[0018]优选地,第一隔绝层、必要时存在的第二隔绝层和能量分配层除开口以外分别在所有侧且无中断地包围内部空间。能量分配层除开口外在此完全地(即容器壁部的每个壁包括能量分配层作为最内部的层)包围内部空间,其中,所有壁的能量分配层在彼此邻接的棱边和拐角中以热传导的方式相互连接,即借助于具有&a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运输温度敏感的运输物的运输容器,其具有包围用于容纳所述运输物的内部空间的容器壁部,所述容器壁部具有多个以一定角度彼此邻接的壁,其中,所述容器壁部具有用于装载和卸载所述内部空间的开口,所述开口能够借助于门装置封闭,并且其中,所述容器壁部除所述开口以外在所有侧包围所述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壁部由如下层结构组成,所述层结构从外向内包括:第一隔绝层(2)、可选地第二隔绝层(3)和限制所述内部空间的能量分配层(6),所述能量分配层由具有>100W/(m.K)的热传导能力的材料构成,并且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在至少一个壁、尤其上部壁处布置和/或固定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冷却剂的冷却剂容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装置由如下层结构组成,所述层结构从外向内包括:第一隔绝层(2)、可选地第二隔绝层(3)和限制所述内部空间的能量分配层(6),所述能量分配层由具有>100W/(m.K)的热传导能力的材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容器(7)构造为抽屉,所述抽屉在抽屉引导装置(8)中可拉出地引导出所述内部空间和可拉入地引导进所述内部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绝层(2)具有4至300mW/(m.K)的热传导能力,并且所述第二隔绝层(3)具有1至30mW/(m.K)的热传导能力,其中,所述第一隔绝层(2)优选具有比所述第二隔绝层(3)更高的热传导能力。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绝层(2)或所述第二隔绝层(3)包括由蜂窝状深拉的塑料薄膜构成的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在两侧设有尤其由铝构成的热反射涂层,或者由多孔阻隔材料组成,如聚氨酯、聚异氰脲酸酯或膨胀聚苯乙烯。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绝层或所述第二隔绝层(3)构造为真空热阻隔部,并且优选具有真空阻隔板或由所述真空阻隔板组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隔绝板具有作为用于在内部中存在的真空的支撑主体的多孔芯材料以及包围所述芯材料的气密罩壳,其中,所述芯材料优选由气凝胶、开放孔式聚氨酯或开放孔式聚异氰脲酸酯组成。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绝层(2)或所述第二隔绝层(3)具有外壁、与其间隔开的内壁以及构造在外壁和内壁之间的真空室,其中,所述真空室构造为除所述开口以外在所有侧包围所述内部空间的贯通真空室。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由多个间隔物连接,所述间隔物优选由具有<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
申请(专利权)人:雷普IP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