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车用电瓶取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81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储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储能车用电瓶取放结构,包括储能车本体、轮胎和支撑架,所述储能车本体下方的左侧安装有轮胎,所述储能车本体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储存箱,所述第一储存箱外壁的两侧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方与储能车本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安装有车座,所述第一储存箱的内部安装有夹取结构本体,所述夹取结构本体包括自动伸缩杆、第二储存箱和储存结构,所述第一储存箱内部的右侧安装有自动伸缩杆,所述自动伸缩杆的左侧安装有第二储存箱,所述第二储存箱的内部设有双向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止电瓶本体暴露在外面暴晒或淋雨,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节省第一储存箱的内部空间,提高装置的适用性。装置的适用性。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车用电瓶取放结构


[0001]本实用涉及储能车
,具体为一种储能车用电瓶取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出行,在人们出行中电动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现如今绝大多数城市普及了共享电瓶车,为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共享电瓶车流动性大,固有站点充电的方式难以满足电瓶车的需求,因此出现了移动储能车为共享电瓶车提供电瓶充电以及更换,极大地满足了共享电瓶车的电量需求。
[0003]经过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17672233 U,公告日2022年10月28日,公开了一种移动储能车用电瓶取放装置,文中提出“电瓶上部1、电瓶下部3、夹持臂5、驱动电机7,所述电瓶上部1和电瓶下部3组成电瓶整体,电瓶上部1的前后宽度大于电瓶下部3的宽度,使电瓶上部1成为托起支撑点,电瓶上部1上安装有手提环2,”将电瓶进行夹取时,电瓶处在外侧,影响电瓶的使用寿命,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实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车用电瓶取放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车用电瓶取放结构,包括储能车本体(1)、轮胎(2)和支撑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车本体(1)下方的左侧安装有轮胎(2),所述储能车本体(1)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储存箱(5),所述第一储存箱(5)外壁的两侧安装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下方与储能车本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3)的上方安装有车座(4),所述第一储存箱(5)的内部安装有夹取结构本体(6);所述夹取结构本体(6)包括自动伸缩杆(601)、第二储存箱(602)和储存结构(7),所述第一储存箱(5)内部的右侧安装有自动伸缩杆(601),所述自动伸缩杆(601)的左侧安装有第二储存箱(602),所述第二储存箱(602)的内部设有双向螺纹杆(603),所述双向螺纹杆(603)的一侧通过轴承与第二储存箱(602)的内壁相连接,另一侧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二储存箱(602)外壁的两侧安装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的外侧贯穿第二储存箱(602)语句卡板(604)相连接,所述卡板(604)之间设有电瓶本体(8),所述电瓶本体(8)安装在支撑板(605)的上方,所述支撑板(605)下方的两侧安装有多个轮子(606),所述轮子(606)的贯穿第一储存箱(5)到滑槽(607)的内部,所述支撑板(605)的左侧安装在固定槽(608)的内部,所述固定槽(608)安装在第一储存箱(5)的内侧,所述第一储存箱(5)上方的左侧设有进出口槽(9),所述进出口槽(9)的内侧设有储存结构(7),所述储存结构(7)的下方安装在第一储存箱(5)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车用电瓶取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车本体(1)与支撑架(3)之间为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储能车本体(1)与第一储存箱(5)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储存箱(5)与支撑架(3)之间为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车用电瓶取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伸缩杆(601)与第一储存箱(5)的内壁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自动伸缩杆(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贵王永照陈瑶琴王瑾李京王应斌张灵敏杨逸夫段晟胡川范黎余诗博丁宁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