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冷型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187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速冷型注塑模具,其包括底座、下模具和上模具,在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的模体内开设有包裹其所构建的注塑模腔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按照构建若干阵列排布的引流体的方式将多条流道管体拼接为铺设在所述注塑模腔外侧的网状流道结构;所述冷却流道包括进流道、弧形分流道、汇流道以及出流道,其中,所述弧形分流道与所述汇流道交替布设构成的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所述进流道和出流道;两个对称设置且首尾两端连通相同流道管体的所述弧形分流道共同限定出能够将冷却液流进行分流的所述引流体,并且两个所述弧形分流道之间还通过微流道进行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布设具有网状冷却管路的冷却流道来加速模具的散热。的散热。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速冷型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速冷型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为将受热融化后的材料由高压注入模腔中,经冷却固化后即可得到成型产品。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
[0003]但是,目前的注塑模具仍存在一些缺点,由于注塑成型多用在大规模生产中,因此需要注塑模具内被成型的产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冷却固化,从而高效地进行批量化生产。
[0004]现有的注塑模具仍然存在着冷却效率低下,冷却效果差的缺陷,该类传统注塑模具通常只具备单层壳体,在其需要进行冷却成型时,同时需要采用长时间地保持模具构成注塑模腔的状态,使得注塑模腔内的材料在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散热后,完成冷却,此类冷却方法大大延长了单次注塑成型生成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并且处于过热状态的成型材料在与空气接触时会加速其表面氧化,致使成品外观性较差。最后,现有的虽然设置有类似于水隔层的隔层结构来帮助模具及模具内材料的降温,但是该种水隔层结构不便于进行模具的快速拆装,其会在拆分模具时发生大量冷却液体的泄漏,致使冷却液体污染构成注塑模腔的模具腔槽。
[0005]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与动模板联动的冷却系统的速冷型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的注塑模具在注塑生产时需要长时间自然冷却或外部侵袭式冷却极易污染注塑模腔的问题。
[0007]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速冷型注塑模具,其包括底座、下模具和上模具,在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的模体内开设有包裹其所构建的注塑模腔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按照构建若干阵列排布的引流体的方式将多条流道管体拼接为铺设在所述注塑模腔外侧的网状流道结构;所述冷却流道包括进流道、弧形分流道、汇流道以及出流道,其中,所述弧形分流道与所述汇流道交替布设构成的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所述进流道和出流道;两个对称设置且首尾两端连通相同流道管体的所述弧形分流道共同限定出能够将冷却液流进行分流的所述引流体,并且两个所述弧形分流道之间还通过微流道进行连通。
[000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不同所述进流道的相邻的所述弧形分流道还通过所述微流道进行连通,所述弧形分流道按照具有扁平管体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且所述弧形分流道的流道截面与所述进流道、所述汇流道的流道截面的比为1:3至1:4,从而使得流入所述弧形分流道冷却液流能够在所述弧形分流道中提速。
[000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若干作为流道的起始端的所述进流道通过分叉管与在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对接时所形成主管体连通,所述主管体是按照其轴线处于所述下模具、上模具对接时所贴靠在一起的表面的方式进行设置,使得沿轴线进行分割的所述主管体的两个部分管体是开设在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的。
[00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管体对称分设在所述注塑模腔的两侧,从而形成所述冷却流道的流入端和流出端,并且所述主管体还与设置在所述下模具、上模具外侧的制冷组件形成闭合回路。
[00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管体与所述分叉管连通的位置设置有按压阀,所述按压阀能够在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对接在一起时导通,以限定冷却液流的在所述冷却流道中的可运动空间。
[00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存储腔、驱动件、输出管、输入管以及上折弯管,其中,所述上折弯管将所述输出管、所述输入管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并且所述上折弯管远离所述输出管或所述输入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模具的边缘,以使得在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对接形成所述主管体时,所述上折弯管插接在所述主管体贯穿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的侧壁的管体内。
[00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均通过支撑组件悬置在底座上,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所述下模具的第一支撑件和将所述上模具悬置在所述下模具的上方的第二支撑件,并且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够带动所述上模具发生升降运动,以与所述下模具相配合地构建出可拆分的注塑模腔。
[00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支撑导轨、滑块和横向连杆,其中,两个所述支撑导轨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分设在所述下模具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支撑导轨相对的表面开设有供所述滑块定向滑动的轨道槽,以使得两个所述滑块能够通过所述横向连杆进行连接,从而两个所述滑块以同步运动的方式带动所述横向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横向连杆下方的所述上模具发生升降运动。
[001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上折弯管与所述输出管、所述输入管之间的控制阀,其中,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和插接在所述阀体内以限定所述阀体的导通状态的调节板。
[001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板通过延展杆与所述滑块连接,从而所述调节板能够跟随所述滑块进行运动,以改变其与所述控制阀之间的相对位置。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申请通过构建能够在模具内部层体中搭建冷却流道,从而构建出具有更高的冷却效率的网状冷却管路。流道结构能够形成一个散热面,从而使该冷却管网能够覆盖下模具和上模具所开设的部分注塑模腔,从而流经冷却管网的冷却液体能够加速注塑模腔的冷却。本申请通过将弧形分流道设置为截面积小于进流道和汇流道的分支流道,从而使得冷却液体在进入弧形分流道时能够具备更快的流速,从而促使其所覆盖的区域的温度能够被
更快地吸收和转移,加速了模具及其内部构件的注塑模腔的散热。本申请所设置能够发生分流和汇流的弧形分流道、汇流道和微流道,使得三者搭建起来的多次引导冷却液流所发生的分流和汇流,以促进冷却液流中的分子的运动,使得冷却液流中未吸热分子能够更快地与三者的流道壁发生接触以将更多的热量带走,从而提升冷却流道及冷却液流的冷却效率。此外,弧形分流道的扁平管体的设置使得弧形分流道面向注塑模腔的一面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从而弧形分流岛能够覆盖尽可能多的区域,从而使得其能够更加均匀地透过下模具和上模具对注塑模腔进行冷却。
[0019]最后,本申请通过按压阀、控制阀的设置,使得导流通道内的流体的输送和管路的通断均与下模具和上模具的开合状态进行关联,使得上模具能够在生产时进行快速拆装而不存在外部冷却结构拆装的多余工序,在降低操作难度和操作工序的繁琐程度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冷却液体的泄漏,提升了模具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冷型注塑模具,其包括底座(1)、下模具(2)和上模具(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具(2)和上模具(3)的模体内开设有包裹其所构建的注塑模腔的冷却流道(4),所述冷却流道(4)按照构建若干阵列排布的引流体(41)的方式将多条流道管体拼接为铺设在所述注塑模腔外侧的网状流道结构;所述冷却流道(4)包括进流道(42)、弧形分流道(43)、汇流道(44)以及出流道(45),其中,所述弧形分流道(43)与所述汇流道(44)交替布设构成的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所述进流道(42)和出流道(45);两个对称设置且首尾两端连通相同流道管体的所述弧形分流道(43)共同限定出能够将冷却液流进行分流的所述引流体(41),并且两个所述弧形分流道(43)之间还通过微流道(46)进行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冷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连接不同所述进流道(42)的相邻的所述弧形分流道(43)还通过所述微流道(46)进行连通,所述弧形分流道(43)按照具有扁平管体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且所述弧形分流道(43)的流道截面与所述进流道(42)、所述汇流道(44)的流道截面的比为1:3至1:4,从而使得流入所述弧形分流道冷却液流能够在所述弧形分流道(43)中提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冷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若干作为流道的起始端的所述进流道(42)通过分叉管(47)与在所述下模具(2)和上模具(3)对接时所形成主管体(48)连通,所述主管体(48)是按照其轴线处于所述下模具(2)、上模具(3)对接时所贴靠在一起的表面的方式进行设置,使得沿轴线进行分割的所述主管体(48)的两个部分管体是开设在所述下模具(2)和上模具(3)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速冷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48)对称分设在所述注塑模腔的两侧,从而形成所述冷却流道(4)的流入端和流出端,并且所述主管体(48)还与设置在所述下模具(2)、上模具(3)外侧的制冷组件(5)形成闭合回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速冷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48)与所述分叉管(47)连通的位置设置有按压阀(49),所述按压阀(49)能够在所述下模具(2)和上模具(3)对接在一起时导通,以限定冷却液流的在所述冷却流道(4)中的可运动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恒远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