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225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油茶种植区;S2:羊肚菌品种选择;S3:营养袋配方研究及投放量选择;S4:菌种制作;S5:播种方法;S6:发菌期管理;S7:出菇管理;S8: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具有通过油茶林下套种羊肚菌,在利用林下土地、环境优势的基础上,采取良种、优化营养配方、深沟播种、营养袋投放与播种同步、褪霜期盖遮阳网等轻简化栽培技术措施,实现了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羊肚菌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种子含油量、具有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的总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已有 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茶油及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市是全国油茶的适宜栽培区,油茶资源丰富、地域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截止2020年,市累计建成油茶产业基地120 余万亩,投产面积50万亩。随着人们对优质食用油需求的不断提高,油茶种植面积也不断在扩大。
[0003]羊肚菌(Morchella spp.)因子实体外形呈蜂窝状酷似羊肚而得名,又名羊肚蘑、羊雀菌、麻子菌、包谷菌等,是一种名贵、珍稀的世界性美味食用菌和药用菌。因羊肚菌价格高昂,栽培效益好,从 2012年成功商业规模化栽培至今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贵州,将其作为山地特色珍稀食用菌大力推动发展。但是,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重复性不高,产量不稳定,加上在栽培过程因地租、设备设施等投入过大,盈利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重复性不高,产量不稳定,加上在栽培过程因地租、设备设施等投入过大,盈利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选择油茶种植区;
[0008]S2:羊肚菌品种选择;
[0009]S3:营养袋配方研究及投放量选择;
[0010]S4:菌种制作;
[0011]S5:播种方法;
[0012]S6:发菌期管理;
[0013]S7:出菇管理;
[0014]S8:采收。
[0015]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S1步骤中,油茶种植区选择土壤透气性能好、区域内土质疏松肥沃和土壤类型浅变质岩沙土的区域,所述S2步骤中,羊肚菌的品种为六妹羊肚菌系列,m6

分引进云南省植物所,m6

909、m6

901引进四川省生命科学院,母种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引进,所述S3步骤中,营养袋配方包括以下10个配方设计:

高粱壳78%+豆粕6%+木屑12%+石灰4%;

高粱壳55%+玉米粉35%+ 木屑6%+石灰4%;

甘薯渣55%+玉米粉
35%+木屑6%+石灰4%;

甘薯渣55%+玉米粉20%+木屑21%+石灰4%;

甘薯渣55%+干籽玉米粒 20%+木屑21%+石灰4%;

甘薯渣55%+干籽玉米粒10%+木屑31%+石灰4%;

高粱壳55%+玉米粉35%+木屑6%+石灰4%(散装料配方);

高粱酒糟55%+玉米粉35%+木屑6%+石灰4%;

高粱壳78%+豆粕6%+ 木屑12%+石灰4%;

ck小麦30%+玉米粉30%+麦麸20%+木屑16%+石灰4%;所述投放量选择共有四个设计处理,每个处理处理5m2,所述四个处理包括有菌种2袋+营养袋20个;菌种3袋+营养袋32个;菌种4袋+营养袋40个;菌种6袋+营养袋40个。
[0016]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菌种制作包括有菌种配方、营养袋配方和林地整地三个方面,且菌种配方包括有小麦30%,玉米粉30%,麦麸20%,稻壳17.7%,石灰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植物杀虫杀菌剂0.1%,含水量55%的比例拌料,按0.75kg/袋的重量装袋,灭菌、接种按常规,菌种放在弱光下培养,菌丝布满菌袋后 5d播种,所述营养袋配方包括有小麦30%,玉米碎粒30%,麦麸20%,木屑15.7%,石灰4%,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植物杀虫杀菌剂0.1%,含水量60%,按湿重0.35kg装袋灭菌;所述林地整地:油茶采收后,清理好林地内的枯枝落叶、烂果、杂草及杂物,并对林下土壤进行深翻,均匀撒过磷酸钙二次整地备播,在土壤处理时不能施未腐熟的有机肥,严禁使用菌类敏感的农药及除草剂。
[0017]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播种方法:拉绳分厢宽0.7m,走道 0.5m,开厢方向应与坡面垂直,在厢面起2条平行播种条沟,沟间距 50cm,沟深8

10cm备播,垄长依地形而定,且播种方法采用凹槽式深沟播种,将菌种掰碎均匀地撒播在凹槽中,每袋菌种播沟长5m,湿重1kg,同时投放营养袋30个,3袋/m2;将营养袋用刀片纵向切2 个缝口,缝口朝下、稍用力压实,使营养袋与菌种紧贴接触面,营养袋摆放好后覆盖8

10cm厚土,保证日晒干旱逆境时段,菌丝也可在土壤中生长。
[001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发菌期管理包括有温度管理和湿度管理,所述湿度管理:羊肚菌菌丝生长温度为18

22℃,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40%

5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

90%,但遇到暖冬、持续干旱15d以上,发现厢面土壤表面干燥时,需人工喷水增湿,保持厢面土壤湿润状态,所述温度管理:当营养袋摆放10d后可覆盖黑色地膜或采用遮光率85%的遮阳网铺设在厢面上,一是延长营养袋养分供给力;二是凹槽沟达到恒湿小环境催菇;三是抑制杂草生长,所述出菇管理包括有催菇管理,且催菇管理一是揭膜或拉起遮阳网,在一定强光的刺激下促进原基形成,二是水分刺激,水源方便的林地可采用微喷方式维持土壤表面湿润,两种方式可同时进行,省时省工,所述采收:羊肚菌子实体出土后15

20d就能成熟,菇体分化完整,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饱满,盖面沟纹明显呈蜂窝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齐土面割下,应注意避免损伤幼小未成熟的子实体。
[0019]由上可知,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油茶种植区;S2:羊肚菌品种选择;S3:营养袋配方研究及投放量选择;S4:菌种制作;S5:播种方法;S6:发菌期管理;S7:出菇管理;S8:采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具有油茶林下套种羊肚菌,在利用林下土地、环境优势的基础上,采取良种、优化营养配方、深沟播种、营养袋投放与播种同步、褪霜期盖遮阳网等轻简化栽培技术措施,实现了林

菌在光、温、水等方面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弥补了油茶周期长、前期无收益的短板,同时改善了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能够有效提升林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人工生产
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油茶种植区;S2:羊肚菌品种选择;S3:营养袋配方研究及投放量选择;S4:菌种制作;S5:播种方法;S6:发菌期管理;S7:出菇管理;S8: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油茶种植区选择土壤透气性能好、区域内土质疏松肥沃和土壤类型浅变质岩沙土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羊肚菌的品种为六妹羊肚菌系列,m6

分引进云南省植物所,m6

909、m6

901引进四川省生命科学院,母种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引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营养袋配方包括以下10个配方设计:

高粱壳78%+豆粕6%+木屑12%+石灰4%;

高粱壳55%+玉米粉35%+木屑6%+石灰4%;

甘薯渣55%+玉米粉35%+木屑6%+石灰4%;

甘薯渣55%+玉米粉20%+木屑21%+石灰4%;

甘薯渣55%+干籽玉米粒20%+木屑21%+石灰4%;

甘薯渣55%+干籽玉米粒10%+木屑31%+石灰4%;

高粱壳55%+玉米粉35%+木屑6%+石灰4%(散装料配方);

高粱酒糟55%+玉米粉35%+木屑6%+石灰4%;

高粱壳78%+豆粕6%+木屑12%+石灰4%;

ck小麦30%+玉米粉30%+麦麸20%+木屑16%+石灰4%;所述投放量选择共有四个设计处理,每个处理5m2,所述四个处理包括有菌种2袋+营养袋20个;菌种3袋+营养袋32个;菌种4袋+营养袋40个;菌种6袋+营养袋40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制作包括有菌种配方、营养袋配方和林地整地三个方面,且菌种配方包括有小麦30%,玉米粉30%,麦麸20%,稻壳17.7%,石灰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植物杀虫杀菌剂0.1%,含水量55%的比例拌料,按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丽宋文俊梁玖华邓海平何茂雪石燕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