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加工冷却液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086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加工冷却液循环装置,过滤主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机加工设备的冷却废液输出端以及冷却液存储容器连通,所述过滤主体的进液管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过滤腔室,所述第一过滤腔室的下游设有供滤液进行静置和杂质吸附的第二静置储腔和积料腔,其中所述第二静置储腔和所述积料腔相互并联;所述第一过滤腔室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静置储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对冷却废液进行粗过滤的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积料腔连通,以容纳被所述第一过滤板所拦截的冷却废液,所述积料腔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过滤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加工冷却液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加工设备辅助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机加工冷却液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加工是一种能够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金属零配件的高精度加工的生产设备,其能够满足大部分零配件结构加工的需求

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等机械生成领域

由于机加工操作对加工参数及尺寸的精准度要求较高,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引入冷却液对加工位置进行冷却

润滑和除油清洗等处理

[0003]现有的机加工车床在进行工作时,其冷却液供给系统是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循环供给的,但是其玄幻系统仅设置较为单一的拦截网,其仅能够对大尺寸废屑进行过滤,循环的冷却液中所累积的细小废屑颗粒会逐渐增多阻碍冷却液的循环输送,其作用于加工位置时,由于废屑的影响会阻碍加工刀头的精准定位加工,致使加工精度下降,此外,废屑的累积会致使冷却液的流动阻力增大,从而造成循环管路所输送的冷却液流量缩小,从而加工位置无法获得有效的冷却和润滑,加工效率和效果变差,并且持续加工还记忆造成治具和工件的损坏,严重影响了机加工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0004]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内容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冷却液进行有效过滤和杂质分离的机加工冷却液循环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冷却液循环系统无法对循环流动的冷却液进行有效地杂质过滤,导致冷却液的流速和使用性能下降,致使加工效率和质量降低的问题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加工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过滤主体,所述过滤主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机加工设备的冷却废液输出端以及冷却液存储容器连通,以与机加工设备构成循环回路,所述过滤主体的进液管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过滤腔室,所述第一过滤腔室的下游设有供滤液进行静置和杂质吸附的第二静置储腔和积料腔,其中所述第二静置储腔和所述积料腔相互并联;所述第一过滤腔室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静置储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并且所述第一开口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对冷却废液进行粗过滤的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积料腔连通,以容纳被所述第一过滤板所拦截的冷却废液,所述积料腔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过滤板

[000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积料腔通过竖向隔板分隔为侧底连通的收集子腔和上行滤液子腔,其中,所述收集子腔的轴向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腔室连通,所述上行滤液子腔的轴向上端的输出端口位置设置有第二过滤板,并且所述上行滤液子腔的输出端口通
过汇流管路与磁吸滤腔连通

[000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液管按照倾斜贯穿所述第一过滤腔室的顶部端面的方式插入所述第一过滤腔室的内部,以使得所述进液管的输出端面向所述第一过滤板;在所述第一开口上设置有限位插边,以限定所述第一过滤板的插接位置

[000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过滤板的板体上阵列开设有若干过液孔,所述过液孔包括上弯通道和上凸弧通道,其中,所述上弯通道和上凸弧通道相互连通,并且所述上弯通道的进口上沿低于所述上凸弧通道的进口下沿

[00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子腔内还设置有成型压板,所述成型压板与插入所述收集子腔内的伸缩杆的动端连接,并且所述伸缩杆的静端设置在所述收集子腔远离所述上行滤液子腔的腔壁上;在所述收集子腔安装所述伸缩杆的腔壁上开设有用于对压缩成型的杂质进行清除的开口

[00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静置储腔的输出端与所述汇流管路的输入端连接流向磁吸滤腔
)
;所述第二静置储腔的腔室中还设有能够对从所述过液孔射出的完成粗过滤的冷却废液进行动能衰减的挡板

[00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在所述上行滤液子腔的输出口端面上的所述第二过滤板的所限的板面高度低于所述收集子腔的输入端面的高度,使得所述上行滤液子腔中所聚集的冷却废液能够在液位上升的过程中外排上层冷却废液

[00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磁吸滤腔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机加工设备的冷却液存储容器连通,并且所述出液管通过内置驱动泵将所述磁吸滤腔内完成磁吸过滤后的冷却液定向输送至机加工设备的冷却液存储容器

[00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磁吸滤腔内设置有磁板,所述磁板可拆卸地自所述磁吸滤腔的上端面插入所述磁吸滤腔的内部,从而对流入所述磁吸滤腔的粗过滤后的冷却废液进行小尺寸金属杂质的吸附过滤

[001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液管具有扁体管口,以使得其所输出的冷却废液所形成的液流具有横向宽度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申请所设置的双重过滤结构,能够在保证冷却废液的回收量供给循环系统进行充分冷却和润滑加工的同时,还能够对粗过滤残余的冷却废液进行二次回收,从而实现冷却废液的有效且高产的回收循环

此外,竖向设置的第一过滤板能够有效地分离冷却废液的同时对大尺寸杂质进行有效拦截,并且还能够防止拦截的杂质堆积在板体上而阻碍第一过滤板的持续过滤,从而保证了其持续过滤的效率

[0018]本申请所设置的积料腔能够通过分隔和溢流的方式完成残余冷却废液的过滤和定向排出,从而提升对冷却废液的回收量,以降低在循环过滤过程中冷却废液的损失

此外,上溢的过滤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金属碎屑堵塞过滤网孔,同时还能够在过滤腔中同步完成冷却废液的静置过滤,从而提升过滤后的冷却废液的纯度

本申请所设置的磁吸滤腔能够对完成大部分杂质过滤的冷却废液中可能存在的微小金属碎屑进行吸附,从而有效地提升回收的冷却废液的纯度,使得其能够被循环二次进行冷却使用

[0019]本申请竖向设置的第一过滤板能够对从进液管所流出的冷却废液进行过滤,使得大部分冷却废液能够在与大尺寸的杂质发生分离后穿过第一过滤板而实现冷却废液与杂
质的粗分离

此处所提及的粗分离是指废料与大尺寸杂质的分离

由于本申请的第一过滤板为竖直放置,使得被其拦击的大尺寸杂物能够沿其板面下落至积料腔中,相对于现有的拦网结构,有效防止了杂物堵塞过滤网孔

本申请还对过液孔进行弯折设计,冲入孔内的冷却废液能够在自身动力的作用下沿孔道穿行,而杂质能够有效地阻挡在过液孔外

具有多个弧形路径的过液孔能够逐渐衰减冷却废液的动能,使得其能够在穿过第一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机加工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过滤主体
(1)
,所述过滤主体
(1)
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机加工设备的冷却废液输出端以及冷却液存储容器连通,以与机加工设备构成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主体
(1)
的进液管
(11)
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过滤腔室
(12)
,所述第一过滤腔室
(12)
的下游设有供滤液进行静置和杂质吸附的第二静置储腔
(13)
和积料腔
(14)
,其中所述第二静置储腔
(13)
和所述积料腔
(14)
相互并联;所述第一过滤腔室
(12)
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静置储腔
(13)
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121)
,并且所述第一开口
(121)
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对冷却废液进行粗过滤的第一过滤板
(2)
,所述第一过滤腔室
(12)
的底部与所述积料腔
(14)
连通,以容纳被所述第一过滤板
(2)
所拦截的冷却废液,所述积料腔
(14)
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过滤板
(3)。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加工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料腔
(14)
通过竖向隔板
(141)
分隔为侧底连通的收集子腔
(142)
和上行滤液子腔
(143)
,其中,所述收集子腔
(142)
的轴向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腔室
(12)
连通,所述上行滤液子腔
(143)
的轴向上端的输出端口位置设置有第二过滤板
(3)
,并且所述上行滤液子腔
(143)
的输出端口通过汇流管路
(15)
与磁吸滤腔
(16)
连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加工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
(11)
按照倾斜贯穿所述第一过滤腔室
(12)
的顶部端面的方式插入所述第一过滤腔室
(12)
的内部,以使得所述进液管
(11)
的输出端面向所述第一过滤板
(2)
;在所述第一开口
(121)
上设置有限位插边
(122)
,以限定所述第一过滤板
(2)
的插接位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加工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过滤板
(2)
的板体上阵列开设有若干过液孔
(21)
,所述过液孔
(21)
包括上弯通道
(211)
和上凸弧通道
(212)
,其中,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龙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恒远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