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吹瓶机的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783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吹瓶机的传动装置,它包括一个封闭式的设有输送导轨的公转传动机构,公转传动机构设置成“环形跑道型”,公转传动机构上布满随行夹具,随行夹具上连接有自转传动装置。所述公转传动机构的上部设置有上胚机构,下部设置有取胚机构。所述公转传动机构的内侧及外侧周围对应设置有加热灯箱。所述公转传动机构采用日本椿本链条制成,经久耐用且定位准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实现循环式传输瓶胚,行程短,输送瓶胚效率高,制瓶周期短,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吹瓶机,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吹瓶机的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吹瓶机在工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食品加工企业以及医药生产企业常常会用到吹瓶机,使之成为一条自动生产线,以提高产品装瓶的效率。目前吹瓶机吹塑机的种类很多,但是其中吹瓶机的加热区传动装置通常是直线型的,行程远、传输周期长、出瓶效率低,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所述传动装置。 在中国专利检索中,有一篇专利公开号为CN2594002所设计的一种自动吹瓶机传动装置,主要由马蹄形或U型槽道、设置在槽道上带有胚管座的模块、带有推板的传胚汽缸、进胚汽缸构成,传胚汽缸位于槽道的一侧,进胚汽缸位于槽道另一进口处,沿传胚汽缸运行方向设有连接槽道进出口的导槽。所述专利对以前的装置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传输运行速率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结构比较复杂,在传动装置上运输的瓶胚不易达到均匀受热,实现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吹瓶机的传动装置,设计成"环形跑道型"循环传输,结构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减小行程,节约时间,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种自动吹瓶机的传动装置,用于吹瓶机的加热区传输瓶胚,它包括一个封闭式的公转传动机构和若干个随行夹具,所述公转传动机构上设置有输送导轨,所述若干个随行夹具布满整个封闭式的公转传动机构,每个随行夹具上连接有自转传动装置。 所述输送导轨与加热区公转传动机构相对接,进行传输随行夹具夹持的瓶子。 所述公转传动机构制成"环形跑道型"槽道,两端成半圆形状,中间是两条平行且距离相等的直线段,半圆的两端与直线段相接;所述"环形跑道型"的槽道内设置有输送导轨,并可沿着输送导轨传送瓶子;加热区的公转传动机构采用日本椿本链条制成,该链条经久耐用,且定位准确,亦可采用其它性能优越的链条。 所述随行夹具由若干个夹具串联构成,根据日本椿本链条节距设计,可控制瓶胚间距,运转平稳准确;随行夹具上设置有自转传动装置,可使随行夹具夹持的瓶子按照所需方式自行旋转;所述随行夹具分别位于公转传动机构的上下直线段及左右两侧的弧形半圆上,夹具个数排满整个"环形跑道型"槽道。 所述"环形跑道型"公转传动机构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加热灯箱和第二加热灯箱,即所述上下直线段的随行夹具之间;并且在公转传动机构的的外侧周围,沿着"环形跑道"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三加热灯箱,加热灯箱的合理分布使得瓶胚受热均匀,縮短加热周期。 所述"环形跑道型"公转传动机构的一排随行夹具之上设有上胚机构,另一排随行夹具之下设置取胚机构,所述上胚机构将外界的瓶胚取进并放入公转传动机构相应的位置内,再由随行夹具夹持所述瓶胚并沿着"环形跑道"传输并伴随着加热灯箱不断加热,最后将受热均匀的瓶胚移送至公转传动机构内与取胚机构相对应的位置,随行夹具在此位置放下夹持的瓶胚并由所述取胚机构从公转传动机构内取出所述经过加热的瓶胚,向传动装置内上胚和取胚整个过程即完成。 所述取胚机构可改变瓶胚间距,縮短制瓶周期,节约成本。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传动装置改变了以前传统的直线段式,采用封闭式的公转传动机构及自转传动装置循环传输瓶胚,结构新颖,较易实现,有效縮短运输瓶胚行程,出瓶效率高,制瓶周期短,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的随行夹具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看图l,一种自动吹瓶机的传动装置,用于吹瓶机的加热区传输瓶胚,包括一个"环形跑道型"的公转传动机构4和129个随行夹具2, 129个随行夹具2串联并且布满所述的整个环形跑道。公转传动机构4制成"环形跑道型"槽道并对接有输送导轨3,进行传输随行夹具2夹持的瓶子;每个随行夹具2链接有自转传动装置5,可使随行夹具夹持的瓶子按照所需方式自行旋转。"环形跑道型"的公转传动机构4的中间是两条平行且距离相等的直线段41、42,直线段的两侧以半圆弧43、44相接,从而构成一个封闭式的"环形跑道型"的公转传动机构4 ;由于随行夹具2是布满整个公转传动机构4,所以串联于一体的随行夹具2也围绕成所述的环形跑道形状。 参看图2,随行夹具2主要包括夹具体头21、紧定螺钉22、夹具体23、拨叉24、定具套筒25和链轮26。在夹具体头21与夹具体23之间使用紧定螺钉22加以固定,随行夹具2的侧边插接有拨叉24,夹具体23下部是定具套筒25,最底部设置链轮26,彼此相邻的随行夹具2通过链轮链接在一起。 随行夹具2根据日本椿本链条节距设计,可控制瓶胚间距,运转平稳准确; 公转传动机构4采用日本椿本链条制成,该链条经久耐用,且定位准确,亦可采用其它性能优越的链条。加热区的公转传动机构4设计成"环形跑道型"槽道,两端成半圆弧形状,中间是直线段,通过两条直线段与半圆端口相连接构成一个闭合的环形跑道型的公转传动机构,改变了以前的直线型传动机构,实现双线传输,行程縮短,出瓶效率高。 公转传动机构4的链条机构与加热区的输送导轨3链接,使加热区公转传动机构4可沿着加热区输送导轨3循环运转输送瓶胚。 公转传动机构4的内侧即直线段41与42之间设有第一加热灯箱61和第二加热灯箱62,在公转传动机构的外侧周围,沿着"环形跑道"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三加热灯箱63,这样在公转传动机构4上通过随行夹具2运输的所有瓶胚都能受热即不存在无加热区,加热灯箱的合理分布使得瓶胚受热均匀,縮短加热周期。"环形跑道型"的公转传动机构4的直线段41上的一排随行夹具之上设有上胚机 构7,直线段42上的一排随行夹具之下设置取胚机构8,上胚机构7连接外部的排料机9,所 述排料机9再与输送机1连接。上胚机构7通过机械手提取该传动装置通过输送导轨运输 的瓶胚,传动装置的输送瓶胚速率加快,即使相应的配套结构效率得到整体提高,所述取胚 机构8可改变瓶胚间距,縮短制瓶周期,节约成本。 再次参看图l,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是,所述上胚机构7将外界的瓶胚取 进并放入公转传动机构4对应的位置内,再由随行夹具2夹持住所述瓶胚并提起,再通过输 送导轨3沿着"环形跑道"槽道传输,在运输过程中第一加热灯箱61、第二加热灯箱62及第 三加热灯箱63从不同的方位对所述瓶胚进行加热,最后将受热均匀的瓶胚移送至公转传 动机构4内与取胚机构8相对应的位置,随行夹具2在此位置放下夹持的瓶胚并由所述取 胚机构8从公转传动机构内取出所述经过加热的瓶胚,向传动装置内上胚、加热及取胚整 个过程即完成,每个即将受热的瓶胚重复上述整套动作,沿着"环形跑道型"的公转传动机 构4循环式传输瓶胚,行程短,縮短了制瓶周期,出瓶效率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 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 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权利要求一种自动吹瓶机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设有输送导轨(3)的封闭式的公转传动机构(4)、布满整个公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吹瓶机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设有输送导轨(3)的封闭式的公转传动机构(4)、布满整个公转传动机构(4)的随行夹具(2)和对所述随行夹具进行加热的加热灯箱,随行夹具(2)上连接有自转传动装置(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劲松崔胜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阿拉塑机模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