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线液压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68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摆线液压马达,包括:后壳体,以及配流阀,配流阀安装在后壳体内,配流阀的一端与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有一腔室;阀盘,阀盘位于配流阀的另一端,且阀盘与配流阀相抵接;配流盘,配流盘位于阀盘远离配流阀的一侧;转定子组件,转定子组件位于配流盘远离阀盘的一侧,转定子组件与阀盘通过传动轴连接;法兰组件,法兰组件位于转定子组件远离配流盘的一侧,法兰组件与转定子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配流阀和阀盘的配合对转马达进行配流,使得马达输出能够在高速、低速之间切换,以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且结构紧凑,配油精度高。度高。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摆线液压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摆线液压马达。

技术介绍

[0002]内齿圈与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从油口进入的油推动转子绕一个中心点公转,这种缓慢旋转的转子通过花键轴驱动输出称为摆线液压马达。摆线液压马达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农业、渔业、轻工业、起重运输、矿山、工程机械等多种机械的回转机构中。
[0003]例如,摆线液压马达应用在滑移装载机上时,滑移装载机在运行时涉及到的工况主要有两种,在移动时需要摆线液压马达为高速模式,在工作时需要摆线液压马达为低速模式。但是,现有的摆线液压马达大多只有单速功能,无法满足两种工况的切换使用;一些具备双速的摆线液压马达,则需要另外配备阀组进行速度调节,或者在马达内部设置较多的组件来实现双速切换,这些方式不仅会导致马达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还会导致马达整体长度较长,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双速摆线液压马达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摆线液压马达,通过配流阀和阀盘的配合对转马达进行配流,使得马达输出能够在高速、低速之间切换,以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且结构紧凑,配油精度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摆线液压马达,包括:后壳体,以及配流阀,所述配流阀安装在所述后壳体内,所述配流阀的一端与所述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有一腔室;阀盘,所述阀盘位于所述配流阀的另一端,且所述阀盘与所述配流阀相抵接;配流盘,所述配流盘位于所述阀盘远离所述配流阀的一侧;转定子组件,所述转定子组件位于所述配流盘远离所述阀盘的一侧,所述转定子组件与所述阀盘通过传动轴连接;法兰组件,所述法兰组件位于所述转定子组件远离所述配流盘的一侧,所述法兰组件与所述转定子组件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配流阀的周向开设有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所述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沿所述配流阀的轴向依次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配流阀靠近所述阀盘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五环槽、第六环槽、第七环槽和第八环槽,所述第五环槽、第六环槽、第七环槽和第八环槽沿所述配流阀的端面中心至端面边缘处依次分布。
[0009]进一步的,所述配流阀内部还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一环槽与第五环槽通过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环槽与第六环槽通过第二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三环槽与第七环槽通过第三流道相连通,所述第四环槽与所述第八环槽通过第四流道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阀盘靠近所述配流阀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和第四油孔,所述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第四油孔与所述阀盘端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0011]进一步的,所述配流阀与所述后壳体之间通过定位销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后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油腔、第二油腔、第三油腔以及第四油腔,所述第一油腔、第二油腔、第三油腔以及第四油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三环槽、第四环槽一一对应。
[0013]进一步的,所述后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油口,所述配流阀的中心处开设有通道,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通道相连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法兰组件包括:前壳体和联动轴,所述前壳体位于所述转定子组件远离所述配流盘的一侧,所述联动轴贯穿所述前壳体,且所述联动轴与所述转定子组件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转定子组件与所述前壳体之间设有平衡盘组件。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配流阀和阀盘的配合,能够实现对马达的双速配流,满足不同工况的使用需求;并且,将配流阀嵌设在后壳体内,阀盘与配流阀紧贴,有利于缩小马达的轴向长度,提高马达的紧凑性;另外,腔室始终接通高压油,可以对配流阀产生一个向右的作用力,提高阀盘与配流阀端面之间的密封性,减少漏油,从而提高配流精度。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摆线液压马达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摆线液压马达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配流阀的立体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配流阀的一剖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配流阀的另一剖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阀盘的立体图。
[0024]图7是本技术的阀盘的左视图。
[0025]图8是本技术的阀盘的剖视图。
[0026]图9是本技术的后壳体的剖视图。
[0027]图中:1、后壳体;2、配流阀;3、腔室;4、阀盘;5、配流盘;6、转定子组件;7、传动轴;8、法兰组件;9、定位销;10、平衡盘组件;11、连接板;12、螺栓;101、第一油腔;102、第二油腔;103、第三油腔;104、第四油腔;105、第一油口;201、第一环槽;202、第二环槽;203、第三环槽;204、第四环槽;205、第五环槽;206、第六环槽;207、第七环槽;208、第八环槽;209、第一流道;210、第二流道;211、第三流道;212、第四流道;213、通道;401、一油孔;402、第二油孔;403、第三油孔;404、第四油孔;405、配流孔;81、前壳体;82、联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的摆线液压马达,包括:后壳体1、配流阀2、阀盘4、配流盘5、转定子组件6以及法兰组件8,配流阀2安装在后壳体1内,配流阀2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体(1),以及配流阀(2),所述配流阀(2)安装在所述后壳体(1)内,所述配流阀(2)的一端与所述后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有一腔室(3);阀盘(4),所述阀盘(4)位于所述配流阀(2)的另一端,且所述阀盘(4)与所述配流阀(2)相抵接;配流盘(5),所述配流盘(5)位于所述阀盘(4)远离所述配流阀(2)的一侧;转定子组件(6),所述转定子组件(6)位于所述配流盘(5)远离所述阀盘(4)的一侧,所述转定子组件(6)与所述阀盘(4)通过传动轴(7)连接;法兰组件(8),所述法兰组件(8)位于所述转定子组件(6)远离所述配流盘(5)的一侧,所述法兰组件(8)与所述转定子组件(6)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阀(2)的周向开设有第一环槽(201)、第二环槽(202)、第三环槽(203)和第四环槽(204),所述第一环槽(201)、第二环槽(202)、第三环槽(203)和第四环槽(204)沿所述配流阀(2)的轴向依次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阀(2)靠近所述阀盘(4)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五环槽(205)、第六环槽(206)、第七环槽(207)和第八环槽(208),所述第五环槽(205)、第六环槽(206)、第七环槽(207)和第八环槽(208)沿所述配流阀(2)的端面中心至端面边缘处依次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阀(2)内部还设有第一流道(209)、第二流道(210)、第三流道(211)和第四流道(212),所述第一环槽(201)与第五环槽(205)通过第一流道(209)相连通,所述第二环槽(202)与第六环槽(206)通过第二流道(210)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平张明覃耀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