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凤南专利>正文

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78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存在间隙,导致刀头存在自由行程,影响了加工精度和效率等缺陷,设计了一种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包括外壳、蜗轮、主动蜗杆,有一从动蜗杆平行设置于主动蜗杆一侧,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均与蜗轮啮合;主动蜗杆一端设置有主动齿轮,从动蜗杆一端设置有定位盘,定位盘上设置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互相啮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缝纫机配件梭壳的加工对精度要求更高,梭壳为圆柱形配件,在转动切削 中,刀头的定位对切削精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使用的切削刀头容易在切削过程中产生毛剌,其原因是,刀头由蜗轮蜗杆驱 动,然而蜗轮蜗杆机构由于其本身连接的原因存在着间隙,导致刀头在停车时仍然有一定 的可自由转动的行程,此间隙由于蜗轮蜗杆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不能消除。如果提高蜗轮 蜗杆机构本身的精度,可弥补上述间隙,从而解决此缺陷,但是由于提高蜗轮蜗杆机构的精 度会极大的增加成本,在生产中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存在间隙,导致刀头存在自由行 程,影响了加工精度和效率等缺陷,设计了一种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 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包括外壳、蜗轮、主动蜗杆,有一从动蜗杆平行设置于 主动蜗杆一侧,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均与蜗轮啮合;主动蜗杆一端设置有主动齿轮,从动蜗 杆一端设置有定位盘,定位盘上设置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互相啮合。主动蜗杆 与从动蜗杆互相配合,从而消除了蜗轮与主动蜗杆之间的间隙,使得蜗轮只能在主动蜗杆 的驱动下运动,当主动蜗杆不运动时,主动蜗杆与从动蜗杆互相配合,将蜗轮固定。从动齿 轮受主动齿轮的驱动,带动从动蜗杆运动,从而使得主动蜗杆与从动蜗杆采取了联动的姿 势驱动蜗轮运动。 上述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盘与从动齿轮互相叠合。定位盘与从动蜗杆固定连接,从动齿轮固定在定位盘上,从动齿轮的位置可以调节。 上述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的从动齿轮通过定位螺栓被固定在定位盘上。从动齿轮是通过定位螺栓固定的,并可自由调节位置后再固定,从而使得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更好的啮合。 上述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的从动齿轮上开有若干个调节槽, 定位螺栓穿过调节槽与定位盘连接,将从动齿轮固定在定位盘上。通过定位螺栓在调节槽 上不同位置的固定,可对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进行精准的调教。 上述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的蜗轮中心设置有转动杆,传动杆 一端设置有刀具。刀具通过传动杆带动用以对梭壳进行加工。 上述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的调节槽呈环形分布,并与从动齿 轮为同心圆设置。定位螺栓对从动齿轮进行定位的时候,从动齿轮不偏离定位盘的轴线。 上述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动蜗杆与从动蜗杆固定在外 壳的轴承上。 本专利技术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消除了蜗轮蜗杆之间的间隙,使得蜗轮在停 止时被牢固的固定,即消除了蜗轮在静止时产生的部分自由行程。在对梭壳加工时,稳定性 增加,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工人在操作时,节省了调教刀头的时间,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同 时也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的剖面图; 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为1、蜗轮,2、传动杆,3、外壳,4、动力输入端,5、主动蜗杆,6、主动齿轮, 7、从动齿轮,8、从动蜗杆,9、调节槽,10、定位螺栓,11、刀具,12、定位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 如图1、图2所示,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主要由外壳、蜗轮、主动蜗杆组成,有 一个从动蜗杆平行安装在主动蜗杆一侧,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均与蜗轮啮合,主动蜗杆与 从动蜗杆固定在外壳的轴承上。主动蜗杆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从动蜗杆一侧固定连 接有定位盘,定位盘与从动齿轮互相叠合,从动齿轮上开有若干个调节槽,定位螺栓穿过调 节槽与定位盘连接,将从动齿轮固定在定位盘上,调节槽呈环形分布,并与从动齿轮为同心 圆设置,通过定位螺栓在调节槽上不同位置的固定,可对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进行 精准的调教,从动齿轮固定在定位盘上,从动齿轮的位置可以调节,从动齿轮是通过定位螺 栓固定的,并可自由调节位置后再固定。。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互相啮合。从动齿轮通过定 位螺栓被固定在定位盘上。蜗轮中心设置有转动杆,传动杆一端设置有刀具。 在使用时,电动机连接动力输入端4,从动齿轮受主动齿轮的驱动,带动从动蜗杆 运动,从而使得主动蜗杆与从动蜗杆采取了联动的姿势驱动蜗轮运动。主动蜗杆与从动蜗 杆互相配合,从而消除了蜗轮与主动蜗杆之间的间隙,使得蜗轮只能在主动蜗杆的驱动下 运动,当主动蜗杆不运动时,主动蜗杆与从动蜗杆互相配合,将蜗轮固定。刀具通过传动杆 带动用以对梭壳进行加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 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一种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包括外壳(3)、蜗轮(1)、主动蜗杆(5),其特征在于,有一从动蜗杆(8)平行设置于主动蜗杆一侧,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均与蜗轮啮合;主动蜗杆一端设置有主动齿轮(6),从动蜗杆一端设置有定位盘(12),定位盘上设置有从动齿轮(7),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互相啮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盘与从 动齿轮互相叠合。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齿轮通 过定位螺栓(10)被固定在定位盘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齿轮上 开有若干个调节槽(9),定位螺栓穿过调节槽与定位盘连接,将从动齿轮固定在定位盘上。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轮中心设 置有转动杆(2),转动杆一端设置有刀具(1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槽呈环 形分布,并与从动齿轮为同心圆设置。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蜗杆与 从动蜗杆固定在外壳的轴承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本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存在间隙,导致刀头存在自由行程,影响了加工精度和效率等缺陷,设计了一种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包括外壳、蜗轮、主动蜗杆,有一从动蜗杆平行设置于主动蜗杆一侧,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均与蜗轮啮合;主动蜗杆一端设置有主动齿轮,从动蜗杆一端设置有定位盘,定位盘上设置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互相啮合。文档编号F16H1/20GK201539535SQ20092012398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9日专利技术者徐凤南 申请人:徐凤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间隙蜗轮蜗杆驱动机构,包括外壳(3)、蜗轮(1)、主动蜗杆(5),其特征在于,有一从动蜗杆(8)平行设置于主动蜗杆一侧,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均与蜗轮啮合;主动蜗杆一端设置有主动齿轮(6),从动蜗杆一端设置有定位盘(12),定位盘上设置有从动齿轮(7),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互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凤南
申请(专利权)人:徐凤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