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蔗脱除甘蔗花叶病毒及脱毒苗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809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雪蔗脱除甘蔗花叶病毒及脱毒苗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1)合格单芽种茎的制备;(2)消毒;(3)定植;(4)预热处理;(5)双高变温脱毒处理;(6)茎尖培养;(7)脱毒苗的获得。该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由于雪蔗种茎和腋芽含水量高,现有的甘蔗脱毒方法对其均不适用的缺点,所获得的脱毒苗经甘蔗花叶病毒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雪蔗脱除甘蔗花叶病毒及脱毒苗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雪蔗脱除甘蔗花叶病毒及脱毒苗的生产方法,应用在雪蔗脱毒苗生产


技术介绍

[0002]雪蔗是极具福建地方特色的甘蔗(果蔗)优良品种,具有茎粗皮薄,汁多松软、清甜爽口,渣少成团的优点,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喜爱。蔗农种植雪蔗每亩纯收入可达0.8

1.0万元,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雪蔗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当地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0003]目前发现,雪蔗易感病毒病,且主要感染的是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该病毒可快速通过种苗、生产工具、蚜虫等进行传播。染毒植株主要表现为茎皮斑驳,茎细节短,分蘖少,剥叶难,蔗糖分低等,导致产量下降20~40%,商品蔗品质差,售价低,严重影响了蔗农的生产和效益,成为困扰雪蔗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甘蔗花叶病毒很难用药剂防治,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种植雪蔗脱毒苗,其亩产可提高约20%,糖分提高约0.5%。
[0004]现有植物脱毒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热处理脱毒、愈伤组织和茎尖培养脱毒、化学药剂脱毒、超低温脱毒、茎尖微嫁接脱毒以及组合方法等。目前,甘蔗脱除病毒现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温水脱毒技术(见专利CN 101637087A),即利用病毒受热钝化的生物学特性,通过50℃恒温热水温汤处理甘蔗种茎120分钟,可以快速钝化病毒获得减毒的甘蔗种苗,但此法并不能使得甘蔗种苗完全脱除病毒。另一种是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技术,即对甘蔗种茎先用50~55℃恒温热水温汤处理30

120分钟后,再经35

45℃的高温恒温培养1

4周后长成蔗芽苗,剖取蔗芽苗顶端约1.0

5.0mm长度的茎尖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得到脱毒苗,脱毒率可达60

100%(见专利CN101361458A、CN102090340A、CN107494271A和CN107646238A);但这些方法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对设备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步骤多而繁琐、污染率高、茎尖若过小导致成活率低、若过大则脱毒率下降和破损蔗芽易受热死亡等,导致脱毒效率不高。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雪蔗脱毒采用以上两种方法都行不通,因为雪蔗种茎和蔗芽含水量高(约80%),经过50

55℃温汤处理30

120分钟后,其蔗芽全部死亡不萌发。因此,提供一种适合雪蔗热处理、且操作简单、脱毒效率高的雪蔗脱除甘蔗花叶病毒及脱毒苗的生产方法,对推进雪蔗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由于雪蔗种茎和腋芽含水量高,现有的甘蔗脱毒方法对其均不适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雪蔗脱除甘蔗花叶病毒及脱毒苗的生产方法,先制备单芽种茎并对其进行预热处理后,采用双高变温并结合光/暗周期的交替处理,保证雪蔗蔗芽有较高的萌芽率以及雪蔗芽苗有较好的长势;再剥取雪蔗芽苗较大茎尖(8

10mm)用于体外培养,培育出除甘蔗花叶病毒的雪蔗脱毒苗。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雪蔗脱除甘蔗花叶病毒及脱毒苗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0008](1)合格单芽种茎的制备:以伸长期至成熟初期的雪蔗蔗茎为材料,用利刃切成具有单个蔗芽的多个单芽种茎备用,且所述蔗芽距离所述单芽种茎的上下两端部的节间长度均为3

4cm;
[0009](2)消毒:将步骤(1)获得的单芽种茎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15

20分钟,之后取出晾干切口备用;
[0010](3)定植:先将步骤(2)处理后的各单芽种茎平放于厚度≥6cm的基质上,且使各蔗芽均同向侧放;之后在各单芽种茎上覆盖上基质至基质刚好覆盖住该单芽种茎;最后用50

52℃的温水洒施浇透基质;
[0011](4)预热处理:将步骤(3)定植后的单芽种茎置于温度38
±
2℃、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暗培养24小时;
[0012](5)双高变温脱毒处理:将经步骤(4)预热处理后的单芽种茎先于46

48℃暗处理3

6h后,再于36

40℃光照12000Lx条件下处理3

8h,之后如此持续往复交替处理12天;待各蔗芽萌出后,每3天用50

52℃的温水浇透基质一次,直至各单芽种茎长成带3

5片完全展开真叶的蔗芽苗;
[0013](6)茎尖培养脱毒:去除步骤(5)获得的蔗芽苗的顶端叶片,之后用医用酒精对该蔗芽苗的表面消毒30秒,再置于0.1%升汞溶液中消毒2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漂洗3遍;在无菌条件下剥取8

10mm茎尖接种到不定芽诱导液体培养基上培养3周,诱导产生不定芽,期间每7天换新一次的不定芽诱导液体培养基;
[0014](7)脱毒苗的获得:将步骤(6)获得的不定芽接种到增殖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周,诱导不定芽增殖长成丛生芽;筛选甘蔗花叶病毒阴性的丛生芽进行继代增殖,每3周继代一次,继代次数控制在10次以内;最后将增殖的丛生芽接种在生根液体培养基上培养3周,即获得脱除甘蔗花叶病毒的雪蔗脱毒苗。
[0015]所述步骤(5)中经步骤(4)预热处理后的单芽种茎先于47℃暗处理5h后,再于38℃光照12000Lx条件下处理7h,之后如此持续往复交替处理12天。
[0016]该优选双高变温脱毒处理参数不仅脱毒率能达到100.00%,而且萌芽率、蔗芽苗的高度和健康指数均较佳。
[0017]步骤(2)中的消毒液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
[0018]优选的消毒液在保证不损害单芽种茎的基础上,能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0019]步骤(3)中的基质为由泥炭土、椰糠和蛭石以比体积1:1:1混合制备而成的混合物。
[0020]该优选组分及配比的基质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持久保水和透气。
[0021]步骤(6)中所述的不定芽诱导液体培养基为:pH值6.0的MS培养基,该培养基中还含有质量浓度2.0mg/L的6

苄氨基嘌呤、质量浓度0.5mg/L的1

萘乙酸、质量浓度20g/L的蔗糖以及质量浓度0.2g/L的活性炭。
[0022]优选的不定芽诱导液体培养基的诱导茎尖产生不定芽的效果更佳。
[0023]步骤(7)中所述的增殖液体培养基为:pH值6.0的MS培养基,该培养基中还含有质
量浓度0.5mg/L的6

苄氨基嘌呤、质量浓度0.2mg/L的1

萘乙酸以及质量浓度30g/L的蔗糖。
[0024]优选的增殖液体培养基使不定芽、丛生芽的增殖效果更好。
[0025]步骤(7)中所述的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雪蔗脱除甘蔗花叶病毒及脱毒苗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1)合格单芽种茎的制备:以伸长期至成熟初期的雪蔗蔗茎为材料,用利刃切成具有单个蔗芽的多个单芽种茎备用,且所述蔗芽距离所述单芽种茎的上下两端部的节间长度均为3

4cm;(2)消毒:将步骤(1)获得的单芽种茎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15

20分钟,之后取出晾干切口备用;(3)定植:先将步骤(2)处理后的各单芽种茎平放于厚度≥6cm的基质上,且使各蔗芽均同向侧放;之后在各单芽种茎上覆盖上基质至基质刚好覆盖住该单芽种茎;最后用50

52℃的温水洒施浇透基质;(4)预热处理:将步骤(3)定植后的单芽种茎置于温度38
±
2℃、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暗培养24小时;(5)双高变温脱毒处理:将经步骤(4)预热处理后的单芽种茎先于46

48℃暗处理3

6h后,再于36

40℃光照12000Lx条件下处理3

8h,之后如此持续往复交替处理12天;待各蔗芽萌出后,每3天用50

52℃的温水浇透基质一次,直至各单芽种茎均长成带3

5片完全展开真叶的蔗芽苗;(6)茎尖培养脱毒:去除步骤(5)获得的蔗芽苗的顶端叶片,之后用医用酒精对该蔗芽苗的表面消毒30秒,再置于0.1%升汞溶液中消毒2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漂洗3遍;在无菌条件下剥取8

10mm茎尖接种到不定芽诱导液体培养基上培养3周,诱导产生不定芽,期间每7天换新一次的不定芽诱导液体培养基;(7)脱毒苗的获得:将步骤(6)获得的不定芽接种到增殖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周,诱导不定芽增殖长成丛生芽;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倩黄国强郭晋隆张文森曹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