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394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茶培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在5℃恒温箱低温处理8天;将经低温处理的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进行修剪,在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6分钟,流水冲洗5小时;将经处理后的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用体积百分比浓度75%的乙醇消毒16秒,无菌水冲洗5次;采用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为接穗,以种子萌发的胚芽为砧木,采取劈接方法或斜接方法嫁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菌灵制备方法酯化液经过除钙,用于多菌灵合成,能够显著提高多菌灵质量;同时,通过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培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培养成活率,从而促进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从而促进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从而促进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茶培育
,尤其涉及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油茶属山茶科,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然而,现有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中使用的多菌灵质量差,影响了杀菌效果。主要体现在缺乏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现有技术在多菌灵的生产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导致批次之间的质量差异较大。药剂稳定性不佳:多菌灵容易受到光、湿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容易降解或分解,从而导致质量不稳定。没有针对油茶无性系组培需求进行优化:多菌灵主要是广谱杀菌剂,对油茶无性系组培的特殊需求可能没有进行充分优化,导致其杀菌效果不佳。
[0003]同时,在油茶无性系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的培养成活率较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培养基组合可能不适合油茶外植体的生长需求,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激素,导致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受到限制。现有技术缺乏优化的培养条件,对于培养条件的优化程度有限,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控制不够精确,无法为外植体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现有技术缺乏有效的生长调节剂选择和应用,在外植体培养过程中对生长调节剂的选择和使用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无法最大程度地促进外植体的增殖和分化。
[000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5](1)现有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采用的多菌灵质量差,影响杀菌效果。
[0006](2)现有油茶无性系组培过程中对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培养成活率低,影响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包括:
[0009]步骤一,将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在5℃恒温箱低温处理8天;将经低温处理的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进行修剪,在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6分钟,流水冲洗5小时;
[0010]所述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采集;
[0011]在晴天时用锯将油茶从母株上摘取下来;在油茶外植体的过程中,必须防止芽体外伤;采用两次消毒法,第一步,首先将外植体清洗干净,剥去外层叶鞘,用76%酒精消毒,然后用0.2%氯化汞消毒,再用无菌水漂洗;第二步,再剥去中层叶鞘并修剪至2m长度,用0.1%氯化汞消毒,再用无菌水漂洗若干次;
[0012]步骤二,将经处理后的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用体积百分比浓度75%的乙醇消毒
16秒,无菌水冲洗5次;
[0013]步骤三,采用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为接穗,以种子萌发的胚芽为砧木,采取劈接方法或斜接方法嫁接,是将继代培养45d,芽长8cm,含叶片12张,腋芽11个的壮芽剪下用湿润的纱布包盖;
[0014]所述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培养方法:
[0015]在油茶丛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油茶丛芽;其次在形成油茶丛芽后,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一次增殖培养后,将大的油茶丛芽切分成3~4个芽组成的小芽丛,转接到新鲜增殖培养基上进行下一次增殖培养,经过多次增殖培养后将无性系苗木扩繁;
[0016]生根培养,对高度达到2.0cm的芽苗在生根培养基进行第一次生根培养,对经过第一次生根培养后还未生根的芽苗,除去2层外层叶鞘和对基部进行修剪后,进行第二次生根培养;对高度未达2.0cm的芽苗,先在壮苗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让芽苗生长至2.0cm后,再进行生根培养;
[0017]步骤四,用手术刀将接穗基部削成两个对称的斜面或者由左向右切一个斜面成为1cm长的楔形或者成45
°
的斜面,采取劈接方法或斜接方法,把高3~10cm,含真叶9张的种子胚芽进行切削,将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接种于种子萌发的胚芽上,用锡箔绑扎嫁接口,培养形成完整植株;并对油茶病虫害监测。
[0018]进一步,所述多菌灵制备方法如下:
[0019]1)利用气体放电使一氧化碳和氨气混合气体电离,利用该等离子体与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石灰氮;石灰氮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然后与改性氯甲酸甲酯酯化反应,得到石灰氮水解酯化液;
[0020]2)石灰氮水解酯化液加酸酸化调节pH值至2

5,酸化后酯化液中氰胺基甲酸甲酯钙盐生成氰胺基甲酸甲酯与副产物钙盐;
[0021]3)将酸化后酯化液降温引入电渗析器的淡室,将汲取液引入电渗析器的浓室,分别在电渗析器中循环,打开并调节直流电源,使得电渗析器工作,酯化液中副产物钙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阴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浓室汲取液中,当淡室酯化液中钙离子含量降至1000

2000ppm,完成酯化液除钙操作;
[0022]4)经过电渗析脱钙的酯化液与邻苯二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多菌灵,经过过滤、水洗、干燥得到成品。
[0023]进一步,所述石灰氮水解酯化液的浓度33%,pH值7。
[0024]进一步,所述调节pH用酸是硫酸、盐酸、醋酸、硝酸。
[0025]进一步,所述降温至20℃。
[0026]进一步,所述汲取液为水、酸溶液和稀盐溶液。
[0027]进一步,所述对油茶病虫害监测方法如下:
[0028](1)配置摄像设备参数,通过摄像设备对油茶主要病虫害的监测:
[0029]实时采集油茶病虫害的状态:摄像设备的摄像器对油茶所在区域进行图像监测,同时摄像设备的雷达对有害昆虫进行监测以及遥感设备采集油茶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并生成图谱;
[0030]对采集的图像、监测结果和生成的图谱进行分析,获得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等级;
[0031](2)对获得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等级进行人工调查进行进一步核实,并具体确定病虫害种类和程度;根据确定的病虫害种类和程度对病虫进行相应的防治。
[0032]进一步,所述遥感设备包括红外光谱仪和多波段光谱扫描仪。
[0033]进一步,所述图谱的分析方法为:模糊聚类算法和基于纹理特征的图像分割算法相结合。
[0034]进一步,所述模糊聚类算法适用于油茶病虫害程度较重的图谱,基于纹理特征的图像分割算法适用于油茶病虫害程度较轻的图谱;
[0035]所述模糊聚类算法包括:C

Means,FCM,Type

2FCM;
[0036]所述摄像设备的拍摄高度为40

300m;
[0037]所述图像的分析方法为:对监测区域内异常植株进行定位,确定分布点精准地理坐标信息;
[0038]所述人工调查监测的方法为:依据摄像设备监测装置所反映的具有纹理特征的图像、异常植株的定位信息,设置标准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人工调查,调查时根据油茶嫩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在5℃恒温箱低温处理8天;将经低温处理的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进行修剪,在质量百分比浓度0.1%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6分钟,流水冲洗5小时;所述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采集;在晴天时用锯将油茶从母株上摘取下来;在油茶外植体的过程中,必须防止芽体外伤;采用两次消毒法,第一步,首先将外植体清洗干净,剥去外层叶鞘,用76%酒精消毒,然后用0.2%氯化汞消毒,再用无菌水漂洗;第二步,再剥去中层叶鞘并修剪至2m长度,用0.1%氯化汞消毒,再用无菌水漂洗若干次;步骤二,将经处理后的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用体积百分比浓度75%的乙醇消毒16秒,无菌水冲洗5次;步骤三,采用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为接穗,以种子萌发的胚芽为砧木,采取劈接方法或斜接方法嫁接,是将继代培养45d,芽长8cm,含叶片12张,腋芽11个的壮芽剪下用湿润的纱布包盖;所述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培养方法:在油茶丛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油茶丛芽;其次在形成油茶丛芽后,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一次增殖培养后,将大的油茶丛芽切分成3~4个芽组成的小芽丛,转接到新鲜增殖培养基上进行下一次增殖培养,经过多次增殖培养后将无性系苗木扩繁;生根培养,对高度达到2.0cm的芽苗在生根培养基进行第一次生根培养,对经过第一次生根培养后还未生根的芽苗,除去2层外层叶鞘和对基部进行修剪后,进行第二次生根培养;对高度未达2.0cm的芽苗,先在壮苗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让芽苗生长至2.0cm后,再进行生根培养;步骤四,用手术刀将接穗基部削成两个对称的斜面或者由左向右切一个斜面成为1cm长的楔形或者成45
°
的斜面,采取劈接方法或斜接方法,把高3~10cm,含真叶9张的种子胚芽进行切削,将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接种于种子萌发的胚芽上,用锡箔绑扎嫁接口,培养形成完整植株;并对油茶病虫害监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菌灵制备方法如下:1)利用气体放电使一氧化碳和氨气混合气体电离,利用该等离子体与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石灰氮;石灰氮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然后与改性氯甲酸甲酯酯化反应,得到石灰氮水解酯化液;2)石灰氮水解酯化液加酸酸化调节pH值至2

5,酸化后酯化液中氰胺基甲酸甲酯钙盐生成氰胺基甲酸甲酯与副产物钙盐;3)将酸化后酯化液降温引入电渗析器的淡室,将汲取液引入电渗析器的浓室,分别在电渗析器中循环,打开并调节直流电源,使得电渗析器工作,酯化液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忠迪李思颖代松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