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28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涉及窗帘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材料,将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酯共聚物、硅烷偶联剂、发泡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布底漆,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入涂料设备中,并通过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将底漆均匀涂布在窗帘面料上,涂布泡沫涂层,将混合好的泡沫材料倒入涂料设备中,通过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将泡沫涂层均匀涂布在底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明通过对原料进行选择和配比的基础上,对于干燥过程,采用先升稳至预设温度的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窗帘
,尤其涉及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窗帘面料的手感、透气性和遮光性等因素都是评判窗帘面料质量好坏的重要方面。带有泡沫涂层的窗帘面料具有手感柔软、透气性好、形状形状稳定性好,且在面料整理过程中具有带液率低、烘干能耗低等优点,所以带有泡沫涂层的窗帘面料近年来取到了较大的发展。
[0003]例如,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91460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窗帘面料泡沫涂层的浆料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重量份为11~15份的二氧化钛分散体和8.5~9.5份的水混合,并浸泡5~6个小时后待用;S2、在浸泡后的二氧化钛分散体溶液中加入重量占比为0.1%~0.3%的分散剂,然后搅拌15~20分钟,制成白浆待用;S3、将重量份为62~70份丙烯酸乳液和12~15份稳泡剂混合,并搅拌15~20分钟,制成丙烯酸混合溶液待用;S4、将所述白浆加入所述丙烯酸混合溶液中,并搅拌30~35分钟,制成发泡乳液。
[0004]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其浆料在对于窗帘的涂布后,由于浆料会发泡,其密度交底,导热性差,自然干燥时周期较久,加热干燥时,又会因受热不均造成褶皱或者表面出现龟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准备材料,将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酯共聚物、硅烷偶联剂、发泡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0009]S2:涂布底漆,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入涂料设备中,并通过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将底漆均匀涂布在窗帘面料上;
[0010]S3:涂布泡沫涂层,将混合好的泡沫材料倒入涂料设备中,通过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将泡沫涂层均匀涂布在底漆上;
[0011]S4:烘干处理,将涂布好的泡沫涂层放入烘干室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时采用预升温,再升温的方式进行。
[0012]优选地:所述S1步骤中,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酯共聚物、硅烷偶联剂、发泡剂的质量比份数为:5

15:25

35:1

10:0.1

0.3。
[0013]优选地:所述S1步骤中,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酯共聚物、硅烷偶联剂、发泡剂的质量比份数为:10:30:5:0.2。
[0014]优选地:所述S1步骤中,发泡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烯醇、丙烯酸酯共聚物中
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0015]优选地:所述S1步骤中,硅烷偶联剂为三甲基氧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环氧

N

(3

氯丙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6]优选地:所述S2步骤中,底漆的涂布厚度为0.1

0.2mm。
[0017]优选地:所述S3步骤中,泡沫涂层的厚度为0.1

0.5mm。
[0018]优选地:所述S4步骤中,烘干温度为80

120摄氏度,烘干时间为2

4h。
[0019]优选地:所述S4步骤中,温度控制的方法为:
[0020]S41:先将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T的70%

80%,保温30

45min;
[0021]S42:然后再以速度kT/min逐渐将温度升高至温度T后,继续保温。
[0022]优选地:所述S42步骤中,k为步长系数,k∈(0.05,0.08)。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原料进行选择和配比的基础上,对于干燥过程,采用先升稳至预设温度的70%

80%保温一段时间后,再以步长进行升温的方式进行,即使泡沫涂层的热传导率较低,也能使其内外受热较为均匀,防止出现褶皱和龟裂。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中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7]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8]实施例1:
[0029]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准备材料,将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酯共聚物、硅烷偶联剂、发泡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0031]S2:涂布底漆,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入涂料设备中,并通过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将底漆均匀涂布在窗帘面料上;
[0032]S3:涂布泡沫涂层,将混合好的泡沫材料倒入涂料设备中,通过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将泡沫涂层均匀涂布在底漆上;
[0033]S4:烘干处理,将涂布好的泡沫涂层放入烘干室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时采用预升温,再升温的方式进行。
[0034]所述S1步骤中,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酯共聚物、硅烷偶联剂、发泡剂的质量比份数为:5:25:1:0.1。
[0035]所述S1步骤中,发泡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0036]所述S1步骤中,硅烷偶联剂为三甲基氧硅烷。
[0037]所述S2步骤中,底漆的涂布厚度为0.1mm。
[0038]所述S3步骤中,泡沫涂层的厚度为0.1mm。
[0039]所述S4步骤中,烘干温度为80摄氏度,烘干时间为4h。
[0040]所述S4步骤中,温度控制的方法为:
[0041]S41:先将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T的70%,保温30min;
[0042]S42:然后再以速度0.05T/min逐渐将温度升高至温度T后,继续保温。
[0043]实施例2:
[0044]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45]S1:准备材料,将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酯共聚物、硅烷偶联剂、发泡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0046]S2:涂布底漆,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入涂料设备中,并通过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将底漆均匀涂布在窗帘面料上;
[0047]S3:涂布泡沫涂层,将混合好的泡沫材料倒入涂料设备中,通过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将泡沫涂层均匀涂布在底漆上;
[0048]S4:烘干处理,将涂布好的泡沫涂层放入烘干室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时采用预升温,再升温的方式进行。
[0049]所述S1步骤中,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酯共聚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材料,将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酯共聚物、硅烷偶联剂、发泡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S2:涂布底漆,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入涂料设备中,并通过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将底漆均匀涂布在窗帘面料上;S3:涂布泡沫涂层,将混合好的泡沫材料倒入涂料设备中,通过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将泡沫涂层均匀涂布在底漆上;S4:烘干处理,将涂布好的泡沫涂层放入烘干室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时采用预升温,再升温的方式进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酯共聚物、硅烷偶联剂、发泡剂的质量比份数为:5

15:25

35:1

10:0.1

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聚乙烯醇(PVA)、丙烯酸酯共聚物、硅烷偶联剂、发泡剂的质量比份数为:10:30:5:0.2。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发泡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烯醇、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窗帘面料的泡沫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忠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龙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