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装置、电池模组箱体及电池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20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装置、电池模组箱体及电池模组,该液冷装置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两者之间的间隔形成容纳空间;第一液冷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主进水流道、至少一条第一主回水流道、第一流道入口和第一流道出口,第一流道入口与第一主进水流道连通,第一流道出口与第一主回水流道连通,第一主进水流道和第一主回水流道连通;第二液冷板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主进水流道、至少一条第二主回水流道、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第二流道入口与第二主进水流道连通,第二流道出口与第二主回水流道连通,第二主进水流道和第二主回水流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配合实现双向高效传热,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以提高传热效率。以提高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装置、电池模组箱体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液冷
,具体涉及一种液冷装置、电池模组箱体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一般采用风冷、液冷以及直冷的形式,常见的方式为液冷,液冷方式通常是单独在电芯或模组底面、顶面加上导热界面材料后与液冷板进行热量交换,而在高倍率充电情况下,电芯发热量大幅度提升,对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液冷方式无法满足高倍率充电下电芯对于散热的要求,且电芯会出现沿Z方向的温度梯度差,温差较大。
[0003]如专利公开号为CN212848580U的模组冷却结构只在模组层级实现双向传热,各个模组之间的流道联通需要非常复杂的管路进行连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同时复杂的管路系统必然消耗掉一定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冷装置,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相对间隔设置,第一液冷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主进水流道、至少一条第一主回水流道,第一主进水流道和第一主回水流道连通,第二液冷板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主进水流道、至少一条第二主回水流道,第二主进水流道和第二主回水流道连通,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配合实现双向高效传热,可以提高传热效率。
[0005]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箱体;
[0006]本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箱体。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液冷装置,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
[0009]所述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相对间隔设置,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之间的间隔形成容纳空间;
[0010]第一液冷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主进水流道、至少一条第一主回水流道、第一流道入口和第一流道出口,第一流道入口与第一主进水流道连通,第一流道出口与第一主回水流道连通,第一主进水流道和第一主回水流道连通;
[0011]第二液冷板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主进水流道、至少一条第二主回水流道、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第二流道入口与第二主进水流道连通,第二流道出口与第二主回水流道连通,第二主进水流道和第二主回水流道连通。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与第二主回水流道采用流道互补式结构,所述第一主回水流道与第二主进水流道采用流道互补式结构。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与第二主回水流道采用流道互补式结构,以第一液冷板或第二液冷板相对的某一侧面为基准面,第一主进水流道与第二主回水
流道的轴线重叠;
[0014]所述第一主回水流道与第二主进水流道采用流道互补式结构,以第一液冷板或第二液冷板相对的某一侧面为基准面,第一主回水流道与第二主进水流道的轴线重叠。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和第一主回水流道均为至少两条,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和第二主回水流道对应地均为至少两条。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设于第一液冷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主回水流道设于第一液冷板两侧,所述第二主进水流道对应设于第二液冷板两侧,所述第二主回水流道对应设于第二液冷板的中间位置;
[0017]或,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设于第一液冷板两侧,所述第一主回水流道设于第一液冷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主进水流道对应设于第二液冷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主回水流道对应设于第二液冷板两侧。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液冷板还包括分支流道,分支流道由第一主进水流道分流而成,并最终汇入第一主出水流道,并形成S型流道;
[0019]和/或;
[0020]第二液冷板还包括分支流道,分支流道由第二主进水流道分流而成,并最终汇入第二主出水流道,并形成S型流道。
[002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液冷板设有第一进水嘴、第一出水嘴,所述第一进水嘴、第一出水嘴分别与第一流道入口、第一流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嘴和第一出水嘴之间通过第一导流机构和第一导流管道连通;
[0022]和/或;
[0023]所述第二液冷板设有第二进水嘴、第二出水嘴,所述第二进水嘴、第二出水嘴分别与第二流道入口、第二流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嘴和第二出水嘴之间通过第二导流机构和第二导流管道连通。
[00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水嘴和第一出水嘴之间还设有第一插接头、第二插接头、第三插接头、第四插接头、第一水管法兰和第二水管法兰,所述第一导流管道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插接头与第一进水嘴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插接头与第一水管法兰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通过第三插接头与第一出水嘴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插接头与第二水管法兰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机构连接第一水管法兰、第二水管法兰;
[0025]和/或;
[0026]所述第二进水嘴、第二出水嘴还设有第五插接头、第六插接头、第七插接头、第八插接头、第三水管法兰和第四水管法兰,所述第二导流管道包括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通过第五插接头与第二进水嘴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六插接头与第三水管法兰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通过第七插接头与第二出水嘴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八插接头与第四水管法兰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机构连接第三水管法兰、第四水管法兰。
[0027]为了达到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8]一种电池模组箱体,设有上述液冷装置,还设有箱体框架;
[0029]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分别与箱体框架连接,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分别设
于箱体框架的顶部及底部,并与箱体框架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
[003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侧面上设有贯穿该侧面的多个通孔,所述第一液冷板上设有可密封容设于通孔内的密封紧固件,所述第一液冷板通过密封紧固件与箱体框架固定连接;
[0031]和/或;
[0032]所述第二液冷板的侧面上设有贯穿该侧面的多个通孔,所述第二液冷板上设有可密封容设于通孔内的密封紧固件,所述第二液冷板通过密封紧固件与箱体框架固定连接。
[003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液冷板还设有多个沉孔,沉孔沿第一液冷板的中轴线间隔分布,第一液冷板上设有可容设于沉孔内的紧固件,第一液冷板通过紧固件与箱体框架固定连接;
[0034]和/或;
[0035]所述第二液冷板还设有多个沉孔,沉孔沿第二液冷板的中轴线间隔分布,第二液冷板上设有可容设于沉孔内的紧固件,第一液冷板通过紧固件与箱体框架固定连接。
[0036]为了达到上述第三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37]一种电池模组,设有上述电池模组箱体,还设有至少一组电芯组;
[0038]所述电芯组分别紧贴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所述电芯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相对间隔设置,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之间的间隔形成容纳空间;第一液冷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主进水流道、至少一条第一主回水流道、第一流道入口和第一流道出口,第一流道入口与第一主进水流道连通,第一流道出口与第一主回水流道连通,第一主进水流道和第一主回水流道连通;第二液冷板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主进水流道、至少一条第二主回水流道、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第二流道入口与第二主进水流道连通,第二流道出口与第二主回水流道连通,第二主进水流道和第二主回水流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与第二主回水流道采用流道互补式结构,所述第一主回水流道与第二主进水流道采用流道互补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与第二主回水流道采用流道互补式结构,以第一液冷板或第二液冷板相对的某一侧面为基准面,第一主进水流道与第二主回水流道的轴线重叠;所述第一主回水流道与第二主进水流道采用流道互补式结构,以第一液冷板或第二液冷板相对的某一侧面为基准面,第一主回水流道与第二主进水流道的轴线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和第一主回水流道均为至少两条,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和第二主回水流道对应地均为至少两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设于第一液冷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主回水流道设于第一液冷板两侧,所述第二主进水流道对应设于第二液冷板两侧,所述第二主回水流道对应设于第二液冷板的中间位置;或,所述第一主进水流道设于第一液冷板两侧,所述第一主回水流道设于第一液冷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主进水流道对应设于第二液冷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主回水流道对应设于第二液冷板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液冷板还包括分支流道,分支流道由第一主进水流道分流而成,并最终汇入第一主出水流道,并形成S型流道;和/或;第二液冷板还包括分支流道,分支流道由第二主进水流道分流而成,并最终汇入第二主出水流道,并形成S型流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设有第一进水嘴、第一出水嘴,所述第一进水嘴、第一出水嘴分别与第一流道入口、第一流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嘴和第一出水嘴之间通过第一导流机构和第一导流管道连通;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设有第二进水嘴、第二出水嘴,所述第二进水嘴、第二出水嘴分别与第二流道入口、第二流道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花郭颖蔡力亚唐湘波赵晓晨黄章咏黄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